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管
2008-11-12 1:07:38
让我们一起
见证中国复兴之路
见证中国人创造的工程奇迹
向共和国的建设者致敬!
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 2007年世界高速公路排名
工程总投资:2.2万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1988年——2020年
中国高速公路网规划
一、7条放射线
1、北京-上海(1245公里,北京-天津-沧州-德州-济南-泰安-临沂-淮安-江阴-无锡-苏州-上海)
2、北京-台北(2030公里,北京-天津-沧州-德州-济南-泰安-曲阜-徐州-蚌埠-合肥-铜陵-黄山-衢州-南平-福州-台北)
3、北京-港澳(2285公里,北京-保定-石家庄-邯郸-新乡-郑州-漯河-信阳-武汉-长沙-株州-衡阳-郴州-韶关-花都-广州-中山-珠海-澳门和广州-深圳-香港)
4、北京-昆明(2865公里,北京-保定-石家庄-太原-临汾-西安-汉中-广元-绵阳-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元谋-禄劝-昆明)
5、北京-拉萨(3710公里,北京-张家口-集宁-呼和浩特-包头-临河-乌海-银川-中宁-白银-兰州-西宁-格尔木-拉萨)
6、北京-乌鲁木齐(2540公里,北京-张家口-集宁-呼和浩特-包头-临河-额济纳旗-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
7、北京-哈尔滨(1280公里,北京-唐山-山海关-锦州-沈阳-铁岭-四平-长春-哈尔滨)
二、9条南北纵向线
1、鹤岗-大连(1390公里,鹤岗-佳木斯-鸡西-牡丹江-敦化-白山-通化-丹东-大连)
2、沈阳-海口(3710公里,沈阳-鞍山-大连-烟台-日照-连云港-盐城-南通-上海-宁波-台州-温州-宁德-福州-泉州-漳州-汕头-汕尾-深圳-广州-佛山-开平-阳江-茂名-湛江-海安-海口)
3、长春-深圳(3585公里,长春-双辽-阜新-朝阳-承德-唐山-天津-黄骅-滨州-临沂-连云港-淮安-南京-溧阳-宜兴-湖州-杭州-金华-丽水-南平-三明-梅州-河源-惠州-深圳)
4、济南-广州(2110公里,济南-荷泽-商丘-阜阳-六安-安庆-景德镇-鹰潭-南城-瑞金-河源-广州)
5、大庆-广州(3550公里,大庆-松原-双辽-通辽-赤峰-承德-北京-霸州-衡水-濮阳-开封-周口-麻城-黄石-吉安-赣州-龙南-连平-广州)
6、二连浩特-广州(2685公里,二连浩特-集宁-大同-朔州-太原-长治-晋城-洛阳-平顶山-南阳-襄樊-荆门-荆州-常德-娄底-邵阳-永州-连州-广州)
7、包头-茂名(3130公里,包头-鄂尔多斯-榆林-延安-富川-铜川-西安-安康-达州-重庆-涪陵-黔江-吉首-怀化-桂林-梧州-茂名)
8、兰州-海口(2570公里,兰州-广元-南充-重庆-遵义-贵阳-麻江-都匀-河池-南宁-北海-湛江-海安-海口)
9、重庆-昆明(838公里,重庆-内江-宜宾-昭通-昆明)
三、18条东西横向线
1、 绥芬河-满洲里(1520公里,绥芬河-牡丹江-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阿荣旗-满洲里)
2、珲春-乌兰浩特(885公里,珲春-敦化-吉林-长春-松原-白城-乌兰浩特)
3、丹东-锡林浩特(960公里,丹东-海城-盘锦-锦州-朝阳-赤峰-锡林浩特)
4、荣城-乌海(1820公里,荣城-威海-烟台-新河-东营-黄骅-天津-霸州-涞源-朔州-鄂尔多斯-乌海)
5、 青岛-银川(1600公里,青岛-潍坊-淄博-济南-石家庄-太原-离石-靖边-定边-银川)
6、 青岛-兰州(1795公里,青岛-莱芜-泰安-聊城-邯郸-长治-临汾-富川-庆阳-平凉-定西-兰州)
7、连云港-霍尔果斯(4395公里,连云港-徐州-商丘-兰考-开封-郑州-洛阳-三门峡-西安-宝鸡-天水-定西-兰州-武威-嘉峪关-红柳园-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奎屯-霍尔果斯)
8、南京-洛阳(712公里,南京-滁州-蚌埠-阜阳-周口-漯河-平顶山-洛阳)
9、上海-西安(1490公里,上海-南通-扬州-南京-合肥-六安-信阳-南阳-商州-西安)
10、上海-成都(1960公里,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合肥-六安-麻城-武汉-孝感-荆门-宜昌-万州-垫江-南充-遂宁-成都)
11、 上海-重庆(1900公里,上海-宜兴-宣州-芜湖-铜陵-安庆-黄梅-黄石-武汉-荆州-恩施-忠县-垫江-重庆)
12、杭州-瑞丽(3405公里,杭州-黄山-景德镇-九江-咸宁-岳阳-常德-吉首-遵义-毕节-六盘水-曲靖-昆明-楚雄-大理-瑞丽)
13、上海-昆明(2730公里,上海-杭州-金华-衢州-上饶-南昌-宜春-萍乡-株州-邵阳-怀化-麻江-贵阳-安顺-曲靖-昆明)
14、福州-银川(2485公里,福州-南平-南城-南昌-德安-九江-黄梅-黄石-武汉-孝感-襄樊-十堰-商州-西安-咸阳-平凉-中宁-银川)
15、 泉州-南宁(1635公里,泉州-三明-吉安-衡阳-永州-桂林-柳州-南宁)
16、 厦门-成都(2295公里,厦门-龙岩-瑞金-赣州-郴州-桂林-麻江-贵阳-毕节-泸州-内江-成都)
17、汕头-昆明(1710公里,汕头-梅州-连平-韶关-贺州-柳州-河池-兴义-石林-昆明)
18、广州-昆明(1610公里,广州-佛山-肇庆-南宁-百色-富宁-开远-石林-昆明)
四、5条地区环线
1、 辽中环线(辽中-新民-铁岭-抚顺-本溪-鞍山-辽中)
2、 成渝环线(成都-绵阳-遂宁-重庆-泸州-宜宾-乐山-雅安-成都)
3、 海南环线(海口-琼海-万宁-三亚-东方-海口)
4、 珠三角环线(香港-澳门-珠海-顺德-佛山-花都-增城-东莞-深圳-香港和东莞-顺德-佛山-花都-增城-东莞)
5、杭州湾环线(舟山-宁波-杭州-上海-宁波)
五、19条横向联络线
1、黑河-哈尔滨(黑河-明水-哈尔滨,连接绥满、京哈高速;同哈、鹤哈、哈沈联络线)
2、 同江-哈尔滨(同江-双鸭山-佳木斯-哈尔滨,连接鹤大高速;绥满、京哈高速;黑哈、鹤哈、哈沈联络线)
3、哈尔滨-沈阳(哈尔滨-五常-舒兰-吉林-梅河口-抚顺-沈阳,连接绥满、京哈高速;珲乌高速;沈海高速;黑哈、鹤哈、同哈、集双、沈丹联络线及辽中环线)
4、 黄骅-石家庄(黄骅-沧州-石家庄,连接荣乌、长深高速;京沪、京台高速;大广高速;京港澳、京昆、青银高速)
5、青岛-新河(青岛-新河,连接荣乌、青银、青兰高速)
6、扬州-宜兴(扬州-镇江-宜兴,连接沪西、沪蓉、长深高速)
7、南京-芜湖(南京-马鞍山-芜湖,连接沪西、沪蓉、长深、高速;沪渝高速及合芜联络线)
8、合肥-芜湖(合肥-巢湖-芜湖,连接京台、沪西高速;沪渝高速,宁芜联络线)
9、合肥-安庆(合肥-安庆,连接沪西、济广、沪渝高速)
10、南宁-友谊关(连接泉南、广昆、兰海高速)
11、开远-河口(连接广昆高速)
12、丽江-大理(连接杭瑞高速)
13、襄樊-天水(襄樊-安康-天水,连接二广、福银高速;包茂高速;京昆高速;连霍高速)
14、定边-武威(定边-中宁-武威,连接青银高速;福银、京拉高速;连霍高速)
15、红柳园-格尔木(红柳园-敦煌-格尔木。连接连霍、京拉高速)
16、阿勒泰-奎屯(阿勒泰-克拉玛依-奎屯,连接连霍高速、塔克联络线)
17、塔成-克拉玛依(连接阿奎联络线)
18、吐鲁番-喀什(吐鲁番-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连接连霍、京乌高速;伊和联络线)
19、伊尔克斯坦-和田(伊尔克斯坦-喀什-和田,连接吐喀联络线)
六、17条纵向联络线
1、鹤岗-哈尔滨(鹤岗-伊春-绥化-哈尔滨,连接鹤大高速;绥满高速、京哈高速;黑哈、同哈、哈沈联络线)
2、集安-双辽(集安-梅河口-辽源-四平-双辽,连接鹤大高速;哈沈联络线;京哈高速;长深、大广高速)
3、丹东-阜新(丹东-本溪-沈阳-新民-阜新,连接鹤大、丹锡高速;京哈、沈海高速;长深高速;新鲁、阜锦联络线及辽中环线)
4、新民-鲁北(新民-通辽、鲁北,连接长深高速;大广高速;沈阜、阿集联络线及辽中环线)
5、阜新-锦州(阜新-锦州,连接长深高速;京哈、丹锡高速;沈新联络线)
6、阿荣旗-集宁(阿荣旗-乌兰浩特-鲁北-集宁,连接绥满高速;珲乌高速;丹锡高速;二广、京拉、京乌高速;新鲁联络线)
7、日照-兰考(日照-曲阜-济宁-荷泽-兰考,连接沈海、长深、京沪、京台、济广、大广、连霍高速)
8、新乡-晋城(新乡-焦作-晋城,连接京港澳、二广高速)
9、淮安-徐州(淮安-宿迁-徐州,连接长深、京沪高速;京台、连霍高速)
10、南通-台州(南通-苏州-嘉兴-台州,连接沈海、沪西高速;京沪、沪蓉高速;沪渝高速;沪昆高速;甬金联络线及杭州湾环线)
11、宁波-金华(连接沈海高速;长深、杭瑞高速;南台联络线及杭州湾环线)
12、温州-丽水(连接沈海、长深高速)
13、宁德-上饶(连接沈海、长深、京台、杭瑞高速)
14、龙南-河源(连接大广高速;汕昆高速;长深、济广高速)
15、长沙-张家界(长沙-常德-张家界,连接京港澳高速;二广、沪昆高速)
16、昆明-磨憨(昆明-玉溪-景洪-磨憨,连接京昆、沪昆、杭瑞、渝昆、汕昆、广昆高速至泰国曼谷)
17、防城港(连接兰海高速、防城港至中越边境)
浙江杭州至千岛湖高速公路,沿途风景秀丽、美不胜收。
沪昆高速公路
地震前的四川213国道都江堰至汶川映秀高速公路,这是中国最险峻的路段之一
中国目前在同时建设世界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网和高速铁路网。美国由于有发达的高速公路和航空网,而没有建设高速铁路,中国的这个计划将是独步全球的,此外中国还在新建上百座大型机场,一个庞大的超级交通系统正在诞生。
电子管
2008-11-12 1:09:33
未完待续!
电子管
2008-11-12 14:51:08
宁杭、杭甬城际铁路 ——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网主骨架
工程总投资:424.5亿元
工程期限:2008年——2012年
2008年1月16日,备受关注的宁杭城际铁路(南京至杭州)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作为长三角地区一直被忽视的一条“边”——宁杭线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便捷的铁路通道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在此之前,南京与杭州之间没有铁路连接,如果从南京坐火车到杭州需要从沪宁线、沪杭线绕道上海站,全程680公里,耗时起码5个半小时。而等到宁杭城际铁路建成后,两地间不用再绕道上海,直线交通距离缩短至251公里,单程只要1个小时,大大缩短了宁杭之间的时空距离。另外,随着沪杭甬客运专线杭甬段(杭州至宁波)的建设,南京到宁波的时空距离也将拉近,从目前7到10个小时的行程大幅缩短为2个小时,南京宁波两市可实现当日往返。
电子管
2008-11-12 15:03:27
中亚天然气管道
——世界最长油气输送管线 工程总投资:25亿美元
工程期限:2004年——2010年
2008年6月27日,中国最大的境外天然气勘探开发合作项目——阿姆河天然气项目在土库曼斯坦启动。6月30日,连接上述气田与中国的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乌段本周也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正式开工。作为中国第一条跨国输气管道,其将与西气东输二线衔接,总长度超过1万公里,成为迄今世界上距离最长、等级最高的油气输送管道。这条贯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的天然气管道,牵动的是整个世界能源格局的神经。
笑哥
2008-11-12 15:45:57
中国在发展...
世界看中国...
人过留声
2008-11-12 18:08:38
振奋的规划!
黄山-松
2008-11-12 20:25:07
中国加油!!
电子管
2008-11-12 20:33:35
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版的“星球大战”计划
工程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1986年——2020年
1991年,邓小平为“863”计划实施5周年挥毫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863计划的目标
希望在15年内,达到:
1、在几个最重要高技术领域,跟踪国际水平,缩小同国外的差距,并力争在我们有优势的领域有所突破,为本世纪末特别是下世纪初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创造条件;
2、培养新一代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3、通过伞型辐射,带动相关方面的科学技术进步;
4、为下世纪初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奠定比较先进的技术基础,并为高技术本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5、把阶段性研究成果同其它推广应用计划密切衔接,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发挥经济效益。
什么是“863”计划?
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信中恳切地指出,面对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要从现在就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年经济实力相当好时再说,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以后永远翻不了身。这封信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小平同志亲自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在随后的半年中,经过广泛、全面和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从此,中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5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奋力攻关,863计划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我国高技术发展、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计划的提出与邓小平同志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进行的,因此此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863计划是在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关键时期,我国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根据中共中央《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精神,863计划从世界高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中点”的方针,选择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高技术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其总体目标是:集中少部分精干力量,在所选的高技术领域,瞄准世界前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带动相关领域科学技术进步,造就一批新一代高水平技术人才,为未来形成高技术产业准备条件,为20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初我国经济和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和国防安全创造条件。为此,国家每年都要为863计划投入百亿人民币以上的巨资。
863计划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同时鼓励企业的参与。其中国家级的科研机关和各高等院校是科学研究的主导力量,而企业要加入863计划必须通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严格筛选,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的实力和发展潜力,因此只有极少具有实力的企业才能作为该计划的承担单位。
863计划的实施,不仅使社会建设和人民生活得到了进步提高,也使企业从中得到了发展。通过对外科技的交流与合作,人才的吸引和培训,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等多方形式的结合,在政府、企业、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形成了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
电子管
2008-11-12 20:36:21
西部大开发 ——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
工程投资额:8500亿以上
工程期限:2000—2020年
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
青藏铁路工程 投资总额 330亿元 这条铁路长达 1118 公里
西电东送工程 投资总额5265亿元 从贵州、云南、广西和三峡将向广东输电1000万千瓦。
西气东输工程 投资总额2097亿元 初期年供气量 120 亿立方米左右
重庆轻轨 投资总额 455亿元 三条线路,总里程165公里
宁西铁路 投资总额 235亿元 西安至南京的铁路简称宁西铁路,总长1075.6公里,设计时速为160公里。
渝怀铁路 投资总额 200亿元 即重庆至湖南怀化铁路,总长625公里,其中隧道长度达241公里,施工难度较大.
