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查警号
查看: 9438|回复: 0

毛泽东何时对林彪彻底失去了信任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0-9-9 20: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彪对中央批陈整风运动采取“不表态、不参加、不讲话”的姿态。这三个“不”,加剧了毛泽东与他之间的矛盾

  1971年初,北戴河的海边寒风呼啸,这块度假胜地一片肃杀。夏日人头攒动拥挤不堪的海岸线,此时显得格外空寂而辽阔。

  中央领导人用来消夏避暑的别墅区里,除了一些工作人员看管空房子外,很少再见首长们的身影。但是林彪却在最为清淡的季节里住进自己远离海边,也远离其它领导人的北戴河东联峰山莲花石旁的别墅。此别墅也叫莲花石别墅,又因在北戴河直管理处别墅楼中排序96号,亦名96号楼。可它与毛泽东的95号别墅相距甚远。因为林是毛泽东最亲密的战友,故而别墅也被亲密地连了号。不过当地老百姓还是喜欢直呼其“林彪楼”。

  这座楼是林彪如日中天之时修建的,按照林彪提出住得离热闹的地方远点,离其他首长远点,离海边远点的“三远点”要求,最后选址在原莲花石公园内,一处被大火烧毁的“松涛草堂”旧址上,1969年完工。

  这个青灰色工字型二层小楼,外观很普通。但内部设施颇具匠心。室内墙壁极为宽厚,木质门窗非常坚硬,窗户全部用厚重的红色落地窗帘遮掩,密不透风。一楼分别有林彪和叶群的卧室、盥洗室和办公室,林彪卧室可以放映电影。在一楼转角处有一室内游泳池,是专门为叶群设计建造的。林彪因为战争年代负伤,伤到了中枢神经,从此怕风怕水。所以在他的别墅可以看见一处特殊的设施——一个带有屋顶天窗的日光浴室。

  林彪经常躺在天窗下的大躺椅上闭目养神,既享用了温暖的阳光,又躲开了风雨侵袭。这个天窗下的咫尺寸方世界不仅是林彪修复伤病的地方,也是思考问题的地方。去年离开庐山是非之地之后,他需要一个地方“疗伤”,那么,这个天窗下便是他的心灵理疗站,太阳再次给予了他温暖的安抚。

  然而,这个世上并不是阳光下的一切都是光亮的。阳光投在林彪干枯的身体上,他内心却心灰意冷,温度降到冰点。

  自从在庐山他与毛泽东之间关系陷于僵局后,冰冷的气氛就一直挥之不去,笼罩在他们的周围。即使1971年新年的钟声也没能让林彪的心情好起来。

  新年一过,中央又开始了“文山会海”的日子。

  从1月15日到2月5日,周恩来一连主持了三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商讨各地传达贯彻批林整风问题。

  2月19日,周恩来致信毛泽东汇报近日工作安排;当日,毛泽东在信上批示:“都同意。请告各地同志,开展批陈整风运动时,重点在批陈,其次才是整风。不要学军委座谈会,开了一个月,还根本不批陈。”

  毛泽东这个批示可谓是语词严厉,谁也不敢再走和风细雨、以维护团结为大局的泛泛批判之路了。第二天,即20日,周恩来就根据毛泽东19日批示精神,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关于扩大传达反党分子陈伯达问题的通知》。

  这样一来,中央进行的“批陈整风”运动,大有层层推进,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态势。

  陈伯达为何倒台?毛泽东要整谁的风?林彪应该比谁都心知肚明。

  按照战争年代的习惯,林彪总是喜欢计算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这场仗能打还是不能打?都在他计算后得以决定。这次与毛泽东较量,肯定是难胜算的……可是林彪为人个性极强,从不服软,曾在疆场上征战厮杀了大半生的他说什么也不承认自己有错。不管毛泽东如何旁敲侧击,他都一概装聋作哑,绝不公开站出来检讨。

  林彪读史时总结出来的“与其坐待而亡,不如起而伐之”的体会,他打算付之于实践,并且依靠自己的儿子林立果作为他手中与毛泽东最后摊牌时的“杀手锏”。

  实际上,林彪早就开始开始培养林立果。还在”文革”之初天下大乱的时候,林立果就被送到吴法宪所掌管的空军“锻炼”,随后又迅速入党提干,并且在空军内部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很快就形成了以他为头的名为“调研小组”的小圈子,发号施令,权力极大,俨然成为整个空军的太上皇。庐山会议期间,林彪还特意把林立果带上山,要他在政治斗争中磨练。让年轻的“革命后代”亲眼目睹了一场“大有炸平庐山,地球停转之势”的党内路线斗争。