咸阳国际机场 投资总额 73亿元
兰州至成都输油管道 投资总额 150亿元 工程跨越甘、陕、川、渝4省市,全长1247公里
青海30万吨钾肥工程 投资总额 22亿元
500 万亩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 投资总额40亿元
电子管
2008-11-12 20:40:07
京沪高速铁路
——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项目
京沪高铁投资额:2200亿元
工程期限:2008年——2013年
京沪高速铁路位于中国华北和华东地区,两端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域,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所经区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人口占全国地26.7%,人口100万以上城市11个,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3.3%,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也是中国客货运输最繁忙、增长潜力巨大的交通走廊。沿线以平原为主,局部为低山丘陵区,经过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北京——济南属冀鲁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势为两端高、中间低,团泊洼一带为全线最低处;济南——徐州属鲁中南低山丘陵及丘间平原,地形起伏较大,泰安段为全线海拔最高的区段;徐州——上海线路主要通过黄淮、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局部(蚌埠——丹阳)通过阶地垄岗、低山丘陵。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主要是软土、松软土分布广泛,尤其是武清——沧州松软土、丹阳——上海软土,埋深变化大,软土层厚、强度低,工程性质差。设计最高运行时速350km,初期运营时速300km,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按3min设计。预计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列车以时速350km运行,北京南——上海虹桥站全程运行时间为3h58min;以时速300km运行,运行时间为4h37min;以时速200km运行,运行时间为6h52min。年客运输送能力双向达到1.6亿人次。
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动议及讨论,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已经拉开了序幕。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铁路网建设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静态投资每公里为1亿元人民币,正线全长约1318公里,与现有的京沪铁路走向大体并行,设计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途经京、津、沪及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共设北京南、天津西、新济南、新徐州、新蚌埠、南京南、虹桥(上海)站等21个客运车站。
京沪高铁建成后,将实现客货运分离,届时北京到上海直达只需5小时,比目前京沪铁路上的时速200公里的直达列车缩短2小时,而且列车发车时间短,高峰期将实现3分钟一列,确保旅客随时乘坐、随时有座位。全程票价约600元人民币左右。届时,北京至上海高速列车年输送旅客单方向可达8000余万人次,是一条快捷的大能力客运通道。
电子管
2008-11-12 20:47:05
农村“村村通”工程
——世界规模最大的农村改造项目
工程总投资:10000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1998年——2020年
中国农村"村村通"工程是一个超级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包涵有: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等。
截至2007年上半年,中国全国行政村总数为691510个,自然村数量超过71万个。
电子管
2008-11-12 20:51:47
丝绸之路复兴计划
——我国将为此项目投资百亿美元
项目投资额:430亿美元
项目期限:2008年——2014年
2008年2月19日,来自包括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中国在内的19国交通部长和高级官员在瑞士日内瓦签署一个意向书,决定在今后数年投入430亿美元,激活古丝绸之路和其他一些古老的欧亚大陆通道。据透露,此计划由230个项目组成,预计2014年前大体完成,这对促进沿线地区的交流和经济发展将起到很大作用。改善古丝绸之路等欧亚大陆通道的公路、铁路、港口、入关等软硬件条件,使2000年前的丝绸之路重现辉煌。
即将打造的这条“现代丝绸之路”全长7000多公里,是一个庞大的区域概念,192亿美元的投资主要建造公路和铁路,建设路线也并不是完全按照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来修建,而是由一系列的大小道路组成。这些国家希望开发6条走廊,其中包括有中国至欧洲、俄罗斯至南亚,以及中东铁路和公路的建设体系等,在欧洲方面,这些走廊将南至土耳其,北达俄罗斯,有关方面已邀请俄罗斯参与建设规划。
“丝绸之路”沿线虽然大部分地处内陆,交通落后。但地区幅员广袤,石油、天然气、矿产、农产品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人口众多,仅上海合作组织六个成员国就占欧亚大陆面积的3/5,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区域,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国家的一个必争之地。在全球自然资源,尤其能源越来越缺乏的今天,亚欧国家要复兴这条“经济脉络”,联手建设这条路,这不仅仅能增进欧亚国家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世界各国的安定团结。
“丝绸之路”是我国走向中亚、西亚、东欧、西欧的最佳捷径。从西北至欧洲,走“丝绸之路”比走海路要节约一半时间和一半费用从连云港到鹿特丹,走“丝绸之路”则比走海路缩短9000多公里,时间节约一个多月,运费节省约1/4。同时,现代丝绸之路的建设,除了睦邻及经贸互利因素外,也有助于取代马六甲海峡,中国进口石油路线可以直接由中亚通往中国,以减轻过分依赖马六甲海峡的现状。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人巴里·凯布尔说,“丝绸之路系统的复活与再生”将为中亚、东欧等国提供机会,同时也能让没有出海口的欧亚大陆腹地和贫瘠地区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好处。目前,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陆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并不适应,一些地区甚至仍然通过骆驼等传统的工具运送物资,交通瓶颈有待打破。
电子管
2008-11-12 20:59:44
“南水北调”工程
——世界最大水利工程
工程投资:5000亿元
工程期限:2002年——2020年
南水北调是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又一个重大的国土建设工程,它对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意义甚至超过了三峡工程。这一浩大的工程,对于我们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合理配置资源、增强环境意识和社会公益责任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64亿m3,增供农业30亿m3。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保障汉北平原及武汉市安全。从长江下游引水,基本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终点天津。
东线工程自50年代初就有设想,1972年华北大旱后,水电部组织进行研究。二十多年来由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牵头,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天津勘测设计院与有关省市、部门协作做了大量勘测、设计、科研工作。1976年提出《南水北调近期工程规划报告》,上报国务院,并进行初审。1983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水电部上报的《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3年9月水利部会同有关省市共同审查并通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修订规划报告》和《甫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修订报告》。南水北调工程2002年12月开工,截至2007年底累计完成投资占在建设计单元项目总投资的60.7%。
东线工程可为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净增供水量143.3亿m3,其中生活、工业及航运用水66.56亿m3。农业76.76亿m3。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解决天津市、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山东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发展,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向黄河下游补水。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举措。受地理位置、调出区水资源量等条件限制,西、中、东三条调水线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范围,相互不能替代,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前期工作情况和国家财力状况等条件分步实施。
电子管
2008-11-12 21:05:17
长兴岛造船基地
——打造世界最大造船基地 工程总投资:350亿
工程期限:2003年——2015年
长兴岛位于上海市东北5公里的长江入海口处,紧邻崇明岛。依长江、濒东海,总面积80平方公里,具有59公里常年不淤、不积、不冻的深水岸线,是一块造船宝地。
2003年11月18日,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中船长兴岛基地的前期工程开始启动。长兴造船基地就位于长兴岛的东南端,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占地面积5.6平方公里。2008年初,原来位于黄浦江畔,拥有143年历史的江南造船厂将整体搬迁到长兴岛造船基地,占地1145亩的江南造船厂旧址将成为2010年世博会会址。
江南长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岸线长4.5公里,腹地深1.1公里左右,共有3条生产线,1、2号线为民品生产线,3号线为军品生产线。将建立4个大型船坞。其中一号船坞长520米、宽76米,二号船坞长510米、宽106米。特别是3号船坞长达580米、宽120米,面积大约相当于1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4个大型船坞都堪称“巨无霸”。超大型船坞采用并列半串联制造法,大大提高了船坞利用率。
信兴XOX
2008-11-12 21:09:45
复兴之路
电子管
2008-11-12 21:09:56
海洋山深水港
——打造世界第一大港 工程总投资:500亿元
工程期限:2002年——2020年
</div>
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杭州湾口、长江口外的浙江省嵊泗崎岖列岛,由大、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是中国首个在海岛建设的港口。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崎岖列岛的海区,该岛屿群由以大洋山和小洋山为主的96个岛礁组成,具备15米水深的天然港区条件。
洋山港西北距上海市南汇芦潮港约32公里,南至宁波北仑港约90公里,向东经黄泽洋水道直通外海,距国际航线仅45海里,是距上海最近的深水良港。到2020年,洋山港布置集装箱深水泊位50多个,设计年吞吐能力1500万标准箱(teu)以上;通过跨海大桥与上海交通运输网络连接,充分发挥上海港经济腹地广阔、箱源充足的优势。工程分为洋山深水港区、东海大桥和临港新城三大主体项目。工程已于2002年4月开工,至2005年完成一期工程,其中一期码头岸线总长1600米,有深水泊位5个。可靠泊第五、六代集装箱船只或8000标箱装箱标准船,港区水域面积316.7万平方米,港区陆用面积159.65万平方米。港区航道全长67公里,设计水深15.9米。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持续高速增长。但由于航道水深不足、深水岸线资源缺乏,以及集装箱码头吞吐能力缺口较大等问题。近年,周边国家和地区正加紧建造15米水深集装箱码头,国际上争夺箱源的竞争形势日益激烈。为提高上海港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开辟新港址,而洋山港区正具备建设大型集装箱码头的得天独厚的良好水深环境。根据规划设计方案,洋山深水港区采用单通道形式,分四期建设,到2020年全部建成。预算总投资500多亿元,建成后的集装箱年吞吐量可达到1500万标箱,列世界各大港区前茅。
参观洋山深水港必经通道是东海大桥:东海大桥是中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始于上海市南汇区芦潮港,终于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的小城子山,全长32公里,桥宽 31.5 米,6车道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2座大跨度的海上斜接桥、4座预应力连续梁桥,大量的非通航孔桥以及连接两个岛屿之间的一条海堤。大桥全线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基准期为100年,投资估算为130.7亿元。行驶在东海大桥上,仿佛是翱翔于海天之间的沙鸥向着海洋深处挺进。
东海大桥
电子管
2008-11-12 21:15:19
杭州湾跨海大桥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工程总投资:160亿元
工程期限:2003年11月14日——2008年5月1日
杭州湾跨海大桥(hangzhou bay bridge)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后世界第二长的桥梁。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公里,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60亿元。2003年11月14日开工,经过43个月的工程建设,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计划于2007年11月30日前完成桥面铺装,大桥已于2008年5月1日晚11时58分正式通车。
大桥的建设有利于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提高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市和嘉兴市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完善长江三角洲区域公路网布局及国道主干线,缓解沪、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压力;有利于改变宁波市交通末端的状况,从而变成交通枢纽,实施环杭州湾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江、浙、沪旅游发展的需要。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中桥长35.7公里,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km。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以上。大桥设北、南两个通航孔。北通航孔桥为主跨448m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通航孔桥为单塔单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大桥两岸连接线工程总长84.4公里,投资52.1亿元。其中北连接线29.1公里,投资额17.8亿元;南岸接线55.3公里,投资额34.3亿元。大桥和两岸连接线总投资约160亿元。建设工期五年左右。来自民间的资本占了总资本的一半,包括雅戈尔、方太厨具、海通集团等民营企业都参与了对大桥的投资。大桥收费年限为30年,收费标准预计为55元/辆。大桥本身的经济效益是吸引投资者看好的重要基础。据交通流量调查推测,2009年通过大桥的日车流量达5.2万辆,2015年达8万辆,2027年达9.6万辆。
电子管
2008-11-12 21:25:33
苏通长江大桥
——世界最长斜拉桥
工程投资额:78.9亿元
工程期限:2003年——2008年
苏通大桥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南通市和苏州(常熟)市之间,是交通部规划的沈阳至海口国家重点干线公路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也是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网“纵一”——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彻底改变了南通隔江“难通”的尴尬历史,从大桥过江到常熟只要7分钟,从此快速融入苏南板块。
长江上迄今已建有164座大桥。除武汉、南京等老桥外,皆为近30年所建。早期的江阴大桥,为世界第四大跨径悬索桥,润扬大桥为世界第三大悬索桥。
已经通车的苏通大桥,则为第165座了。虽时间上绝非最后一座,但空间上却是长江入海口最后一座。由于地质条件比江阴、润扬两桥更困难,不可能采用悬索,而只能用拉索。这座大桥是当今世界最大跨径的双塔拉索桥。其工程之艰巨,规模之浩大,技术之高精,加上所创四项“世界之最”的纪录,使它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以《无与伦比的工程》为题,对苏通大桥作了专访与报导,足以堪称“长江第一桥”。全桥共用钢材约25万吨,混凝土140万方,填方320万方。大桥计划建设工期为六年,实际建设工期五年。该工程于2003年6月27日开工建设,总投资为78.9亿元。
苏通大桥路线全长32.4公里。跨江大桥工程采用了主跨1088米双塔双索面斜拉桥设计,创造了“最深群桩基础”、“最高桥塔”、“最长斜拉索”和“最大主跨”四项世界纪录。
电子管
2008-11-12 21:28:43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世界最大单体建筑
工程总投资:250亿元
工程期限:2004年——2008年
奥运重点工程之一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t3),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建筑,是我国目前投资建设的最大机场。工程总投资250亿元,历经近4年时间建成,于2008年2月29日和3月26日分两期投入运营。
首都机场叁号航站楼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项目,3号航站楼总体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长2900米,宽790米,建筑高度45米。甚至将之前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写字楼——美国五角大楼都比了下去(五角大楼的总建筑面积是60.8万平方米),相当于160个足球场那么大。但是如此庞大的工程却花了不到4年的时间就建造完毕了。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的规模,是英国希思罗机场5号航站楼的两倍,但在筹划和兴建上,只花了5号航站楼一半的费用,以及不到1/3的时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飞机乘客的数量已经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几百万人增长到现在的1.85亿人。到2020年,中国97%的机场都将重建。
“欧洲的城市化过程用了200多年,中国只用了20年。”-- 英国建筑大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的设计者诺曼•福斯特
电子管
2008-11-12 21:30:45
北京南站
——亚洲最大火车站
北京南站投资额:63亿元
工程期限:2006年——2008年
电子管
2008-11-12 21:34:22
武汉新火车站
——迈向内陆最大铁路枢纽
工程投资额:140亿元
工程期限:2006年——2010年
新建设的武广客运专线武汉站,站址位于武汉市青山区杨春湖附近。该火车站是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时速最快的客运专线火车站;是我国第一个“桥建合一”的新型结构火车站;也是我国第一个“无缝”换乘的火车站,将实现铁路、干线、地下铁路、公路紧密衔接,乘客下车后不用出站就可转乘公交车、地铁、私家车等;是目前我国第一个上部大型建筑与下部桥梁共同作用的新型结构火车站。因此,在施工中具有站房建筑造型新颖、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桥梁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工程规模大,设有20条到发线,建设11座站台;工程专业繁多,交叉项目多,施工干扰大,施工组织难度大;清水混凝土施工标准高,工艺要求严,工后沉降控制要求高;施工环保要求高等诸多特点。
这项总投资超过140亿元的大项目,主要包括武汉火车站站房、站场,轨道交通4、5号线地铁车站,配套道路、环境改造等工程。
电子管
2008-11-12 21:37:26
中国第二大水电站
——溪洛渡水电站
工程总投资:792亿元
工程期限:2005年——2015年
溪洛渡大坝坝体比美国的胡佛大坝还要高56米,坝顶长度是其两倍,发电量是其14倍!
溪洛渡水电站位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带,地处四川省雷波县与云南永善县接壤的溪洛渡峡谷段。溪洛渡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四个巨型水电站中最大的一个,装机容量与目前世界第二大水电站———伊泰普相当,总装机容量为1260万千瓦,年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三,为571.2亿千瓦时,相当于三个半葛洲坝,是中国第二大水电站。
溪洛渡水电站是金沙江“西电东送”距离最近的骨干电源之一,也是金沙江上最大的一座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云南省永善县与四川省雷波县相接壤的溪洛渡峡谷,枢纽工程的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278 米,正常蓄水位600米,总库容115.7亿立方米,调节库容64.6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71.2亿度,工程静态投资459.28亿元,总投资792.34亿元。工程可行性设计 2001 年 12 月完成,于今年 6 月 18 日通过国家计委主持技术论证,正等待国家有关部门审查批准立项建设。
2005年12月26日备受嘱目的我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电站工程正式开工,这成为我国“十五”期间开工的最后一项巨型水电工程,也是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的第一个开工建设项目,标志着金沙江干流水电梯级开发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电站2007年11月7日截流,2013年6月首批机组发电,2015年竣工。
这一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环境和社会交等方面的巨大综合效益。电站可保证出力665.7万千瓦,发电量达640亿千瓦时,可增加下游三峡、葛洲坝电站保证出力37.92万千瓦。工程可以减少三峡库区34.1%的入库沙量,与三峡水库联合调度可减少长江中下游分洪量27.4亿立方米。
电子管
2008-11-12 21:42:11
中国第三大水电站
—— 向家坝水电站
工程总投资:434亿元
工程期限:2008年——2015年
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中最末的一个梯级,坝址位于云南省水富县(右岸)和四川省宜宾县(左岸)境内两省交界的金沙江下游河段上,电站上距溪洛渡电站坝址157公里,下距水富县城区1.5公里、宜宾市区33公里。静态投资434亿余元。
向家坝水电站正常蓄水位380米时,保证出电200.9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307.47亿千瓦时。正常蓄水位380米(现在水位约为270米),死水位(供水期未发电消落水位)370米。水库面积95.6平方公里,水库为峡谷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5.88万平方公里,占金沙江流域面积的97%。水库总库容51.63亿立方米。回水长度156.6公里。
工程计划2008年截流,2012年首批机组发电,2015年建设完工,届时中国将新添三分之一个三峡工程。
工程枢纽结构:大坝、左岸坝后厂房、左岸升船机、河中泄水坝、右岸地下厂房、两岸坝后厂房、两岸灌溉取水口共7个部分。大坝情况:坝型为重力坝,坝顶高程383米,最大坝高161米,坝顶长度909.3米。
向家坝电站装机容量600万kw(共8台机组,每台75万kw),正常蓄水位380米时,保证出电200.9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307.47亿kw.h,装机年利用小时数5125小时。向家坝加上1260万千瓦的溪洛渡电站,其总发电量约大于三峡水电站。
电子管
2008-11-12 22:35:41
新疆沙漠公路
——千里沙海,大漠变通途 工程总投资:20亿元
工程期限:1993年——2007年
塔里木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的公路。公路于1993年3月动工兴建,1995年9月全部竣工。该公路北接轮南油田公路网与会314国道相接,全长552千米。其中流动沙漠段公路北起肖塘,南至民丰县城以东23千米的恰安,全长446千米。
该沙漠公路路基宽10米,黑色路面为7米,它采用了强基薄面路面结构,沙基振动干压实和土工布加固沙基的施工工艺及芦苇防栏和芦苇方格防沙体系。路面平整如镜,汽车时速一般都在100千米以上,最高可达150-180千米。沙漠公路的贯通,对加快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国内外游客深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开发沙漠探险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电子管
2008-11-12 22:41:07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世界最大生态建设工程
工程总投资:578.6亿元
工程期限:1978年——2050年
构成网格状的农田防护林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巨型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工程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在这块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总结历史经验,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并把这项工程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这一规划构想宏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壮举!
黄山卖炭翁
2008-11-12 23:53:13
管g 辛苦、、~~致敬!
天都风
2008-11-13 2:16:34
浩大的工程,可以挺起几亿人的脊梁........关注中.
燕南飞
2008-11-13 10:02:42
强大的中国站起来了。超级强贴,辛苦了,我顶。
继续关注中……………………
电子管
2008-11-13 11:05:36
电信网络建设
——未来三年,电信产业投入过万亿元
工程总投资:1万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2008年——2010年
中国拥有世界第一大手机用户群,2007年中国手机用户超过5.2亿人,数量是美国的三倍。
中国拥有世界第一大固定电话用户群,2007年固定电话用户超过3.71亿户。
中国拥有世界第一大有线电视用户群,2007年中国有线电视用户为1.43亿户,全球约为5.04亿户。
中国拥有世界第一大互联网用户群,2008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全球网民数约为13亿人。
中国电信集团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由中央管理,是经国务院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注册资本1580亿元人民币。中国电信目前是中国大陆地区最大的固网通信运营商和第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拥有世界第一大固定电话网络,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成员单位包括遍布全国的31个省级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电信业务。
中国电信多年来致力于国际通信网络的建设。自1989年以来, 先后参与了28条国际陆地和海底光缆的建设和投资,建成首条在中国登陆的国际海缆系统中国-日本海缆系统和中国-韩国海光缆系统、flag海底光缆,以及分别登陆于中国的三条主要海缆:sea-me-we3、中美光缆、亚太2号海底光缆系统,更使中国电信成为连接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五大洲的桥梁。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通信”)旗下中国移动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港交所:0941nyse:chl),前称中国电讯(不是中国电信),是2000年4月20日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现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元。在2007年,中国移动通信拥有全球第一的手机通讯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连续6年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最新排名第202位,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根据福布斯的资料显示,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是在香港注册的公司中市值最高的一间。2006年8月10日,中国移动在纽约股市市值达到1325.8亿美元,成为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2008年5月23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通报,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并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目前仍将保持相对独立运营。从而拉开中国电信业新一轮重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目前,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境外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亚洲市值最大的电信运营公司。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以外,还提供传真、数据ip电话等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等品牌,并拥有134(0-8)、135、136、137、138、139、150、157、158、159等号段。
黄山-松
2008-11-13 22:02:04
很详细了!!!
电子管
2008-11-13 22:35:22
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7条线路同时在建,在建里程达153公里
工程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2008年——2012年
广州地铁是广州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负责营运管理,现有1号线、2号线、3号线及4号线在运营中,总里程116公里,运营日均客运量超100万人次,但远远无法满足交通需求。为解决拥阻的道路交通,广州地铁正在大规模扩建中。从2004年开始,广州地铁每年平均开通35公里,预计2010年3号线、4号线、5号线、8号线及广佛线共7条地铁线路完工,运营里程达到235公里,车站164座,实现各区都有轨道交通覆盖。广州地铁的远期规划长度是600公里。
为了保证2010年亚运会的顺利召开,分布在广州市各区的200多个地铁工地在如火如荼地同时施工。这些线路包括了二/八号线延长线、三号线北延段(机场线)、四号线北延段(黄村至万胜围)、五号线首期工程滘口至文冲、六号线首期工程浔峰岗至长湴、广佛线等7条地铁同步建设,在建里程达153公里。
电子管
2008-11-13 23:18:21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10条地铁同时在建,3条地铁同日通车
工程总投资:1700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2008年——2020年
电子管
2008-11-13 23:23:23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8条线路同时在建,116个车站全面开工
工程总投资:1500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2008年——2020年
电子管
2008-11-13 23:28:26
上海磁悬浮——世界首条磁悬浮列车商运线
工程总投资:89亿元
工程期限:2001年——2003年
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地铁2号线的龙阳路站,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专线全长29.863公里。由中德两国合作开发的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商运线2001年3月1日在浦东挖下第一铲,2002年12月31日全线试运行,2003年1月4日正式开始商业运营。是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专线。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430公里,单线运行时间约8分钟。
这列当今世界上最酷的列车,带车头的车厢长27.196米,宽3.7米。中间的车厢长24.768米,20分钟内能在上海市区和浦东机场之间打个来回。置身其中,您将亲身体验到这架“陆地客机”所带来的奇异感受。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并不深奥。它是运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使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悬浮”。科学家将“磁性悬浮”这种原理运用在铁路运输系统上,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而悬浮行驶,成为“无轮”列车,时速可达几百公里以上。这就是所谓的“磁悬浮列车”,亦称之为“磁垫车”。
我国从70年代开始进行磁悬浮列车的研制,首台小型磁悬浮原理样车在1989年春“浮”起来了。1995年5月,我国第一台载人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空平稳地运行起来。这台磁悬浮列车长3.36米,宽3米,轨距2米,可乘坐20人,设计时速500公里。1996年7月。国防科技大学紧跟世界磁悬浮列车技术的最新进展,成功地进行了各电磁铁运动解耦的独立转向架模块的试验。
目前,美国正在研制地下真空磁悬浮超音速列车。这种神奇的“行星列车”设计最高时速为2.25万公里,是音速的20多倍。它横穿美国大陆只需21分钟,而喷气式客机则需5小时。
这项计划要求首先在地下挖出隧道,铺设两根至四根直径为12米的管道,然后抽出管道中的空气,使其接近真空状态,最后再用超导方式行驶磁悬浮列车。展望未来,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高速、平稳、安全、无污染的磁悬列车,将成为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长度:30公里
投入运营:2002年12月31日
最高时速:430公里/小时(正常时段),300公里/小时(延长时段)
途经站点:轨道交通2号线龙阳路站-浦东国际机场
票价:单程普通舱人民币50元,贵宾舱80元,往返人民币80元,贵宾舱120元;持当日机票(电子机票及其他凭证除外)可优惠20%。
电子管
2008-11-13 23:40:42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世界水利建筑奇观
工程总投资:1800亿元
工程期限:1992年——2009年
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上千亿度
世界上历时最长的水利工程:从首倡到正式开工历时75年
世界上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土石方挖填量1.25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2643万立方米,钢材59.3万吨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升船机:升船机尺寸120×18×3.5米,总重11800吨,最大升程113米,过船吨位3000吨
世界上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最大泄洪能力10万立方米/秒
世界上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
如此多的世界第一,相信不用更多的言语,人们也能从一长串数字中充分感受到三峡工程那世无匹敌的超级规模和举世无双的宏伟气势。放眼世界,从大海深处到茫茫太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壮举中有许多规模宏大技术高超的工程杰作。三峡工程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利用效益等许多方面都堪为世界级工程的前列。它以“高峡出平湖”的宏伟气势令全世界瞩目,创造出人类文明史上的旷世奇观。
电子管
2008-11-13 23:58:27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
——世界最大抽水蓄能电站
工程总投资:136亿
工程期限:1992年——2015年
天荒坪蓄能电站是我国目前容量最大、水头最高的纯抽水蓄能电站,隶属于华东电管局,承担华东电网的调峰任务。电站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天荒镇大溪村,接近华东电网的负荷中心,距上海、南京、杭州分别为175、180、57公里,离500kv瓶窑变电所34公里。
世界上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于1882年诞生在瑞士的苏黎士,至今已有一百二十五年的历史。但世界上抽水蓄能电站得到迅速发展,是在六十年代以后的事,也就是说从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到迅速发展,中间相隔了近80年。中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起步较晚,六十年代后期才开始研究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1968年和 1973年先后在中国华北地区建成岗南和密云两座小型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在近40年中,前20多年蓄能电站的发展几乎处于停顿状态,九十年代初才开始有了新的发展。至2005年底,全国(不计台湾)已建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6122mw,年均增长率高于世界抽水蓄能电站的年均增长率,装机容量跃进到世界第5位,遍布全国14个省市。在建的抽水蓄能电站装机约11400mw,预计至2010年,这些电站都将建成,到时抽水蓄能电站的总装机可到 17500mw左右。
电子管
2008-11-14 0:05:39
香港国际机场
——20世纪全球十大建筑之一 工程总投资:1553亿港币(约合1630亿元人民币)
工程期限:1989年——1998年
香港国际机场也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基础建设工程,耗资1553.22亿港元,包括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填海工程及新市镇建设等十项工程。从提出机场核心计划算起历时9年,从中英两国政府签署有关谅解备忘录到竣工启用整整7年。
香港国际机场曾被评为“20世纪全球十大建筑”之一。耗资1553亿港币的香港国际机场总面积达1248公顷,四分之三是填海而成,需要l.8亿立方米的填海材料。在弹丸之地的香港是个奇迹;单是客运大楼就占51万平方米,相当于86个足球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物之一。连接新机场与港九的青马大桥,跨海距离l377米,桥墩高达196米。
电子管
2008-11-14 0:10:39
哈大高速铁路
——东北地区第一条高速铁路
工程总投资:981亿元
工程期限:2007年——2011年
2007年8月23日,贯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到辽宁省大连市的哈大高速铁路正式开工。该工程全长904公里,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以上,由铁道部、沈阳铁路局和哈尔滨铁路局共同出资建设,全线初步设计投资概算总额980.39亿元,平均建设每公里需要1.08亿元。
哈大高速铁路建成后,将成为连接辽、吉、黑三省安全、快速、便捷、高效的大能力旅客运输通道;是东北乃至全国最先进的客运专线。届时,由哈尔滨前往大连在 4个小时以内可到达,比现在火车运行时间缩短5个小时。沈阳至长春仅需1小时,沈阳至大连1小时20分钟即可到达。而目前,沈阳至大连的列车最快也需要3 小时51分。
电子管
2008-11-14 0:16:53
十一五西藏公路交通规划
——离天最近的地方
工程总投资:430亿元
工程期限:2006年——2010年
“十一五”期间,西藏自治区公路交通建设计划投资430亿元,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0000公里,高等级公路实现零的突破,高级、次高级路面达到18%。
“十一五”期间,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的原则,基本改建完成青藏公路、成樟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和5个通道公路,完成新藏公路、川藏北线70%的改造任务,完成覆盖“一江两河”流域的藏中经济干线的建设。与此同时,结合建设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目标,力争改变目前西藏还有 25个乡镇,1459个建制村不通公路的状况,使乡镇和建制村通路率分别达到99%和80%以上,实现西藏公路交通发展的新突破。
据了解,“十五”期间,西藏公路交通投资总规模152.7亿元。5年间解决了21个县通油路问题,解决了70个乡镇和642个建制村通路问题。截至2005年底,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43717公里。
电子管
2008-11-14 0:25:39
广东阳江核电站
——6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
工程总投资:80亿美元
工程期限:2004年——2026年
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隋末置县,因漠阳江为名,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地处广州和湛江两城市之间,毗邻港澳,距广州247公里,距湛江230公里,距珠海160公里,距香港143海里,距澳门129海里,是连接粤中与粤西的交通走廊。陆地总面积7813.4平方千米。总人口259万人(2003年)。主要岛屿有30个,岛岸线长49.3千米。阳江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
电子管
2008-11-14 0:35:53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世界最高观景天台
工程总投资:83亿元
工程期限:1997年——2008年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核心地带,是以办公为主,集商贸、宾馆、观光、会议等设施于一体的综合型大厦。环球金融中心 shanghai global financial hub是以日本的森大厦株式会社(mori building corporation)为中心,联合中国、日本、美国等40多家企业投资兴建的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50亿日元(逾10亿美元)。原设计高460米,工程地块面积为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38.16万平方米,比邻金茂大厦。1997年年初开工后,因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工程曾一度停工。2003年2 月工程复工。但由于当时中国台北和香港都已在建480米高的摩天大厦,超过环球金融中心的原设计高度。由于日本方面兴建世界第一高楼的初衷不变,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环球金融中心比原来增加7层,即达到地上101层,地下3层,楼层总面积约377,300平方米。
大楼楼层规划为地下2楼至地上3楼是商场,3~5楼是会议设施,7楼至77楼为办公室,其中有两个空中门厅,分别在28~29楼及52~53楼,79~至93楼是酒店,将由凯悦集团负责管理,90楼设有两台风阻尼器,94至100楼为观光、观景设施,共有三个观景台,其中94楼为「观光大厅」,是一个约700平方米的展览场地及观景台,可举行不同类型的展览活动,97楼为「观光天桥」,在第100层又设计了一个最高的「观光天阁」,长约55米,距地面垂直高度472米,超越加拿大国家电视塔的观景台,超过杜迪拜的迪拜塔观景台(地上440米),成为世界最高的观景台。
电子管
2008-11-14 0:40:58
上海中心大厦
——中国第一高楼,高度632米
工程投资额:70亿元
工程期限:2009年—2013年
2008年8月30日,高达492米的环球金融中心宣布正式启用。与此同时,毗邻环球金融中心,将要开工建设一幢更高的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
根据规划,上海中心大厦的主楼为127层,总高度为632米,结构高度为565.5米(原公布为580米),这两个高度均超过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成之后,上海中心大厦将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第一高楼。
上海中心大厦的占地面积3.04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2.5,项目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达到55.88万平方米——远远超过毗邻的环球金融中心(38万 m2)。不过,在总建筑面积中,上海中心大厦的地上建筑面积约为37.9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达到约17.92万平方米(包括地下停车库面积约1万平方米,2000个停车位)。另外,上海中心大厦规划有5层的裙房,高度约35米。值得一提的是,之前上海市有关部门曾经公布上海中心大厦高度为580米,此次,报告中提及其主楼高127层,结构高度约为565.6米,而建筑高度将达到惊人的632米。
世界上10幢最高建筑物 大部分在中国
说起世界上高楼林立的国家,你最先想到的是哪个,是美国还是欧洲国家?或许你不知道,其实很多世界顶尖级的高楼就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世界10幢最高建筑物中的多数在中国!