  庐山会议一结束,身处险境的林彪就想到了林立果这颗“棋子”,而林立果几乎不需要问为什么,就迅速进入角色。在毛泽东着手发动批陈整风运动之际,林立果决定把空军司令部的“调研小组”改名为“联合舰队”,开始加紧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北戴河等地设立了秘密据点,搜集情报,训练骨干。

  二月下旬,面对毛泽东咄咄逼人的攻势,林彪终于下定决心,准备在迫下得已的情况下,采取非常手段来捍卫他本人的接班人地位——他授意林立果“先搞个计划”。

  林彪望着这个酷似他容貌的儿子,一字一顿地告诫说:“南唐李后主有两句诗:几曾识干戈,垂泪对宫娥。他就是因为不懂得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所以才亡了国。这是前车之鉴。我们不能—束—手—待—毙!”

  此时林立果28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岂能眼见父亲落到如此境地而坐视不管!他根据林彪的意图,3月23日在上海召开“联合舰队”骨干成员开会,研究制定出了《“571工程”纪要》。

  《“571工程”纪要》能否帮助自己度过历史少有的政治难关,恐怕花了一辈子时间都在计算胜败的林彪,此时都没有算胜的把握!

  怎么办?林彪还需要一段时间“隐其形”。他决定在羽翼丰满之前,继续表面上维持“主席划圈我划圈”的“紧跟”姿态。但是他已经留出了自己的底线,那就是绝不公开认错!他认为江青、张春桥一伙现在正苦于找不到废黜他的借口,如果一旦公开认错,那就正好落入圈套。林彪干脆采用了缄默其口的方法,三十六计走为上,离开北京,避开风头。

  同林彪心思相反的是周恩来。

  周认为,只要林彪向毛泽东低头认个错,服个软,事情也许就了结了。而这种硬顶的做法只会使情况更糟。但由于林彪是党内的二把手,性子又很倔。周恩来不便直言明示,只好尽可能地从旁缓和僵局。

  毛泽东似乎很有耐心地等待着林彪表态,这一等就是半年之久。这半年里,毛泽东对陈伯达和林彪及其同伙们是区别对待的。尽管林彪始终不公开作自我批评,根本不参加“批陈整风”汇报会,但是毛泽东却不能因为林彪“不表态、不参加和不讲话”而把他拉下“副统帅”的交椅。

  毛泽东的耐心与威望受到空前的挑战与考验!

  失望一天天地加码。

  失望与希望交替中,毛泽东还在用各种方法促使林彪回到正确的道路上。从下面一组日程安排可以看出毛泽东期待“浪子回头”的良苦用心。

  ——3月23日毛泽东通过江青转告:由周恩来、康生、江青先商量一下,给黄永胜等人创造一次机会,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作检讨,不要再失去机会了。

  ——23日下午,周恩来与康生、江青商定再召开一次中央批陈整风会议,进一步批陈,并联系自我教育。汇报给毛泽东后,毛泽东提出,此事应向林彪汇报。

  ——24日,毛泽东对黄永胜等三人检讨作批示,认为“写得都好”,“以后是实践这些申明的问题”。

  ——24日下午,毛泽东约周恩来、康生、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纪登奎、李德生和汪东兴谈黄永胜、李作鹏、邱会作检讨问题,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次事情(指1970年的庐山会议)就出在没有调查。同时提出,吴法宪、叶群二人也需要重新写检讨。(注3)

  ——25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毛泽东谈话内容。同日,约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开会,商量按毛泽东意见修改黄永胜等三人的检讨问题。

  有了毛泽东的明确态度,周恩来从中周旋,协调关系,修复裂缝就显得比较从容。

  ——26日,周恩来派专人将黄、李、邱三人检讨送到了北戴河林彪住处。

  中央准备召开的批陈整风汇报会,其实就是一个划清界限会,一个表态是否与党中央毛主席保持一致的会。这个会议暗含的几个方面的内容都关乎每一个在任领导的党性大节。一直在毛泽东与林彪之间协调关系的周恩来决定亲自前往北戴河,与林彪好好沟通一下,请他在春暖花开时回北京参会,给他一个正本清源,扶正形象,修复与毛泽东的关系的机缘。