北京、上海、广州的高层建筑数量都超过了美国纽约。仅上海18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就超过4000幢,在2010年前还要再新建1000幢以上,而纽约的高层建筑不过才1000多幢,上海的高层建筑数量不但超过了纽约,甚至比美国东海岸的高层建筑总和还要多。
电子管
2008-11-14 0:56:20
太行山“郭亮隧道”
——人工开凿的世界第九大奇迹 工程总投资:打烂4000把铁锤
工程期限:1972年——1977年
太行山可以算是中国名川之中资历最老的几座山脉之一,形成于吕梁造山运动,其地层为太古代的核心底层,距今有28亿年的历史。巨大的褶皱和断层造就了太行山独特的风景,太行山内峡谷众多,多为断层形成,高数丈有余,岩壁陡直,无所依靠,虽猿猴不可攀。
郭亮村是太行山中的一个自然村落,虽然条件艰苦,但是郭亮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一直保持着朴实的民风。在被人成为传奇的郭亮洞修建之前,那里只有一条天梯通往山下。农民们在悬崖顶的台地上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的农田,房屋门前就是绝壁,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后来传奇人物申明信带着村民硬是在绝壁上开出了一条1250米的郭亮洞,使得郭亮村第一次通了汽车。这个壮举将郭亮这个名字传到了世界各地,旅游的人骆绎不绝,这是太行绝壁上的奇迹。
郭亮村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西北部太行深山区的沙窑乡,海拔1200米,现有83户,320口人,下辖另山、回逃站、不蝶凹共三个自然村落,总面积15平方公里。那里山高谷深,林木茂盛,流水潺潺,民风淳朴。游客乘火车到新乡站,步行10分钟即到汽车站,乘坐大巴半个多小时就到辉县,从辉县汽车站前往郭亮村则要3个多小时。
电子管
2008-11-14 3:51:39
新杭州东站
——沪杭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工程总投资:19亿元
工程期限:2008年——2012年
电子管
2008-11-14 4:03:11
上海南站
——世界最大透光火车站
工程总投资:50亿元
工程期限:2002年——2006年
铁路上海南站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西南部,主站屋和车站南北广场占地60公顷,南站主站屋设计为巨大圆形钢结构,高47米,圆顶直径200多米,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建筑整体结构,气势磅礴。南来北往的火车可从主体建筑的架空部分穿行而过,主站屋为南北贯通、高进低出、高架候车。大致分为三层:中层与地面同高,为站台层,设有13条铁轨和6个上下客站台,另有通道与南北广场相连,还设有贵宾候车室、车站公安派出所等;上层为出发层,设有周长为800米的高架环形出发平台、可同时容纳一万余人候车的大空间候车区、检票通道等;下层为到达层,设有旅客出站地道、南北地下换乘大厅、地铁一号线、三号线、即将建设的轻轨 l1线、部分长途客运和旅游专线等,面积相当于4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地下空间,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旅客可随意实现多种交通工具的“零换乘”。南站南北广场平面设计为园林绿地和旅游集散地,南北广场地下设计二层商铺、道路和仃车场,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
电子管
2008-11-14 4:10:14
曹妃甸工业开发区
——超级港区,规模远超三峡工程
工程总投资:2300亿元
工程期限:2005年——2020年
曹妃甸港区位于唐山市南部70公里南堡地区曹妃甸岛,曹妃甸岛为一带状沙岛,古滦河入海冲积而成,至今已有5500多年的历史,因岛上原有曹妃庙而得名. 距离大陆岸线约20km,从甸头向前延伸500米,水深即达25米,甸前深槽水深达36米,是渤海最深点。由曹妃甸向渤海海峡延伸,有一条水深达27米的天然水道,直经海峡,通向黄海。水道与深槽的天然结合,构成了曹妃甸建设大型深水港口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30米水深岸线长达6公里之多,且不冻不淤,是渤海唯一不需要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天然港址。
曹妃甸工程规划情况
曹妃甸的总体开发建设,分近期和远期进行。主要工程包括:
1、利用曹妃甸天然港址优势,建设4个25万吨级矿石码头、2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16个5至10万吨级煤炭码头、1个10万吨级lng码头。
矿石码头建设按照“建二备二”原则,一期工程建设25万吨级进口矿石码头两座,年接卸矿石3000万吨,总投资概算27亿元;二期再建设2个25万吨级矿石码头,最终建成4个矿石码头,形成6000万吨能力。
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2座,年接卸能力3800万吨,工程总投资15亿元;同期配套建设原油首站储蓄和输油管道,扩增国家原油战略储备能力1000~1500万吨。
根据大秦线扩能分流需要,按年下水2亿吨能力,规划建设16个5—10万吨级煤炭泊位。其中一期建设8个泊位,煤炭下水能力1亿吨,投资77亿元。
在曹妃甸建设10万吨级lng码头1座及接收站、管线等配套设施,年接卸能力600万吨,项目总投资约90亿元。
2、依托进口矿石码头,结合首钢集团整体搬迁,由首钢集团、唐钢联合在曹妃甸建设1500万吨精品钢材生产基地,一期工程800万吨、工程总投资635亿元。产品以汽车、家电、建筑、造船、压力容器等国家长期依赖进口的精品版材为主。
3、依托进口原油码头,建设1500万吨的华北原油储备基地。同时,利用进口原油,建设1000万吨级炼油、100万吨级乙烯炼化一体化工程,总投资273亿元。
4、依托“北煤南运”和大秦线扩能分流工程,利用曹妃甸深槽海水冷却,建设460万千瓦大型火力发电厂,并实行工业区集中供热。该工程包括两部分,一是投资182.2亿元建设4座装机容量为1000mw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二是利用进口lng,投资25亿元建设两座300mw的燃气热电机组。
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思路,为了实现工业区内产业群资源最有效地利用和污染物的“零排放”,在建设上述四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同时规划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和工业废弃物重复利用项目,包括:利用钢铁工业炼制焦炭的煤焦油,建设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装置,发展煤化工及深加工产品;利用钢铁厂的工业废渣,建设年产240万吨的矿渣超细粉工程;利用发电厂的冷却海水建设海水淡化工程,海水淡化的浓缩卤水经加工用于氯碱工业。
电子管
2008-11-14 4:17:24
京沪高铁南京南站
——长三角最大铁路枢纽
工程总投资:40亿元
工程期限:2008年——2012年
南京南站是京沪高铁五大始发站之一,设计规模是现南京站的6倍,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站。根据铁四院《可行性研究报告》,该站位于南京双龙大道、机场高速、绕城公路、秦淮新河围合的长方形区域内,占地2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4个半天安门广场,成为长三角最大枢纽中心。
根据规划,南京南站的轨道将错综复杂,其到发线有28条(含正线),站台达15座。为了方便乘客乘车,目前设计方拟采用“三场布置方案”,即京沪线的列车进到一个专门的车场,沪汉蓉铁路与宁杭城际的列车进一个车场,宁安城际的列车进一个车场。分别承担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速铁路和宁安城际铁路车辆的引入引出,轨道数量为京沪场12条、沪汉蓉场10条、宁安场6条。宁杭城际铁路也将在南站分别接入京沪高铁和沪汉蓉高铁。届时,南京南站除办理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铁路的业务外,还将办理大部分宁杭、宁安城际及少量沪宁城际列车的业务。预计到2020年,南京南站办理业务的列车将达346对,2030年将达到481对。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世界最大高速铁路桥
工程总投资:38.6亿
工程期限:2006年——2009年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为6线轨道大桥,分别是京沪高速铁路的双线、沪汉蓉双线、南京地铁8号线双线轨道。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全长9273米,主桥长1615 米,是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铁路的共用过江通道,下游设双线京沪高速铁路、上游设双线沪汉蓉铁路,两侧各设一条南京城市轻轨铁道。为京沪高速铁路控制性工程。
该桥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上游约20公里处,是目前世界上设计荷载最大的高速铁路桥梁,墩上支座的承重量高达17000多吨,是中国首座高速铁路过江大桥。大桥设计为六跨连续钢桁梁拱,主跨2×336米,连拱为世界同类桥梁最大跨度,其混凝土总方量是南京一、二、三桥的总和。
中冶实久工安分公司承接了大桥10000余吨钢梁制作任务。 大胜关长江大桥2006年7月开工建设,预计2009年11月完工。
维摩逸风
2008-11-14 5:07:27
美丽的梦想
电子管
2008-11-14 11:46:05
2007中国各省gdp排名
—— 中国经济连续5年年增长率超过10%
名次 省区 gdp(亿元) 汇率折算
1 广东 30674 (折合4446亿美元) 与—— 比利时 ——相当 排名世界17位
2 台湾 12.9兆nt (折合4182亿美元) 与—— 印尼 ——相当 排名世界20位
3 山东 25888 (折合3752亿美元) 与—— 挪威 ——相当 排名世界23位
4 江苏 25560 (折合3704亿美元) 与—— 奥地利 ——相当 排名世界25位
5 浙江 18638 (折合2701亿美元) 与—— 丹麦 ——相当 排名世界27位
6 河南 15058 (折合2182亿美元) 与—— 泰国 ——相当 排名世界34位
7 河北 13864 (折合2009亿美元) 与——葡萄牙 ——相当 排名世界35位
8 香港 15651亿港元 (折合2006亿美元) 与——委内瑞拉 ——相当 排名世界37位
9 上海 12001 (折合1739亿美元) 与—— 捷克 ——相当 排名世界38位
10 辽宁 11021 (折合1597亿美元) 与——马来西亚 ——相当 排名世界39位
11 四川 10505 (折合1522亿美元) 与——以色列 ——相当 排名世界41位
12 福建 9160 (折合1327亿美元) 与——新加坡 ——相当 排名世界42位
13 湖北 9150 (折合1326亿美元) 与——罗马尼亚 ——相当 排名世界43位
14 湖南 9145 (折合1325亿美元) 与——尼日利亚 ——相当 排名世界44位
15 北京 9006 (折合1305亿美元) 与——巴基斯坦 ——相当 排名世界45位
16 安徽 7345 (折合1065亿美元) 与—— 埃及 ——相当 排名世界49位
17 黑龙江 7077 (折合1026亿美元) 与—— 乌克兰 ——相当 排名世界51位
18 内蒙古 6018 (折合 872亿美元) 与—— 新西兰 ——相当 排名世界52位
19 广西 5886 (折合 853亿美元) 与——哈萨克斯坦 ——相当 排名世界53位
20 山西 5465 (折合 792亿美元) 与—— 越南 ——相当 排名世界54位
21 陕西 5369 (折合 778亿美元) 与—— 越南 ——相当 排名世界54位
22 江西 5323 (折合 771亿美元) 与—— 越南 ——相当 排名世界54位
23 吉林 5226 (折合 757亿美元)
24 天津 5018 (折合 727亿美元)
25 云南 4700 (折合 681亿美元)
26 重庆 4112 (折合 596亿美元)
27 新疆 3401 (折合 493亿美元) 与——斯洛伐克 ——相当 排名世界57位
28 贵州 2543 (折合 369亿美元) 与——保加利亚 ——相当 排名世界58位
29 甘肃 2494 (折合 361亿美元) 与——伊拉克 ——相当 排名世界59位
30 澳门 1536亿澳门元 (折合 192亿美元) 与——爱沙尼亚 ——相当 排名世界64位
31 海南 1230 (折合 178亿美元) 与——约旦 ——相当 排名世界65位
32 宁夏 889 (折合 129亿美元) 与——乌兹别克斯坦 —相当 排名世界66位
33 青海 783 (折合 114亿美元) 与——巴林 ——相当 排名世界67位
34 西藏 342 (折合 50亿美元) 与——文莱 ——相当 排名世界120位
美元汇率按1:6.9折算。
ppp数据,可以按1:3折算。
官方公布的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增幅为11.4%,比上年增长了0.3个百分点。
按美元汇率计算约为3.5741万亿美元,按平价购买力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约为8—9万亿美元。
电子管
2008-11-14 11:59:33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
——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 工程投资额:360亿
工程期限:2005年——2010年
2008年7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的上海虹桥铁路枢纽站总投资将超过360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站房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设高速和城际普速两个车场,共16站台30股道,是京沪高铁,沪宁高铁,沪杭磁悬浮,沪杭甬客运高铁专线和京沪铁路,沪昆铁路的始发站和终点站,建成后的虹桥枢纽也是集铁路,浦东磁悬浮,航空,地铁,轻轨,公交,客运站和出租车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中心,火车站远期年发送旅客超过 8000万人次,用钢量在8万吨左右,虹桥铁路枢纽站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前投入使用。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具有高速铁路、磁悬浮、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民用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集中换乘功能,整个交通枢纽集散客流量为48万人次/日。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之“综合”
高铁:京沪高铁、沪宁城际、沪蓉高铁
磁浮:沪杭磁浮
机场:虹桥机场及其扩建工程
地铁:5条地铁连通,连同上海各区
公交:30多条公交线路,四通八达
巴士:上海西部最大的城际客运站
电子管
2008-11-14 12:05:24
港珠澳大桥
——世界最大桥隧结合工程
工程投资额:600——720亿
工程期限:2007年——2015年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横跨珠江口伶仃洋海域,主体工程全长约35公里。项目研究始于2004年,2005年基本确定工程方案,西岸着陆点为珠海拱北和澳门明珠,东岸着陆点为香港大屿山西北的散石湾;2006年粤港澳三方商定大桥采用“三地三检”模式。该桥通车后,由香港开车到珠海或澳门,只需要15-20分钟,目前行船需一个小时。有助吸引香港投资者到珠江三角洲西岸投资,并可促进港、珠、澳三地的旅游业。
电子管
2008-11-14 12:07:25
沪蓉高速公路(上海至成都)
——东西部千里大通道 工程总投资:1700亿
工程期限:2003年——2009年
沪蓉高速公路(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为g42)东起上海,西达成都,途经上海、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6省区,贯穿中国东西,全长约2154公里,该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沪蓉高速公路基本上已经全部贯通,仅剩湖北宜昌长江大桥至重庆万州约470公里还没有通,这段公路又在上海的西边,因此将这段高速公路简称为“沪蓉西”高速公路了。
沿路主要城市有: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合肥-六安-麻城-武汉-孝感-荆门-宜昌-万州-垫江-南充-遂宁-成都。
电子管
2008-11-14 12:10:58
打造中国的“波音”
——大飞机工程落户上海
工程总投资:300—500亿
工程期限:2008年——2020年
国产大型客机模型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冯培德昨天透露,大飞机的预研已经启动。
整个大飞机的预期研发投入在300亿到500亿之间,预计10年内完成。大飞机公司将落户上海临港新城。
所谓大飞机,一般指大型运输机和大型客机。冯培德参与了此次大飞机的立项论证。他表示,大飞机公司的组成班子还在报批当中,“整个预算还是偏紧的,欧洲空客公司大飞机研发超过200亿欧元,我们的三五百亿显然偏少”。
冯培德说,大飞机不仅需要大量资金,也需要各个方面的科研制造力量。据他介绍,大飞机的机载设备、机头、机身等在沈阳、西安、成都等地制造,总装、销售、服务等在上海,可能还会有一些国际合作。
温家宝2007年12月30日视察一航一飞院时勉励设计人员:要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坚决完成大飞机研制任务。图为温家宝观看大飞机模型。
电子管
2008-11-14 12:16:50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
——我国将投资4500亿新建97座机场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于2008年1月获得国务院批准出台。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我国民航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244个,新增机场97个(以 2006年为基数),形成北方、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大区域机场群。覆盖全国主要城市重要旅游地区以及交通不便的中小城市,我国八成以上的县市居民能够在一个半小时车程内到达机场乘坐飞机。
安徽合肥新桥国际机场
南昌昌北国际机场
河南郑州新机场
电子管
2008-11-14 12:21:18
川气东送工程
——我国能源重点工程
工程投资额:627亿元
工程期限:2007年—2010年
川气东送是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重点工程,设计输气能力为每年一百二十亿立方米,增压后可达到一百七十亿立方米,输气干线自四川普光气田,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后到达上海,全长一千七百零二公里,同时建设达州专线以及重庆、南昌、南京、常州、苏州等地供气支线。工程总投资六百二十七亿元人民币。
川气东送工程由中国石油化工天然气集团公司负责建设,目前,中石化在川东北地区拥有持证勘查面积二点一万平方公里,预测天然气资源量约四点四万亿方,目前探明储量三千五百六十一亿方,控制和预测储量三千二百五十二亿方,三级储量六千八百一十三亿方。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川气东送方案,到二0一0年,将形成一百二十亿方净化气的生产能力,相当于西气东输一期工程的年输气量。届时,天然气在沿线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提高一到二个百分点。
电子管
2008-11-14 12:25:17
上海临港新城
——世界最大填海造地项目 工程总投资:1500亿
工程期限:2000年—2020年
133平方公里面积均为吹沙填海造地,耗资超过400亿,规模远超阿联酋迪拜的“世界岛”填海造地项目,相当于填出了8个澳门的面积。临港新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填海造地项目,而未来这一称号将被唐山曹妃甸工程取代,曹妃甸工程规划的填海面积将是上海临港新城的三倍。
投资数百亿元的国产“大飞机”项目已确定落户上海临港新城重装备基地
电子管
2008-11-14 12:30:52
湛江东海岛:宝钢千万吨级钢铁基地
——华南地区钢铁巨头
工程总投资:690亿元
工程期限:2008——2011
008年6月,谋划5年的广东“超级钢铁基地”项目日前终于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同意广东与宝钢开展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前期工作,环评、建设用地和海域使用预案等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该项目选址湛江东海岛,建设规模为铁920万吨,钢1000万吨,计划投资690亿元,预计2011年底建成投产,堪称 “巨无霸级”钢铁厂。湛江钢铁项目最终规划的产能是2000万吨,可能是国内单体钢厂中规划最大的。
钢铁项目首期1000万吨产量,工业产值将达1000个亿,增加值能达到200多个亿。可以预计的是,配套产业约为1.5-5倍的带动比例,换言之,这将是5000个亿的生产总值。而按照2007年890亿元的gdp计算,这将是7个湛江。
东海岛总面积492平方公里,其中主岛东海岛面积401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经济开发试验区,中国第五大岛,广东第一大岛。东北部龙腾至蔚律6.5 公里海岸线,拥有可建设国际一流深水大港的条件,水深26-44米,航道距岸仅200-300米,可同时通航两对30万吨级以上的货轮和50万吨级的油轮。
电子管
2008-11-14 12:32:13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中国第四大航天发射场
工程总投资:120亿元
工程期限:2005年——2020年
2007年九月2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航天发射场。是继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内陆发射场后,中国建设的首个滨海发射基地,将用于满足中国航天发展的新需要。建于海南的发射场,最接近赤道,可以大大减少燃料消耗;同型号火箭推力可增加10%。亦可采用海运解决运载火箭这样庞然大物的难题,此外也大大提高残骸坠落的安全性。
文昌新航天发射场总占地面积1.7万多亩,将于2012年建成,2013年具备火箭首次飞行条件。建成后,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与航天发射场配套的航天主题公园项目,计划投资70亿元,一期面积约6100亩,分模拟太空、航天博物馆、航天专家休闲度假区等五大功能区,是集旅游观光、航天科普为一体的主题公园。
建设新航天发射场是为了适应中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需要。新航天发射场建成后,将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道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弥补内陆基地不足。航天专家分析指出,当前中国有三大航天发射基地,即酒泉、西昌和太原,但都深处内陆,生成诸多不利于新型航天器发射的困扰,海南航天发射基地的建成将弥补这些不足。首先,由于当前中国铁路隧道直径的限制,超过3.5米直径的火箭箭体和发动机就不能使用铁路运输。而当前三大发射基地酒泉、西昌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都在内陆,因此5米直径的新型火箭将无法运抵这些地点发射。而文昌位于滨海地区,邻近的清澜港是海南省五大枢纽港之一,可停泊 5,000吨级船只,稍加改建就可以容纳运送大型火箭的滚装船。其次,当火箭助推器和一级箭体工作完毕后被抛掉时,这些残骸一般将坠落在发射点以东1, 000千米以内。海南发射场以东1,000千米之内几乎都是南海,只有几个零星岛屿,极大地提高了残骸坠落的安全性。
全球位置第二佳。三大发射中心的纬度都比较高。从地理位置上看,海南是我国距赤道最近的省份,如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时,入轨距离较近,卫星可以消耗较少的能量就能到达预定轨道,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能量,从而节省了卫星的能源,延长了卫星的运行寿命。海南文昌的纬度约为19°30”,若建成发射场,将成为全球第二最佳位置的发射场。
电子管
2008-11-14 12:37:02
广州新火车站
——全国铁路四大客运中心之一
工程总投资:180亿元
工程期限:2004年——2009年
2004年12月30日,全国铁路四大客运中心之一、以高速化客运为特征的全新现代化客运中心站———新广州火车客运站正式开工。新客运站的辅助工程“八桥二隧道”中的陈村水道大桥也率先动工。据悉,总投资180亿元的新火车站建成后,将北接武广客运专线,南接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珠段及广深港客运专线,通过三眼桥联络线与广州站、广州东站连接。
新广州火车站东北距广州市中心14公里,西北距佛山市中心15公里,东南距广州新城16公里,西南距顺德18公里。广州市、佛山市已调整城市规划,广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7号线、12号线,佛山市轨道交通3号线,及东新高速公路、广明高速公路、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南大干线快速路等高等级道路将引入新车站。
电子管
2008-11-14 12:38:53
武广高速铁路
——仅次于京沪高铁项目
工程投资:1166亿元
工程期限:2005年——2010年
武广高速铁路是我国仅次于京沪高铁的客运专线,北起武汉新火车站,途经江夏、咸宁、岳阳、长沙、株洲、衡阳、郴州、韶关、清远和花都,南到番禺的广州新火车站,全长989公里,途经25个车站。总投资约1166亿元,规划在2010年底建成通车。铁路在长沙动工后,将往广东方向延伸,广东段计划2008年底建成通车。
据预测,武汉、长沙、衡阳、郴州、广州5个城市,到2020年人口将增至4000万人,而沿线影响的20余个城市总人口将近1亿。国家中长期铁路建设规划已明确还将新建北京至武汉高速铁路,与武广客运专线相接。届时,武汉将成为北京至广州高速铁路南北大动脉的中心,武汉全国交通枢纽的地位更加凸现。
黄山卖炭翁
2008-11-14 14:30:58
管g 辛苦啊,顶了还顶~
徽州乱点评
2008-11-14 14:31:17
好贴啊!支持
百合
2008-11-14 14:33:19
美丽中国!