  眼看僵局可能打破,有了再次“团结起来”的希望,偏偏这个时候,事情发生了令人意外的变化。

  周恩来在北戴河碰了林彪一个“钉子”,由此也标志着毛泽东对林彪一伙的容忍达到了极限

  北京方面紧锣密鼓张罗召开中央批陈整风汇报,而躲在北戴河的林彪却依然沉默不语。

  林彪始终像一块飘浮不定的云,谁也琢磨不透云朵里包藏的是春雨还是冰雹。对此,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周恩来都要搞个明白。

  周恩来将此行告知毛泽东:他准备在3月30日和31日两天与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李德生、纪登奎前往北戴河林彪处汇报工作。

  毛泽东点头同意了。他批示“此事应向林彪汇报”,目的就是想打探林彪的动静。

  周恩来这次去海边探访林彪,成为毛泽东非常关注与期待的焦点。可以说,这是他等待林彪“幡然醒悟”的最后一道心理底线。

  周恩来和黄永胜等六人在北戴河林彪处谈话,主要汇报了批陈整风几次会议的情况、毛泽东对批陈问题的多次批示和谈话,以及拟召开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的安排等。同时,周也介绍了叶剑英带领专案组在广东调查陈伯达的情况和陈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严重问题。林彪阴沉着脸听罢汇报后表示完全拥护毛泽东自庐山会议以来的一系列指示和工作部署,对黄永胜、李作鹏、邱会作三人的检讨“很高兴”,并要求吴法宪、叶群“重写一次书面检讨”。他还很震惊地表示:绝没想到陈伯达问题那样严重,这次把陈揪出来,是“很大胜利”,“完全同意”中央召开批陈整风汇报会议,把批陈引向深入。谈话中,林彪对自己的问题避重就轻作了一点自我批评,承认自己也“犯错误”,是个“炮筒子”,“讲话有气,脱口而出,放了炮”,被陈伯达“利用”了。林彪还为其在庐山会议上讲话作了辩解。

  谈话到最后,林彪一脸苦相,诉说自己身体诸多不适,不能出席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

  周恩来感到很意外,许久没有说出话来。

  林彪拒不出席会议。周恩来既焦急又无奈。

  毛泽东对林彪的态度由此转向,结束了“等待”。

  ——4月1日,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与林彪谈话情况,汇报时他尽量为林彪说些好话 ,但是林彪不回京参加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的事实却无法回避,尽管周恩来小心翼翼地选词择句说明林彪不来参会的理由。

  周恩来汇报一结束,毛泽东一改先前对林彪下属所持比较温和的态度,横眉冷对在场一同听汇报的黄、吴、李、邱:“你们已经到了悬崖的边沿了!是跳下去,还是推下去,还是拉回来的问题。能不能拉回来全看你们自己了!” 所有在场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惊惧不已。(注5)

  ——4月11日,毛泽东又把黄永胜、李作鹏、邱会作三人的检讨书与吴法宪、叶群重新写的自我批评材料一同批给政治局,建议政治局“作适当处理 ”。

  毛泽东的容忍达到了极限。

  ——4月14日,毛泽东决定在1971年1月改组被林彪一伙控制的北京军区之后,再派人参加军委办事组。打破了由林彪亲信把持军委办事组的局面。并且决定中央召开批陈整风汇报会时,把黄永胜、吴法宪、叶群、邱会作、李作鹏的检讨及毛泽东相关的全部批语在会上散发给大家。

  毛泽东的举措,陡然升高了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召开前的紧张气氛;那几个被毛泽东点名批评的同伙,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向林彪频频告急。

  林彪依然躺在日光浴中迎着刺目的日光与窗外灿然的春意,苦思冥想....。.想到最后,终于横下一条心——硬顶到底,以求绝境逢生!

  他一方面给黄永胜、吴法宪等人吃定心丸,要他们稳住;另一方面又不加掩饰地对调子越来越高的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公开表示不满。在毛泽东对周恩来就这次会议安排问题的请示报告上批示“同意”后,林彪一改以往毕恭毕敬的姿态,只是让秘书写上“完全同意主席批示和会议安排”,并公然注明“遵嘱代写”的字样。

  到此为止,毛泽东与林彪 “正副统帅”不仅神离,貌也离了。

(编辑:点儿)

文章摘自 《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 作者:顾保孜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毛泽东与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本站简介|联系我们|手机版|宇新科技 手机(V):18941000313 21122402000158 辽ICP备14018580号

GMT+8, 2024-12-22 22:35 , Processed in 0.1376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