电子管
2008-11-14 14:48:15
要全部都建在黄山,那是超级黄山,超级黄山车友俱乐部了。
知了
2008-11-14 15:06:11
谢谢管哥,超强的贴子。
天都风
2008-11-14 15:22:46
宏伟的蓝图
神秘的计划
巨大的投资
强烈要求楼主搞个项目下来,我们去做.
电子管
2008-11-15 2:35:25
黄河花园口决堤 ——为阻击日军,89万百姓被淹死
工程总投资:— 工程期限:1938年6月9日——1947年3月15日
花园口在哪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对于今天的郑州人来说,花园口是个镇,也是一个村;对于黄河工作者来说,花园口是黄河大堤上11.6公里长的一段险工;史学家和人文学者眼里的花园口,则是国民党当年扒开黄河的地点。在郑州市内问花园口,知道的人会这样告诉你:“顺着花园路一直向北,当你看到黄河的时候,你脚下站的地方就是花园口。”
花园口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民间传说,最早这里并不叫花园口。到了明朝时期,天官许某在这里修建了一座花园,方圆540余亩,种植四季花木,终年盛开不谢,远近男女争往游览观赏。后来黄河南滚改道,滔滔洪水,把这座美丽的花园吞没。从此,这里就成了黄河南岸一个渡口,群众便称之为花园口。
1938年6月9日,蒋介石下令在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阻击日军,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89万百姓葬身洪水,390万灾民无家可归,黄河在中华大地上肆虐咆哮了九年,就这样花园口出了名。花园口决堤,与长沙大火,陪都防空隧道窒息,并称为抗战期间三大惨案,其中祸及地域之广,罹难人数之多,国内外反响之大,当以花园口决堤为最。
往事不堪回首,历史不容忘记
70年后的今天,人们站在花园口的扒口处。阳光灿烂,花繁叶茂,眼前的一切让人很难再回想起那灾难性的一幕。除了纪念碑等这些后来设置的纪念物以外,甚至找不到任何当年扒口时留下的痕迹。在花园口附近的村庄里,当年黄泛区中牟、尉氏等地一些幸存下来的村民,如今年事已高,回忆当初的恐怖情景,他们说,由于先前没得到消息,很多人对花园口决堤将信将疑,加上当时正值麦收,辛苦了一季的农民舍不得抛弃即将收获的劳动果实,更不愿意拖家带口离开故土,结果许多人因此遭难。他们记得与扒口前相比,现在的村庄整整高出了3米!
汹涌的黄河水裹挟着泥沙滚滚向前,将所经过的地方都淤为平地,从此,地理书上就多了一个象征苦难的地理名词:“黄泛区”。
国民党军队扒开花园口后,黄河泛滥形成的河道成了军事分界线,东面是沦陷区,西面为国民党控制区。
遭受巨大灾难的是黄河下游的中国老百姓。据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统计:滔滔黄河向东南倾泻,一股沿贾鲁河,经中牟、尉氏、开封、扶沟、西华、淮阳、周口入颍河至安徽阜阳,由正阳关入淮河,一股自中牟顺涡河过通许、太康至安徽亳州,由怀远入淮河。河南、安徽、江苏三省44个县市遍地洪水,1250万人受灾,89万3303人死于非命,391万1354人外逃。其中河南省受害最为严重,21个县市、900多万亩耕地被淹,47万人死亡。1947年黄河回归故道时,中牟、尉氏、通许、扶沟、西华、商水6县的人口总数只有受灾前的38%。
黄泛区面积多达5.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江苏全省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大水冲过之后,留下了最厚有数米深的沙石和黄泥,给黄泛区田地复垦带来了极大困难。扒开花园口带来的灾难还不止这些。黄河夺淮汇入长江,又给淮河地区带来连年水灾。黄河泛滥9年,把100亿吨的泥沙带到淮河流域,使淮河干流和许多支流淤塞。每到汛期,黄河洪水滚滚南下,淮河洪水漫溢横流,大片地区被水淹没。
日寇占领徐州之后,就向中原地区长驱直入,直逼武汉国民政府。从这个角度看,其实是那89万平民百姓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阻止了日寇的南下,他们才真正是历史永远不容忘记的民族英雄!
这就是弱国弱军的悲哀历史。。。
同样是中国人的军队,同样是落后的武器装备,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短短五年的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出了三八线。
笑哥
2008-11-15 13:41:43
管g很辛苦地找来资料与我们分享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谢谢啊...
一缕阳光
2008-11-16 15:39:16
我爱你中国
电子管
2008-11-16 19:24:58
美国太平洋铁路 ——每根枕木下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
工程总投资:—
工程期限:1862年——1869年
美国太平洋铁路
——被英国bbc评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
太平洋铁路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条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它全长3000多公里,穿越了整个北美大陆,是世界上第一条跨洲铁路,这条在美国人心目中被看成是奇迹的铁路,在当时的条件下,建设过程极其艰难。其中西拉内华达山地势险峻,是修筑太平洋铁路的最难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有一个事实鲜为人知,那就是:这条伟大铁路最艰险的路段,是由以中国人为主的工人修建的。在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铁路工人薪水发放记录中,华工的比例在工程后期甚至高达95%。
改变美国国运的太平洋铁路
139年前,1869年5月10日,美国近代工业化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建成通车。
美国东部到西部加利福尼亚州之间距离超过4500公里,在1869年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修通之前,美国东西部被崇山峻岭、浩瀚沙漠重重阻碍,没有一条便利的交通线路。巴拿马运河也没有开通,美国人从纽约到旧金山需要乘船绕行南美洲合恩角,最短的时间也要六个月。地理和交通的原因使得西部成了美国相对独立的地区,不仅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也成为国家稳定统一的隐患。在中央太平洋铁路建成以前,美国东部已经有了非常密集的铁路交通网,但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几乎是一片空白。
19世纪中后期,今天的得克萨斯、加利弗尼亚以及犹他州等地纷纷被并入美国版图。西部广阔、肥沃的土地等着更多的人前去开垦、耕种,大大小小的金矿银矿也缺人开采,而东部反过来又为西部的各种自然资源提供了加工地和市场。但美国当时没有一条贯通东西的交通运输线路,东部人要冒着巨大的生命以及财产危险才能到西部去,同时,加州的物产也很难运到东部来。美国政府意识到交通对于促进人民交流和经济融合的巨大意义,咬咬牙决定修建横跨美国大陆的铁路枢纽。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通过了第一个建设太平洋铁路法案,该法案规定由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共同承建横贯大陆的太平洋铁路。联合太平洋铁路的起点站是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起点则是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两个公司东西相向铺筑铁路。太平洋铁路西段要穿越整个内华达山脉,工程极为艰巨。当时美国南北战争已经燃起战火,这条铁路对美国北方来讲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白人工人干不了的活
1863年,修建铁路的工程最终承包给两个公司: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和联合太平洋公司。前者负责铁路的西段建设,后者负责东段的修筑。设计者计划的是,西段铁路从西向东修起,东段铁路反之。两段铁路最终要在犹他州境内的某处汇合起来。
相比之下,铁路的西段,也就是所谓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筑要比东段艰难得多。东部的地势以平原为主,而西部面临的多是巍巍重山、气候恶劣。东部的太平洋铁路公司在遭到印第安人人的激烈抵抗后,又发生财务丑闻。有人指控承包商向政府虚报成本,高出1倍以上。该指控还同时指出,部分国会议员已经被铁路公司收买,勾结铁路公司诈骗了至少500万美元,东部铁路不得不暂时停顿。这一丑闻最终的解决只是铁路公司董事长辞职,没有其他处罚,也没有处罚其他人。东部铁路进度重新开始。
西段铁路于1863年1月8日在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两条街道的相交处破土动工。然而,从西部往东的路段,一开始便是最艰难的工程,在他们的前面是海拔 2100米的内华达山脉,最初的40英里都是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必须建设50座桥梁和10多条隧道。施工条件极为艰苦,开工没多久,几百名工人偷偷溜走,加入到淘金的行列中,缓慢的进度使得工程承包商面临破产的危机。
华工改变美国人看法
1865年2月,华工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走上了铁路建设工地。开始时,对华工的蔑视不光来自白人工人,就连工地的一些负责人也对认为华工体力单薄,个子矮小,根本没能力参加这么艰苦的工作。最后铁路的总承包人克罗科的话一捶定音:能修建万里长城的民族,当然也能修铁路。
其果不然,这50名华工,虽然各个看上去矮小单薄,干起活来却个个能吃苦耐劳,神勇无比。华工不像白人工人那样自由散漫,爱酗酒闹事。相反,他们循规守纪,头脑灵活,很多工作一学就会。
很快,尝到甜头的建筑公司决定大规模招募华工。铁路承包商甚至派人专门到中国广东省雇佣劳工,并与轮船公司协商好以优惠的船票把中国劳工运到美国来。同时,公司上层还游说中美双方的外交人员,争取为华工移民美国创造便利的条件。在1868年的中美双方签定《蒲安臣条约》,中美交叉承认两国公民有自愿移民到对方国家去的权力。这又为美国在中国招募华工提供了法律依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成为第一个大规模雇用华工的企业。从1865年到1869年四年间,约有14000多名华工参加筑路工程,占工人总数的90%,他们大多来自广东和福建两省。
死亡之旅
尽管美国人开出的报酬低廉,条件苛刻,但是在清末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情形下,出洋谋生对穷苦农民来说仍不失为一条出路,于是,一批批中国劳工开始踏上飘洋过海的轮船。但是那段航程却几近地狱之旅。华工从香港坐船出洋,到夏威夷要56天至75天,到加州要75天至100天。为了追逐高额利润,轮船公司把每船运载量增加到极限,甚至在本已狭窄低矮的船舱中再加夹层,最后留给每人的空间只有一尺多。在漫长的航行中,成百上千名华工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拥挤蜷缩在船舱,忍受着风浪颠簸,“日则并肩叠膝而坐,夜则交股架足而眠”。他们既缺乏空气、阳光,也缺少淡水、食品,许多人因此闷死、渴死、饿死、病死、被打致死或自杀身亡。根据有完整记录的资料,当年运载华工去美国的船只,曾有4船共载2523人、途中死亡1620人的纪录,死亡率高达64.21%!也正因此,这些装载华工出国的轮船被称为“浮动地狱”。
据资料记载,当时坐船出洋的华工,尤其是后来去的几批,吸取了前面人饥渴而死的教训,常有很多人随身带着几个大南瓜。对于这些用未来两年工作报酬才能还清出洋路费的穷苦劳工来说,在乡间随处可觅的南瓜,几乎是他们唯一可以备得起的口粮。南瓜不仅可以果腹充饥,其丰富的水分也能解渴,在超出生理极限的非人环境中,一个金色的南瓜能够带来的生存希望,用怎样的笔墨形容都不会过分。并且,如果万一发生海难或者被人为地扔到海里,巨大的南瓜还能充作漂流救生圈!不能不说我们的先人是有足够智慧的。只是,这智慧的背后,折射出太多苦涩和辛酸。
铁路华工们用修栈道的方法跨越“合恩角”,刚刚发明的甘油炸药被广泛的用在“合恩角”施工现场,这种炸药非常危险,许多华工们永远的留在了“合恩角”。
铁轨在工人们的劳作中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高峰时期,有好几千名华工同时参加筑路。他们在工地上一天干12小时,工资比白人劳工低得多,而且伙食还得自理。严寒酷暑,崇山峻岭,沙漠盐湖,890英里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线上,几乎没有一英里是适宜筑路的。要通过海拔二三千米的高山峻岭;冬夏两季,温差很大,冬天常有暴风雪袭击。而且分配给华工的往往是最险最累的活。
1866年,华工们开始挑战工程中最大的拦路虎——塞拉岭通道,被称为合恩角的花岗岩石墙是这里最难攻克的险关,它的下部是垂直光滑、深达1000英尺(约合304.8米)的悬崖峭壁。为了从笔直的山崖上劈出一条双轨宽的路基,华工把自己拴在吊篮里,从山顶上用绳索吊下去,在半空中凿壁填塞火药,点火后再往上拉,那里的岩石之硬,常使得火药从炮眼里直接迸出,伤及华工;因为火药性能不稳或者绳索磨断而葬身崖底的华工,更不计其数。华工们腰系绳索、身悬半空,硬是开出一条行驶车辆的通道。《美洲华侨史话》记:“在修筑100英里的塞拉山脉地段的铁路时,华工的死亡率高达10%以上”。
在开凿长达1600英尺的唐纳隧道时,连续两年遇上美国历史上罕见的严冬,很多从中国南方来的从未见过冰雪的华工被活活冻死在帐蓬里。几个月后发现他们的尸体时,有的还握着铁铲和洋镐。当时,就有数百名死难的筑路华工的尸骨被送回中国埋葬。当然,葬身崖底的华工是不包括在里面。唐纳隧道曾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隧道,也是中央太平洋铁路最艰难的一关。在一个多世纪之后,这条隧道仍然保护着穿越隧道的火车,阻挡着风雪。
如果以为华工们只会苦干那就错了,他们的智慧连美国工程师都不得不叹服。1867年冬天,气温降到摄氏零下23度,工程因运输困难而陷入停顿,工程师们也束手无策。还是华工点子多,他们铺了一条37英里长(约合59.5公里)的冰雪道,利用光滑的路面拖运物资,这样不但恢复了运输而且加快了工程进度。
在凿穿唐纳隧道后,他们又征服了气温高达摄氏四五十度的内华达大沙漠和漫无边际的犹他大盐湖。在中央太平洋铁路与东段的联合太平洋铁路连接贯通前的最后阶段,华工接受爱尔兰劳工的挑战展开筑路竞赛,西段华工还创造了12小时铺轨10英里200英尺(约合16.41公里)的世界纪录!
华工尸骨筑就大铁路
除了汗水和智慧,华工们还付出了生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铁路是华工用生命铺就的。
1865年底到1866年初,接连5个月的暴风雪使雪崩频繁发生,有时候整个营地的华工都被埋没。几个月后,冰雪融化,人们才找到遇难华工的尸体,他们的双手依然紧紧握着工具;
1866年冬,在塞拉岭通道施工中,有500到1000名华工死于雪崩;
1867年,内华达地区遭遇有记载以来最大的暴风雪,积雪最厚的时候达到十四米深,但停工一天即意味着资本家的巨大损失,于是四巨头不顾天气,仍然责令工人继续施工。而这批具有惊人忍耐力和牺牲精神的工人,就在深深的积雪中继续不停地开掘路基、铺设铁轨。经常有人在劳动中就被无常的暴风雪夺去生命,有时甚至整个营地遭遇雪崩而被掩埋,许多人的尸体直到几个月以后冰雪融化才被发现,他们已经僵硬的手中还紧紧地握着铁镐。
1868年,工程延伸到内华达山——今天的美国人把这段铁路称为“内华达山上的中国长城”,约有1000名华工死在这里。1970年,人们从当地沙漠中挖出2000磅(约合907.2公斤)的华工尸骨。
广为流传的“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这句话绝非夸大其词。
除了恶劣的工作环境,更让人愤怒的是华工所受的歧视。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拿的钱却比白种工人少。铁路公司每月付给白种工人35美元,还提供食宿;付给华工的却只有26美元,还不供食宿。再者,华工全部没有人身保险,公司还不承担对工人家属的任何义务。华工们在1867年唯一的一次大规模的、要求和白人劳工同等待遇的抗议示威也被巨头之一的克洛克摧毁了。
2003年4月,后来自杀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在美国的华人:一部叙述史》在洛杉矶出版,该书揭露了早期华工所受的歧视,在美国引起强烈的反响。
竣工仪式上没有华工
美国大铁路是19世纪人类文明的一座丰碑。当年,我们的先辈用血肉之躯为这座丰碑奠下基石。但是,华工的贡献却没得到应有的承认。
1869年5月10日,横贯北美大陆的大铁路在犹他州的普洛蒙托莱正式接通,中午12点30分,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总裁、前加州州长斯坦福把一枚纯金的道钉放在钉孔中,然后举起银制的大锤用力砸下,却砸到了旁边的枕木上,围观的人群中发出一阵笑声。然而,太平洋铁路合拢的消息却是随着斯坦福的一声锤响传遍了整个美国的。整个美国在那一瞬间变成了沸腾的海洋,举国欢庆的场面只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时可以与之媲美。美国各地教堂钟声齐鸣,欢庆这历史性的一刻。那天晚上全国都在举行庆祝:芝加哥举行了长达七英里的游行;纽约房屋挂出了彩旗,鸣炮100响,并且在‘三一节’举行了感恩祈祷;费城敲响了古老的自由钟;布法罗高唱‘星条旗’。”
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
大铁路的通车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强劲的推动力,却没给建设者——华工带来相应的利益,相反却点燃了当地排华暴行的烈火,这颇具讽刺意味。
铁路建成后,工地上的华工全部被解雇。为找条生路,他们和东部地区新涌入的劳动力一起进入西部就业市场,造成了就业市场的高度饱和。由于华工能吃苦,适应能力出众,不难找到工作。相反,人数众多的白人劳工则常常挑三拣四,不是不屑干就是嫌工资低,因此就业率相对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失业的白人劳工对华工的仇视更加刻骨铭心,认为华工抢了他们的“饭碗”。
祸不单行,1873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恰好此时华人移民也达到了19世纪的最高潮,华人同白人之间的就业矛盾更加尖锐。于是,部分白人喊出了“不给华人一个工作机会”口号,恶性排华事件日益频繁。
排华时期的华工形象十分的丑陋。在美国的报刊上,他们是被嘲笑、被愚弄的对象。他们千人一面地被画成扁平脸、吡牙、细眼、拖着长辩子、脸的下半部突出,脸上的神情要么愚昧,要么下流,总之,一付还没进化好的类人猿的形象。在他们的笔下,华工被形容为是愚昧的、不肯被同化的、不讲卫生的、道德败坏的劣等人种,他们的服饰被嘲笑,他们的长辩子被形容为猪尾巴,甚至,他们被人比做了猪。
1880年10月31日,丹佛市的白人暴徒围攻当地华人,焚掠唐人街,造成1人死亡、数人受伤,华人财产损失达数万美元。虽经中国驻美公使陈兰彬全力周旋,但美国政府拒绝惩办凶手、赔偿损失。
在种族主义者发动的强大社会舆论攻势下,1882年5月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历史上第一个禁止自由移民的法案《柏林盖姆条约修正案》,条例的修订允许美国暂停入境移民,国会很快就执行了这一决定。其1884年修正案更强化了允许先前到来的入境移民离开美国和回国的规定,直到1943年才被废止。
法案规定10年内暂不接受华工移民,并且对非美国出生的所有华人后裔的国籍不予承认。该法案是针对大量华人因中国的内部动荡和有机会得到铁路建设工作而迁入美国西部所作出的反应。它是在美国通过的第一部针对特定族群的移民法。当时全美约23万华人,只能被“法案”局限在唐人街里生活,成为自由美国的劣等公民。
法案通过后,排华暴行不断发生。
1885年9月2日,在怀俄明州的石泉镇,约150名武装白人围攻华人居住区,开枪射击,纵火焚烧房屋,来不及逃跑的华人或被枪杀,或被烧死在家中。旁观的白人拍手喝彩,甚至参与抢劫。结果华人死亡28人、重伤15人,财产损失达14. 7万美元。
此外,还发生了槐花园、姑力煤矿、阿拉斯加等暴力排华事件,华人或被杀,或被驱逐,处境极为悲惨。清政府虽一再试图通过外交努力解决这些事件,无奈弱国无外交,在这些交涉中清政府大多是失败者。
1896年8月,李鸿章访美,他表示“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见1896年9月3日《纽约时报》),但是清政府直到灭亡也没能让美国废止这个法案。于是这一公然侵犯人权的民族歧视法案,竟一直执行到1943年才被废止,当时的中美两国已经是同一个战壕里的反法西斯盟友了。虽然该法案已经被废止,但是它却长期以来是《美国法典》的一部分。
华人是在1849年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中开始大量进入美国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在太平天国运动后陷入贫困的华南地区,他们到美国找寻着他们的发财梦。起初,美国西部有着充足的表层金,所以华人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和接纳。然而当淘金竞争加剧的时候,白人对华人的憎恶也随之加剧。本土主义者团体开始声称,加利福尼亚的金子是美国人的,而后开始对外籍淘金者进行肉体侵害。华人们在被强行驱逐出金矿之后迁入了城市,主要是旧金山,从事薪酬劳动和仆役。随着美国经济的衰败,针对华人的憎恨被州长约翰•彼格勒政治化,他将美国的不幸归咎于华人苦力和1864年和1869年间签约建造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人劳工。
从1910年到1940年,设于今天在旧金山湾的天使岛国家公园的天使岛移民站(angel island immigration station)是数以十万计的华人移民的处理站,在那里多达30%的美国华人移民被遣返回中国。
广东新会 19世纪参与修建美国太平洋铁路的华工们的墓葬,广东新会是在当年美国铁路华工的主要输出地,在新会近年来先后发现了多座这样的义冢。当地政府和侨史研究者们已经对这些墓葬进行了挖掘、整理和保护。人们要挖掘的不仅仅史历史的遗迹。
清明时节的祭奠者
许多铁路华工的遗骸虽然运回故乡,却无法找到自己的亲人。
也许只有他们作为一个集体名词--“铁路华工”出现时,他们将不再流浪,不再孤单……
电子管
2008-11-16 19:36:37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
——每公里埋葬着一个华工英魂
工程总投资:—
工程期限:1875年——1885年
没有太平洋铁路,就没有今天的加拿大联邦
加拿大国土辽阔,太平洋铁路穿州过省,横贯加拿大,将大西洋与太平洋两岸连为一体。旅客一路傍窗欣赏大自然美丽风光,有翠绿的山麓,平坦的大草原,蓝宝石般的湖泊,确实令人赏心悦目。可就在火车铁轮有节奏的“铿锵”声中,有多少人会想到,这条123年前建成的铁路,平均每公里就埋葬着一个当年筑路华工的英魂,正是华工的汗和血,伴着铁轨铺成了这条促进加拿大统一和推动经济繁荣的铁路大动脉。
那是一段令人辛酸的历史,上万名华工离乡背井,来到北美洲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完成了修筑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艰巨工程。
加拿大联邦统一的基石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anadian pacific railway),全长4667公里,东起大西洋岸的蒙特利尔,西至太平洋岸的温哥华,贯穿加拿大甚至美国一些地区,成为加拿大的一大标志,但是当年修这条铁路的初衷是为了完成加拿大的国家统一。
1867年7月1日,英国在北美大陆东部的四个省组成联邦,宣布组成一个新的国家——加拿大,以后又有一些省加入联邦。当时加拿大的西部地区——英属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british columbia 面积94.78万平方公里),还未归入加拿大版图。由于该地区横亘北美最大的山脉落基山脉,峰峦险阻,使其与加拿大东部地区的联系几乎隔绝,而与美国西北部的华盛顿州、蒙大拿州交通却更为便捷。1869年,美国修成贯穿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后,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加入美国的意愿更加强烈,提出除非加拿大在10年内建成一条铁路贯穿落基山,否则就脱离加拿大,加盟美国。
美国的威胁使修建太平洋铁路提上了日程。整个美国在19世纪中期都“信奉天定命运要统治整个北美大陆。”1869年,明尼苏达州议会甚至通过决议,要求兼并整个加拿大西部。美国铁路更是向北扩张的急先锋。靠近美加边界的北太平洋铁路早就蠢蠢欲动,力图染指加拿大西北地区。当时美国从俄罗斯手中购买到阿拉斯加之后,拼命向西部扩张,对加拿大西部地区构成了严重威胁。美国也在努力争取bc省加入合众国,并且开出了很多优厚的条件。
1879年,加拿大联邦之父约翰·a·麦克唐纳(john a. macdonld)再次出任联邦总理,针对美国吞并西部的威胁,麦克唐纳总理认识到修建铁路的迫切性,他对大干线铁路经理威特金讲道:“美国政府运用了除战争外的所有手段去谋求西北地区,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与之对抗,最重要的就是明白无误地向他们表明,我们要修建太平洋铁路。”所以,在国家政策的各项方略中,太平洋铁路铁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麦克唐纳曾经预言:“一旦铁路建成,我们才将变成真正统一的国家,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巨额省际贸易。铁路还是移民西部草原,促进动部发展的手段,它将保证国家的统一并促进它的发展进步,它是未来之车”。
迫于政治压力,麦克唐纳同意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的条件,决定效仿美国修建一条连接加拿大东西部的太平洋铁路。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随后成为第六个加入加拿大联邦的省份,这就是加拿大修建太平洋铁路的缘由。
修建太平洋铁路成为加拿大的三项国策之一,也成为维护加拿大联邦统一的基石。
曲折的建设过程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项目一开始就不顺利。麦克唐纳的保守党政府要求由一个私人公司来建造这条铁路。需要拨出3000万加元的补贴和留出5000万英亩土地才能让一个私人企业来完成这项工程。加拿大和英国、美国的资本家为了夺取公司控制权并获得加拿大政府更多的资助进行激烈的角逐。
当时加拿大最富有的实业家和运输业巨头hugh allan希望承包该工程,但是自由党议员发现,他曾经在1872年大选中给保守党候选人共计捐款约36万加元,以此来确保得到这项铁路建设合同,使其能控制这条跨大陆铁路,以便垄断加拿大大陆和东西海岸的交通。这个被称为“太平洋丑闻”事件的曝光后,迫使铁路合同于1873年重新签订,并导致麦克唐纳的保守党政府倒台。
自由党在新一轮选举中获胜。这届政府对铁路建设的热情就差多了,他们认为可以将太平洋铁路作为公共工程来建设。1875年6月1日,judge norman在fort william附近主持了破土动工仪式,标志着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正式开始建设。但是,直到1878年该政府换届时只在中部省份安大略和曼尼托巴开始建设了一小段铁路线。
此时,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眼看10年期限很快即至,而政治家们关于把跨大陆铁路修到该省的承诺将无法如期兑现。于是,他们威胁要退出加拿大联邦。
1878年,保守党的麦克唐纳总理重新执政,在保守党人的压力和支持下,他不得不做一些实质性的事情,向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显示铁路将要修到他们省内,麦克唐纳重申建设铁路的国策,并重新进行工程发包。有过建筑美国太平洋铁路经验的美国工程师安得翁•安德东克(andrew onderdonk)拿下全部四项工程的修建权,这条铁路于1881年重新开工建设,开始从西海岸沿fraser河向上游修筑铁路线。
铁路建设的中坚力量
华人移民加拿大的历史与移民美国的历史紧密相连,实际上他们是以美国作为跳板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从美国进入加拿大的。美国加州的淘金热从中国的珠江三角洲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苦力。不久,金矿开发走下坡路,恰好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弗雷泽河谷发现了金矿。美国矿工闻风而来,越过素不设防的美加边境来到加拿大,其中也夹杂着不少华工。这一浪潮开始于1858年,五年后在加拿大的华工已经达到约2000人。此后华工数目不断增加,从事行业也从金矿开采,扩大到种植、渔业,以及各种服务业。
安德东克招募华工的工作是由一位叫叶连山的人具体实施的,他曾为美国太平洋铁路招募过华工。来加的大多数华工都是从广东台山、新会、开平、思平几个县分批到达的。叶连山的广告给人们很大的诱惑,人们看到5年内可以攒下300加元,而当时30加元就能供一个中国成人生活一年,所以300加元可谓衣锦还乡了。因此,这些华工毫不犹豫地在契约上按了手印。
从1881年到1885年,总共有17000多名华人背井离乡,饱受苦难,参加加拿大铁路修建,他们是太平洋铁路建设的主要力量。数千名华工在三桅木帆船上漂了6个月,历经磨难才登上加拿大土地。当见到落基山脉的崇山峻岭时,他们都惊呆了,他们没有想到山是如此之高,如此之险。迎接他们的是一生中从未经历过的严寒。
广东是很温暖的地方,很多人习惯穿拖鞋,而不习惯穿靴子。刚来时他们没有靴子,天气冷,下了雪,他们只好把装土豆的麻袋撕成布条,将脚裹得又大又笨,当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只能如此。。因为没有现成的路好走,他们经常爬山,又没有合适的靴子,有些人从山崖上掉到涧谷里摔死了。
不仅仅是恶略的天气,华工当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也始终处于最底层。他们受到的对待根本是不人道的,住的情况也很差,因为在高山之上,零下三四十度,只是住在棚帐里。吃的东西也是很简单,所以营养不足而死亡的也不少,意外死亡的、用火药炸开山发生意外死亡的、或者因为不满工头的虐待,敢讲几句话或反抗一下,被打死的也有。
生命的代价
据加拿大华人移民皇家调查委员会的报告:1881年1月至1884年6月,共有15701名华人进入加拿大,在铁路建设的4年间则达17000多人,其中 1万多人是直接从中国来的。有记载称,1880年6月至1887年7月间,有2.5万名中国人来到加拿大,占当时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在全长4667公里的太平洋铁路中,最艰巨的工程是在雷夫斯托克至温哥华的400公里的路段上,特别是弗雷泽河与汤普森河最为崎岖的地带,两岸峭壁悬崖、重岩叠嶂,古木遮天蔽日,脚下无一寸平地。那时,机械化程度不高,从平路基,到劈山石,凿隧道,建桥梁,铺枕木和铁轨,全由华工承担,基本上都靠手工操作。华工于1882年至1883年间,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一地区建筑涵洞100多个、桥梁数十座,开凿隧道几十公里。面对落基山脉的巨石,华工们要先用铁锤砸碎它,然后再运送沙石,有时短短的几十里路内,手凿或炸药爆破并搬运的沙石就有1100万立方米。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气候环境非常恶劣,且瘟疫流行,施工中经常险象丛生。
在筑路过程中,华工有死于工程事故的,如岩石爆破、隧道塌方、架桥落水;有死于积劳成疾和疫病流行的;甚至有受人为折磨虐杀的。仅1882年一次塌方,就有数十名华工被活埋。华工常在落基山中的密林荒野工作,山高水冷、熊罴出没,居住条件非常原始简陋,生活环境恶劣可怖。卑诗省的作家威廉在他写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建设者》一书中叙述说:“他们全月的粮食供应是一袋米(50磅),仅足以维持他们所从事的体力劳动消耗的一半。……1884年,有2000华工名为死于坏血病,实际上是饥饿而死的。”
沿着弗雷泽河谷陡崖的这一段线路特别艰难,615公里长的路段用了1.5万名劳工7年的时间才修通,其中9千人是华裔。不仅是地形、地质上的难度,而且施工方法也十分危险。为了求利润和进度,承包商不采用强力炸药,而让劳工们用便宜但很不稳定的硝化甘油来进行爆破作业。没有确切的伤亡报告。目击者和报纸公布了可怕的照片,估计有700至800人死于建造这段政府合同的铁路,大约占劳工总人数的5-9%,其中大部分是中国人。有人说整个弗雷泽河谷每一英尺铁路下面都有中国人的尸骨,称得上是“死亡河谷”。
从1880年到1885年,1.7万名来自华工在高山峻岭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劈山凿洞,逢水架桥。繁重的劳动,危险的作业,加上疾病的折磨,使他们的身体消耗殆尽,有4000多人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条铁路上,多数被就地草草掩埋,平均每一公里铁路下都埋葬着一个华工的尸骨。
在筑路的5年间,华工究竟死了多少人,难以精确统计。仅1891年,维多利亚中华会馆就从弗雷泽河谷收集到300具华工尸骨,运回中国安葬。
1885年11月7日,在加拿大西海岸的老鹰山口eagle pass附近的克莱拉奇(craigellachie)的通车典礼上,一群身穿礼服、头戴大礼帽的绅士笑了,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董事长史蒂夫敲下了最后一颗金质道钉。加拿大胜利了,政治家们赢了。原本可能破产的承包商安德东克,在廉价使用华工的基础上不仅赚了300万美元,并且成为美洲铁路史上的历史名人。
然而庆祝铁路贯通的重要时刻,却没有一个华工在现场。这些筑路英雄,用血泪敲下铁路的根基,却没有办法在加拿大打下自己未来的基石。因为当铁路完工之后,加拿大发现它不再需要华人。
1885年11月7日,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在加拿大西海岸的老鹰山口附近的克莱拉奇(craigellachie)砸下最后一根道钉,在场没有一位为之付出巨大牺牲的华工。
加拿大政府“卸磨杀驴”
1885年太平洋铁路建成,华工的厄运接踵而至。铁路工程一结束,太平洋沿岸省份遇到空前的经济萧条。数以千计的华工无事可做,成群结队,沿着自己修筑的铁路流浪。就在劳工们身陷困境的危难时刻,加拿大政府抛出了一项新举措——向中国劳工征收每位50加元的人头税。加拿大政府推出这一人头税的目的非常明确:赶走替加拿大修建完铁路的中国劳工。
50加元的人头税对于当年的任何一位华工来说无异于一笔天文数字,本来就昂贵的人头税还逐年见涨,到1923年,原本每人50加元的人头税已经暴涨到500加元,这相当于当时一名华工两年的薪水,甚至能买到一幢房子,几乎没有华工能付得起这笔费用。
出台排华法案
就在这时候,加拿大政府更是赤裸裸地抛出了臭名昭著的《中国人移民法案》,在此之前,美国已经于1882年通过了第一个《排华法案》。由于华工勤劳肯干,不计较劳动条件,白人工人感觉很难与他们进行竞争。同时,这些华工来到异国他乡,原不是为了融入当地社会,而只是为了打工挣钱,寄回老家,他们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他们被白人看作“异类”,遭到歧视。在美国实行排华以后,在加拿大要求仿照美国移民政策的声浪日益高涨。结果,铁路建成之日,也是加拿大排华开始之时。
加拿大的对华移民政策基本是跟着美国走的。在加拿大实行对华工的“人头税”期间,美国对欧洲移民是开放的,欧洲人自由出入美国,愿意来加拿大者不多,甚至许多加拿大人都流向美国。当时加拿大实际上劳动力仍然短缺。华工无法进入美国,只好忍痛缴纳“人头税”来到加拿大。可以说,在美国开始排华以后,加拿大接纳了华工,得到了劳动力的补充,同时又乘机收取了大量赋税,真是两全其美。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以“国籍配额”开始对欧洲移民也实行限制,欧洲人于是只好转移目标去加拿大。加拿大不再需要华工,于是干脆对华工关起大门。1923年7月1日,加拿大通过《中国移民法案》,进一步阻止华人移民加国,除外交官、商人和学生外,一律禁止华人入境;同时取消了“人头税”,因为现在已经没有征税的对象了。
加拿大政府这一招数立竿见影,1885年年底,第一批华工回国了。尽管5年来的全部汗水仅仅维持了生存和还清债务,但他们毕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而那些身无分文滞留在北美的华工,孤苦无助地沿街乞讨,没有来得及看一眼年迈的父母、多年未见的妻儿,就瞑目在异国土地上。
还有一批死在筑路工地上的华工。他们的尸骨几经辗转,一部分回到了中国的故乡。华人霍华回忆道:“我记得我父亲曾经告诉我,他年轻时,曾沿着铁路边收集华人尸骨,这些尸骨是当年草草埋葬的。我父亲捡起这些白骨,洗干净,贴上标签,送到温哥华,再由温哥华运到中国去。”
温哥华中华会馆主席余宏容介绍说:“据我所知,中华会馆为铁路华工做了大量的工作,当时铁路华工有不少单身,没有家庭,他们死后,骨灰、遗物都是由中华会馆代寄回国的。”
自强不息终获平反
促使美国废除《排华法》和加拿大废除上述移民法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二战中,中国以其艰苦卓绝的抗战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1942年1月成为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四大国之一,中国与美国一起对法西斯国家浴血奋战,《排华法》与当时的国际关系现实实在是格格不入,在美国也越来越不得人心。1943年10月,罗斯福总统致函国会,敦促废除《排华法》,他说:“国家和个人一样,也会犯错误。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过去的错误,并加以改正……通过废除《排华法》,我们就可以改正一项历史性的错误。”1944年2月,在美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排华法》寿终正寝。
加拿大比美国慢了半拍,直到1947年才废除《中国移民法案》,当时的总理麦肯西·金在向国会的报告中说,“中国移民法案……基于歧视的立场强硬地排斥中国移民。这个法案好象把从一个特定国家来的人当作劣等的族类对待”。自然,此后华工也没有真正获得与白人一样的待遇,但这项歧视性的法律是取消了。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加拿大华人首次提出平反“人头税”要求,经过了20多年的斗争,总算有了结果。促使加拿大华人“人头税”冤案平反的背后,则是由于一股政治力量的崛起。资料显示,在西方华人参政议政方面,数加拿大华人成效最为显著。
2006年6月22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就人头税问题正式向华人道歉并赔偿,决定对仍在世的“人头税”缴纳人及其配偶每人补偿2万加元。加政府确认的“人头税”纳税人在世的还有29人,同时还有250至300名遗孀健在。
无言的纪念碑
1985年,加拿大政府修建了一个纪念碑,纪念太平洋铁路建成100周年,使得加拿大的10个省2个地区成为一个完整的联邦国家。但是碑文上没有提及中国人。太平洋铁路沿线的很多城镇,山峰,河谷都以当时修建铁路的功臣命名,其中也没有任何和中国人有关的名字。
唯一留存的是铁路沿线的中国人墓地和1892年一位无名诗人的诗句。
漂泊者终于被他的同伴放在此安息
没刻下一行字也未见洒一滴泪
在十字架上只简单的记着
“为修路而死”
电子管
2008-11-16 20:33:50
大三线建设 ——宏伟深远的超级战略工程
工程总投资:2053亿元 工程期限:1958年——1978年
“三线建设”,这个词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因为保密,是不见于报端的。即使当时的人们说起,也十分神秘。今天的年轻人,更是少有所闻。
何谓“大三线”建设?
大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在1964---1978间展开的、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工业建设运动。
简单地说,就是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建立相对于全国独立的、“小而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讯体系、科技研发体系和战略储备体系。为什么要这样做?一句话,就是建立中华民族的“备份”。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当时中国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从军事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射程之内;而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假如我们遭到强敌的夹击,发生象日本侵略那样极端恶劣的形势,东北、华东工业区相继失守、大片国土沦丧的极端情况,我们依然能够退守于高山大川,保存一个“微缩中国”,在四川和西南,部署全套独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保持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不至于被彻底打断,然后伺机反击。用心可谓极其良苦!
1938年到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对中国进行战略合围时,国民政府才仓促把华东和华中250余家工厂迁入四川。和蒋介石不同,毛泽东是有计划地实施战略布局。由于“大三线”建设,是在一个比英、法、德面积总和还要大的区域,整个经济与文化得到再造,即使没有战争,也具有难以估量的战略经济学意义。
为了抗御外敌,毛泽东提出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他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后方,分别简称为一线、二线和大三线。按照中国军事经济地理区划,沿海地区是第一线,包括沿海和边疆省区,如北京、上海、天津、辽宁、黑龙江、吉林、新疆、西藏、内蒙古、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三线则是指长城以南、广东省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基本属于内地的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7个省区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靠内地的一部分,共涉及13个省区。四川、云南、贵州及湘西、鄂西为西南三线,陕、甘、宁、青及豫西、晋西为西北三线。相对于西北、西南的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腹地称小三线。用今天的概念来说,它基本上是指不包括新疆、西藏和内蒙古在内的中国中西部。介于一、三线地区之间地带,就是二线地区。
中国属于均衡型国土形状,东西南北外围至中心地区距离相差不大,可以明显地分出内外线、前后方。从四个方位最顶端测量中国的中心点,大致在甘肃兰州至陕西西安之间的宝鸡。再从自然地形看,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由南至北是云贵高原、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天山山脉、贺兰山脉等,海拔几千米以上,地势险峻,气候复杂,形成难以逾越的天然半月形屏障。历史上曾经远征欧、亚、非的马其顿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至此而止,从未有任何一支外国军队能够从西部入侵中国内地。东北部有大小兴安岭,也易守难攻。陆地疆域中惟有北部内蒙古高原中部,相当开阔,大部为沙漠、草原,是一条易攻难守的通道,须后退到陕西秦岭、山西雁门关一带方有险要可守。相对而言,东部沿海地势较为低缓,多为丘陵和平原,后退到太行山脉方有利据守。于是,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确定将川、贵、云、陕、甘、宁、青和鄂、豫、湘西部作为三线战备后方。
中国古代几千年处在“陆权”时代,中原王朝遭受入侵的威胁大多来自西北部游牧民族。在东部,浩瀚的大海形成可靠的天然屏障,十分安全。当世界进入“海权” 时代,中国的安全格局发生了180度大转变。从1840年至1945年的105年中,中国遭受侵略的七次大规模战争,无一不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发端。而我国最发达、富庶的经济区域和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又都集中在东部沿海柔软的腹部。国家没有可靠的战略后方。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实行军事包围,对新中国的威胁依然主要来自东南沿海。由于当时对苏联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和接受苏联经济援助,实际上将苏联作为大后方,建设重心放在东北、华北地区。建设战略后方的问题并不紧迫。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为什么要进行三线建设?
说到大三线的来由,就需要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刚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又面临着严峻的周边局势。1960年中苏两国的关系急剧恶化,苏联在我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对我虎视眈眈;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咄咄逼人,妄图反攻大陆;1962年,印度在中印边境挑起事端,直接导致中印军事冲突。1964年,美国制定了绝密报告《针对共产党中国核设施进行直接行动的基础》,试图出动空军袭击中国即将进行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的核基地,并打算联合苏联进行。美国总统约翰逊和国务卿腊斯克、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就此进行了讨论,并与台湾进行了具体商议。美军在台湾海峡举行了核战争演习,1964年8月2日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舰发生激战,越南战争规模扩大,并延烧到中国南部地区,海南岛和北部湾沿岸都落下了美国的炸弹和导弹,直接威胁中国安全。
面对战争威胁,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毅然决定,中止原来“抓吃穿用”的“三五”计划设想,8月19日,李富春、薄一波、罗瑞卿联名向毛泽东和中央提出了《关于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报告》,10月30日,中央工作会议通过并下发了国家计委提出的《1965年计划纲要(草案)》。决定从1964年起转而加紧进行战备工作,在云、贵、川、陕、甘、宁、青等西部省区的三线后方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工业、交通、国防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地区,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离东南海岸线七百公里以上,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成为理想的战略后方。
面对战争威胁,中国人民不得不付出暂时不能更快地提高生活水平的牺牲。1969年,在珍宝岛发生中苏边境大规模武装冲突,苏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了用“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消灭中国内地核基地的计划,并打算联合美国进行。面对再次的战争威胁,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打一场恶仗”的号召,于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响彻天南海北,每一位中国人都同仇敌忾,全民备战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国的三线建设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大三线建设历时1964---1978计14年,若包括1958---1964的前期6年共20年整,核心时间段为1964---1972计8年,横贯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中,国家在主要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2052.68亿元巨资,涉及60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重建、搬迁、合并,整个工程规模史无前例。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民工的建设者,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他们露宿风餐,肩扛人挑,用十几年的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星罗棋布的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四川大三线建设头三年的最重要项目是“两基一线”。“两基”就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和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以作为战时军工生产的核心。“一线”就是修建成昆铁路干线,解决西南地区交通问题,满足工业的能源、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产成品运输。
大三线建设主要成就
中国二汽 (湖北省十堰市) 中国第二大汽车集团
江汉油田 (湖北省潜江市)
长庆油田 (陕西省) 中国第三大油田
酒泉钢铁集团 (甘肃酒泉)
西北铝加工厂 (甘肃兰州)
攀枝花钢铁集团 (四川攀枝花) 中国第五大钢铁集团
贺兰山煤炭基地 (宁夏石嘴山市)
酒泉航天发射中心 (甘肃酒泉) 中国最大航天发射场
西昌航天发射中心 (四川西昌)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 (甘肃金昌)
嘉陵摩托车集团 (重庆市) 世界最大摩托车生产商
六盘水煤炭工业基地(贵州六盘水)
德阳第二重型机器厂(四川德阳) 超大型机械生产商
洛阳玻璃厂 (河南省洛阳市)
东方电机厂
东方汽轮机厂
东方锅炉厂
成昆铁路 (成都——昆明) 全长1091公里
焦枝铁路 (焦作——枝城) 全长 772公里
湘黔铁路 (株洲——贵定) 全长 905公里
襄渝铁路 (襄樊——重庆) 全长1411公里
青藏铁路一期 (西宁——南山口) 全长 814公里
刘家峡水电站 总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年发电量57亿度
丹江口水电站 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
葛洲坝水电站 (湖北省宜昌市) 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年发电量161亿度
中国西南物理研究院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电子管
2008-11-17 1:55:20
秦岭终南山隧道
——我国最长公路隧道 工程总投资:25亿元
工程期限:2001年——2007年
陕西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目前排名世界总长度第二的公路隧道,隧道位于我国西部大通道内蒙古阿荣旗至广西北海国道上西安至柞水段,在青岔至营盘间穿越秦岭,隧道进口位于陕西省长安县石砭峪乡青岔村,出口位于陕西省柞水县营盘镇小峪街村,全长18.4公里,道路等级按高速公路,上下行双洞双车道设计,安全等级一级。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60至80公里,隧道横断面高5米、宽10.5米,双车道各宽3.75米。上、下行线两条隧道间每750米设紧急停车带一处,停车带有效长度30米,全长40米;每500米设行车横通道一处,横通道净宽4.5米,净高5.97米;每250米设人行横通道一处,断面净宽2米,净高2.5米。
终南山隧道2001年1月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立项建设,设计工期为67个月,总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秦岭终南山隧道重大工程是“十五”期间陕西交通三大标志性工程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长隧”的秦岭隧道横穿秦岭山脉,断层、涌水、岩爆、瓦斯爆炸等灾害频发,其中列入铁道部科研攻关项目的就有6大类、24个。隧道是沟通黄河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圈的交通枢纽,也是陕西省规划的“米”字形公路网主骨架西康公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成对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陕西省与周边省市的经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隧道建成后,将使西安至柞水的公路里程缩短60公里,行车时间缩短2.5小时。
2007年1月20日,全长18.02公里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正式通车,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历时4年零9个多月创造的一项世界之最使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天堑变通途。
该隧道的建成是我国公路隧道建设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秦岭终南山隧道,设计时速为80公里,走完全程大约需要15分钟的时间,在这15分钟的时间里,你可充分感受到这条隧道的与众不同。
不同位置,不同色彩的灯光,在隧道里构成了一个光的世界。而更为特殊的是,走不了多久,你就会看到前面一片光明,似乎就要走到洞口了。天上百云朵朵,地下绿树成荫。这种设计的特殊灯光照明带,在这18公里长的隧道里面,一个单洞设三个,将长隧道化解成四段短隧道,给司机形成一个景观的改善,以改善咱们的行车条件。特殊灯光带长150米,宽度20.9米,在隧道中就像一个袖珍的小公园。通过灯光和花草树木的景色,营造出了一个走出隧道的感觉,减轻司机的压力,减缓一下疲劳,有利于保证行驶安全。经过三个绿意昂然的小公园,15分钟后便横穿了秦岭。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带划分的重要地理标志,也是我国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自古以来就是阻隔我们南北交通的天然屏障,终南山隧道的贯通,15分钟的车程,使得天堑变通路。原先过秦岭要绕走山路,要走四个小时到柞水,现在从西安到柞水只需要四十分钟,另外以前的山经常积雪,一到冬季,经常一下雪就封山,就无法通行了,在秦岭上经常出现的场景,翻越秦岭的汽车,走在崎岖的盘山路上,像一条长龙,绵延十几公里。秦岭终南山隧道的贯通,使我们将来在冬季,应该说是畅通,畅行无阻,而且是便捷、安全、快速。
秦岭终南山隧道是一个世界级的工程,从开工到现在,如果把方案论证算上,有十几年了,施工和监理单位大概有40多个,上万人,奋斗了六年
电子管
2008-11-17 2:08:46
贵州晴隆“24道拐”
——滇缅公路上的历史记忆
工程总投资:—
工程期限:1935年——1936年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高山、大江、平原、湖泊,国内外游客都惊叹于天工造物的神奇。而在沟通南北、东西的公路上又处处点缀着能工巧匠们费尽心血、并为之付出生命代价的印记。群山峻岭中深藏着开拓者们大无畏的先驱精神,也回应着探索者们“煮酒论英雄”的赞叹。驴友、自驾游者都以征服曲折的山路、弯道;熟练爱车的操控技术;撷取最美的壮阔风景为佳话。这些,都是时代的最强音。
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总面积1327.3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28.81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布依、苗、彝族。属高源峡谷区,最高点为县境西南隅与普安县交界处大厂镇的五月朝天以北约1公里处,海拔2025米,最低点麻沙河与北盘江汇合处,海拔543米,海拔高差达1482米。因受北盘江及其支流的强烈切割,切深长达500——700米。因此,全县地形起伏大,具有"山高坡陡谷深"的特点,地貌类型有低山、低中山、中山和高中山。石山地区岩溶发育强烈,伏流、地下河床、溶洞、落水洞、竖林、岩溶干沟等极为普遍。
历史渊源
在60多年前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有一条运输动脉,从印度经缅甸,到达当时中国的“陪都”重庆,将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阵营连接起来。通过这条运输动脉,一批批物资由美军的车队运抵中国,它是当年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唯一的陆路运输通道,被誉为“抗战生命线”,而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境内的“24道拐”公路就是这条运输动脉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24道拐”就在晴隆县城的西南边上,在这一著名路段入口处,晴隆县政府早在1988年就立了一块石碑:“晴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道拐”。现在“24道拐”的道路仍然可以通车,隐约地提醒人们当年的“运输战绩”。
据介绍,“24道拐”始建于1935年,次年竣工,全长5公里左右。二战时期,晴隆是中国西南抗战运输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从云南方向来的运输车辆必须经过这里送到前线和重庆。1991年出版的《贵州省志·交通志》记载,“美军在晴隆设站成立公路改善工程处”,改造“24道拐”的线段勘测、设计施工方案等,都是“战争期间由美国人提出来的”;美国派驻中国的工程技术官兵“当时就驻扎在当地维修公路”,“24拐”也由此被减改为现在的“21拐”,以适应战时运输需要。
电子管
2008-11-17 2:27:36
天门山盘山公路
——天下第一公路奇观 工程总投资:1.7亿元
工程期限:1998年——2005年
张家界天门山盘山公路有"通天大道"之称,盘山公路全长10.77公里,海拔从200米急剧提升到1300米,大道两侧绝壁千仞,空谷幽深,共计99个弯,180度急弯此消彼长,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层层迭起,被誉为“天下第一公路奇观”。
天门山是张家界永定区海拔最高的山,距张家界城区仅8公里,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天门山古称嵩梁山,又名云梦山、方壶山,是张家界最早载入史册的名山,主峰1518.6米,1992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有湘西第一神山美誉。
天门山盘山公路于1998年开始修建,因天门山独特的地质和气候所局限,至2005年才全面贯通。2005年5月,天门山盘山公路竣工通车。被称为通天大道的盘山公路共计99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天下第一公路奇观”横空出世。
天门山四大奇观--天门洞
天门洞位于天门山山体的中上部,为巨型穿山石洞,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天然穿山溶洞,海拔1300米,其高131.5米,宽57米,深60米,洞口最窄处28.03米。其海拔高度和飞嵌绝壁的险要位置,在世界上实属罕见。它似明镜高悬,悬空危立,终年吞云吐雾,蔚为壮观中更加神秘莫测。 还有奇者,天门洞内一年四季总是满空雨珠,这就是传说中用口接四十八滴便能成仙的“ 梅花雨”,其源头是天门洞顶由八尺功德水中的一尺所形成的“灵泉”。梅花雨飘飘洒洒,漫天飞舞,晶莹透亮,清凉甘甜,成了天门洞的一无可挑剔的胜景。
相传三国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 ,嵩梁山千米高绝之处峭壁忽然洞开,玄朗如门,吴帝孙休视之吉兆,天门洞开之说流传天下,嵩梁山也由此易名天门山。拔地擎天的天门山,山势陡险峻拔,景色雄奇壮丽,被称为张家界的天然画屏。天门山隆起开始于燕山运动,再经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山体剧烈抬升千米以上,周围被断层节理深深切割,加上长期风雨侵蚀的岩溶作用,造就成嵯峨高峙、凌空独尊的喀斯特台型地貌。其山顶相对平坦,保存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有着很多极为珍贵和独特的植物品种,森林覆盖率达90%。其间古树参天,藤蔓缠绕,青苔遍布,石笋、石芽举步皆是,处处如天成的盆景,被人誉为世界最美的空中花园和天界仙境。
天门山四大奇观--天门山观光索道
2005年9月,世界最长的高山索道--天门山观光索道竣工运行。索道全长7455米,高差1279米,由市区直达山顶,犹如一道彩虹飞渡“人间天上”,又似一条巨龙腾翔素云苍穹。两项工程恢弘壮观、奇绝震撼,天门山又添冠世奇景。
天门山索道共有下、中、上三个站房,其中下站房占地达11140平方米,地面标高海拔165.80米,为迂回拉紧站房,同时也是装载游客的站房,其造型充分体现了现代的设计灵感,壮观气派,通透典雅,两侧附楼的楼顶弧度就象一对迎空的翅膀,整个站房以白、绿两种颜色为基本色调,象征着白云与自然;中站房建筑面积为3230平方米,是动力驱动站房,不提供游客上下车;上站房地面标高海拔1438.56米,它也是迂回拉紧站房,占地1973平方米。
天门山索道最大的亮点就是它的爬坡面支架的设计,这个支架共有压索轮96个,托索轮16个,它综合了现代物理学、现代工程学、现代制造业中最先进的理论和成果,应用了世界最先进的索道技术,从而使这段索道总给人一种荡气回肠、气势冲天的感觉。
天门山四大奇观--绝美的空中花园
天门山顶岩溶台原区,面积达68平方公里,区内有山峰近40座,平均海拔在1400米以上,但相对高度不超过170米,因此形成了起伏和缓的台地丘陵地貌,有“山上无山山独尊”之称.山顶面积仅2.2平方公里,地势相对平坦,因地质上完整的向斜构造单元,从而发育着典型的中山岩溶地峰林峡谷地貌,呈现为岩溶台地绝壁景观。
山顶保存着完好的原始次生林,有很多国家保护的珍贵植物品种,更有珍稀罕见的高山珙桐群落,有关专家还在山上发现了天门山杜鹃,大庸鹅尔枥等新物种,森林覆盖率达90%。其间古树参天,藤蔓环绕,青苔遍布,石笋、石芽举步皆是,处处如天成的倒立盆景,宛如仙境,故有"空中盆景花园"之称,1992年7月天门山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天门山不仅植被丰富,还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常有麂子、麝、狐狸、猕猴、野猪、穿山甲、野羊、飞虎、岩鸡、岩鹰、锦鸡等出没其间。1987年,中科院教授还在山上发现了世上罕见的高山绢蝶,此外,天门山还有一些传说中的异兽,其一为一猴类-米猴,民国的<大庸史稿>里记载说此猴又叫哈叭猴,伶俐异常,体形小巧,只有三、四寸高,可以藏于人的衣袖之内。其二为形似麒麟的独角兽,古书曾记载天门山有一灵物,头生一角,四肢如牛蹄,周身赤红。1983年,曾有人在天门山山顶看见过此兽,现今,此兽成为天门山的镇山神兽,名为天门瑞兽.
奇山奇石奇三千,悦心悦目悦满怀,天门山,一处绝美的空中花园.
天门山传奇事件
许多的精彩故事和传奇人物,不断地彰显着天门山的神秘与神奇,诸多轰动事件和惊世壮举又为天门山更添传奇色彩:
1997年5月,著名歌手李娜登天门山,似受冥冥中神奇力量的点化,顿悟而皈依佛门,一时轰动全国。1997年,以一曲《青藏高原》而红极一时的我国著名歌唱家李娜专程登天门山游览,并于山顶筑屋小住。雄奇壮观和神秘出尘的天门山风景深深震撼了李娜的心弦,在天门山,她感受到天籁、宇宙、佛光、音乐一齐向她走来,令她顿时萌生了虔诚向佛的念头。一个月后,李娜倾情演唱了专门为她度身定做的歌曲《天门山》,随后下山秘密剃度受戒,法号释昌圣,从此遁迹空门。
1999年12月,世界特技飞行大师驾机穿越天门洞,实现人类首次驾飞机穿越自然溶洞的壮举,震惊世界。
2002年,天门山开发建设全面启动,近6亿元资金打造世界一流景区的鸿篇巨制首页掀起。
2005年5月,天门山盘山公路竣工通车。被称为通天大道的盘山公路共计99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层层叠起,依山籍壁,直冲云霄,“天下第一公路奇观”横空出世。9月,世界最长的高山索道--天门山观光索道竣工运行。索道全长7455米,高差1279米,由市区直达山顶,犹如一道彩虹飞渡“人间天上”,又似一条巨龙腾翔素云苍穹。两项工程恢弘壮观、奇绝震撼,天门山又添冠世奇景。
2005年9月,天门山被亚太旅游联合会、世界华侨华人旅游合作组织评选为“中国最佳森林公园”。
2006年3月,俄罗斯空军特技飞行表演在天门山上演。重型战斗机苏-27、苏-30激情谱写惊天传奇。这一活动在全球引发轰动效应,收看现场直播的观众就达到8亿之多。
2006年3月,网易、环球游报等三十多家媒体联合推选“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天门山与长城、兵马俑、黄山、泰山、敦煌等中国顶级旅游品牌并肩获评金奖。刚刚向世人揭开神秘面纱的天门山,被越来越多的人称赞为天赐瑰宝和山水极品,已成为张家界和湖南旅游的新王牌。文学大师金庸欣然挥毫“天门仙山”四个大字;书法大师沈鹏题写“曲道通天”,点睛通天大道的奇绝宏伟;艺术大师黄永玉更两度洒墨,绘出天门山的神韵和巍峨。
2007年8月20日,天门山旅游景区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新安江
2008-11-17 10:39:36
振撼,电子管搞的不丑!
黄山-松
2008-11-17 11:05:59
管哥又给我们上了一堂课,鼓掌!!!
电子管
2008-11-17 11:49:10
黄山加油啊!
电子管
2008-11-17 15:12:54
中国经济崛起之路
——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节选自陈经《中国的官办经济--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第二十六章富政府的“超级现金牛”。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对经济控制的真正实力。
改革开放中老邓的摸著石头过河论,在80年代,理论与实践都是小范围的瞎摸,几个特区摸得比较多,其它地方等中央指示。在90年代,通过“不争论”把理论干掉了,全国各地政府都开始了大规模彻底的瞎摸,这就是官办经济。很快就自然而然地摸到了“比较优势”这条路上去了,国际经济中出现了一个巨型怪兽。搞理论的经济学家们本来在以空对空瞎吵吵(一些主流经济学家90年代以前的言论看起来搞笑得很,估计自己都不好意思),这大规模实践一搞,很快就明白过来了,以比较优势理论為核心,结合中国的实际,弄出了很多新办法新理论。短短十余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一般把改革开放从70年代末算起至今是一个整体,但80年代主要是政治格局变化很大,经济体制与实际运行与从前相似之处很多。90年代以后政治可以说是超级稳定,但经济格局就与从前完全不同了,与80年代都是完全两样。国际上看中国,90年代以前主要是从政治方面看,要对抗苏联就说你好,要和平演变就说你坏,中国作為一个经济体,和改革开放前一样在国际上处於可有可无的地位。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為国际上观察中国压倒一切的因素。所以,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时期,是在90年代。
90年代的经济改革的一大“成就”,或者说“后果”,就是中国政府自己“脱贫致富”,变成了一个阔佬。当然,各地政府在官办经济里互相竞争,也有不少混得不好仍然很穷的,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政府手头的资本不折不扣是暴发了。这一点,以前还有人持“崩溃论”的观点不断质疑,最近几年的经济数据出来以后,需要解释的已经不是中国政府,而是这些唱衰派怎幺调整自己的说法了。中国政府有三大王牌数据:2005年外匯储备超过8500亿美元世界第一,税收总额超过3万亿元五年翻番,国企利润超过9000亿。更可怕的是,这些数据还在高速增长中。其它的相关数据,外贸进出口连年增长20%、30%,今年都说要减速了看来却仍然会高速增长,fdi持续在每年600亿美元的高水平上,人民币不断升值。政府已经有余力(或者说愿意)去搞免农业税、免小学学杂费、封山育林等举措。这些其实不算什幺,并不能显示财力。
中国正在稳步推进建成美国规模的高速公路网,已成板上钉钉之势只是时间问题,最近又开始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建成以后将是全球独步的),“新农村建设”一投就是3000多亿。这些才是真正显示中国政府财力的地方。90年代以来综合国力的成长,只能用火箭式的上升来形容,超过了任何人的预期。对比之下,90年代初期,一个市建个立交桥都要四处找钱。开建三峡工程的时候,有用倾国之力去搞的感觉,经常有人担心费用超支会拖垮财政。现在三峡级别的工程或者大工业项目很多一起铺开搞,人们都没什幺兴趣去关心了。很少有人註意到,中国政府这三年建的农村公路相当於过去50多年的总和。
我相信,很多人对这种综合国力的成长仍然认识不够,只是从数字角度去理解。一算gdp,哦,人均1700美元,在发展中国家里都不算什幺,还是穷国。中国政府的实力,恰恰不能用gdp去理解,即使用ppp去算gdp都是不合适的。gdp在大多数国家显得和维持费一样,一些人均gdp比中国高得多的国家,政府财政会破產。真正有意义的是,政府能够动员多少资金以及资源去做想做的事。也不是说全是政府投,政府做好準备了,喊一嗓子,社会资金外资都会跟过来一起搞。也不一定是在中国搞,到其它国家去收购包搞经济都是可能的。这种能力,我断定中国政府已经是全球顶级之一,一般发达国家都比不上。在国际上,中国政府的行事作风就是发达国家大国的思路。世界各国也慢慢发现,必须象应对发达国家大国一样去应对中国政府。这也就是為什幺世界上慢慢觉得只有中国才是美国真正的对手。
中国政府在gdp背后隐藏了真正的实力,明著说的韜光养晦,居然基本达到了目的。政府从改革开放开始说的翻两番之类的目标,现在说21世纪头十年要翻一番,所以硬凑了个7.5%的年均目标增长率出来(其实6%就够了,但说太低了不好意思)。这通通都是虚的,全是数字游戏。对於中国政府,是想办法压低数字,各省不肯压低,中央政府就统一压一下。其实这些增长率、gdp总额之类的数据全是虚的,是政府出於宣传目的炮制出来的幻影数字。在真实世界中这些数字对应的具体经济是什幺,没有人知道,国家统计局都不知道。我也是观察了好久才明白过来的,先还以為国家统计局心里有数。用gdp数值或者增长率去与其它经济体比,与自己以前比,是一种偽科学。经济模式不同,根本不能相比。
中国政府真正在意的,是综合国力。gdp数字,就成天哭穷,企图以发展中国家身份混入wto。对於崩溃论,先还有点烦,后来也听之任之了,反正又唱不衰,还有助於政府哭穷。成天哭穷,自己人都深信不疑了,觉得我们在发展中国家都算是穷的,加入wto怎麼这麼难,外国人太坏了。外国政府都不笨,在“中国制造”的教育下,比中国老百姓清楚,知道中国的比较优势太厉害了,如果按发展中国家把中国放进去,好多国家都没法混了,太便宜中国了。但我看还是中国政府对自己官办经济的优势最明白,比外国人清楚。最后,得算是韜成了。本来应该韜得更好,老朱谈判时心急了,急於锁定胜利成果,多做了一些让步。就这麼让了些开放產业,留了些设限条款之后,混入了wto。但加入wto后四年里进出口贸易出人预料的惊人增长证明,还是捞到了。如果外国人能够预测到这种结局,那提出的条款会高得多。现在再怎麼变花样贸易壁垒反倾销,中国年年20%、30%的出口增长就是下不去。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把自己当个一般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有信心,如果这世界是公平地做贸易,我们能打败任何对手。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在经济领域已成现实。自己心里要有底,不要跟著人家信什麼中国的优势在於血汗工厂不要环保人民币低估之类的。我们的优势就在於中国人民大眾是勤劳而智慧的,只要我们把这个优势发挥出去和人竞争,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我们一定胜利。中国政府只要不阻住中国人民的优秀素质发挥出来,就能成功。华人到了其它国家,一样的机会甚至比别人机会差得多,整体上都能脱贫致富。外国人对这一点实际上相当怕,所以崩溃论威胁论轮著来,一边希望你自己垮掉让他们松口气,一边又觉得中国越来越可怕。</div><div class=t_msgfont>种种保护主义的论调,实际上是看不起中国人的能力,不知道中国人的弱点,越保护越糟糕。因為中国人普遍有“小富即安”的念头,长远危机意识少。逼到头上来了,处境很困难,反而能爆发出一些能量。安稳地挣著钱,就赌博包二奶不务正业去了。
中国政府实力成长之巨,十分惊人。自己发展积累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成长的,再怎麼压榨农民都不行。人无横财不富,靠的是到全球化中去捞,才能成长这麼快。论综合国力实力对比的变化,我们绝对是全球化產业分工的胜利者。至於说还要往產业链上方爬,那是以后的任务,不能一步登天。我们现在占住了几大块,综合国力极大成长,这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因為有从全球化中捞到的横财,包括fdi,贸易顺差,ipo上市,到外国收购资產等等,中国政府才乌枪换炮,一般人很难想象。例如纺织品出口,自己的企业用人民币组织生產,出口收到美元。从企业利润的角度,也许是很微薄的利润,一件衣服挣几块钱,一只袜子几分钱,出口上千亿美元也没多少利润。但对中国政府而言,那就是天大的利润了,一方面自己印人民币发展纺织企业,拉动了很多相关產业,另一方面,出口换回来的美元全落在自己口袋里。除了进口纺织机械以及一些原材料的几十亿美元,对政府而言,就相当於千亿美元规模的凈利润了。
当然,政府投入了人力成本,也要棉花等原材料,也可能有环境污染。但在政府看来,人力与棉花什麼的,根本没什麼成本,不搞出口也就荒在那里了,人没工作还要找政府的麻烦。环境污染暂时不管的话,这种生意是绝对的横财,里外都赚到了。收来上千亿美元,就真的可以拿去做很多事。这就是后进国家靠出口导向发展经济的原理,与自己积累相比,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发展会快很多,有条件一定要大搞特搞,谁说不搞就是不懂最基本的经济原理。只有说是你人力资源去干别的更挣钱,才可以放弃这些產业,这些產业是不是低级不是问题。你即使占住了更高级的產业,只要你还有人在干低级劳动,就不能放弃。因為这个原因,中国政府还特别地搞了大笔出口退税,让企业可以更好地去全球抢食。这从企业经营来说,就是上好的“现金牛”,靠这头牛提供的源源不断的资金,就可以放心地去发展其它產业,其它產业先期投入需要很多也不怕。
中国政府有了“纺织品”这个现金牛,从90年代开始搞了几年,又把“机电產品”做成了一个更大的现金牛。这就是弄出了层级更高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正循环走出了第一步。那些电视厂可能没什麼利润比较苦,但中国政府仍然是可以把电视出口当个现金牛看待的。到现在,形成了整个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制造业整体成了个“超级现金牛”。2005年,一家伙弄出1000亿美元顺差,忽然爆发了。要知道这些年中国是很多原材料的最大进口国,原材料涨得那个疯。结果顺差反而翻几倍,这就是超级现金牛的威力。干制造业的,再怎麼也比你那光卖原材料的层次要高。
这有了“现金牛”的经济与没有“现金牛”的经济,真是完全两回事。所有发生金融危机的经济体,全是没有“现金牛”或者“现金牛”出问题的。国际收支不成问题,就可以放心大胆在内部整一些利润丰厚的產业,如房地產、电信业。缺原材料,缺技朮设备都不是问题,买就是了(当然要人家肯卖)。中国政府手里抓著纺织业、机电產业,这就热火朝天的干开了。缺钢材,就上钢铁產能,不过三年產量就二亿三亿四亿吨这麼疯狂地增长。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有,花钱买就是了。钢铁水泥不成问题,房地產就疯一样的火起来了,全国所有城市都完全大变样。搞电信业,要进口很多先进设备,花费那都是以千亿计。但不怕,只管买来,当然自己的设备制造商把打价格打低了更好。全国人民用上了电话手机,一年光利润就是上千亿。中国政府不客气,都给垄断了,电信业好几万亿国有资產就整出来了。至於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那个更是要大搞了,能进一步加强比较优势,都放在规划最前面。这么搞,国有企业作為一个整体就发了,利润9000亿。国企发家,绝对不能靠把老国企救活,那样会穷死。得靠弄一些新型垄断国企,把利润划拉进国家口袋里。老朱说,给我弄一家叫“中国电信”的国企,国有100%控股,另外準备100个麻袋收钱。自由派经济学家说,不能这麼干啊,没竞争,效率低,要放开这些產业。老朱想想,就分出几家叫“中国移动”,“联通”,“网通”什麼的,算是内部有了点竞争,想放开是门都没有的。政府不会把这些稳打稳捞钱的產业机会给别人了。就这麼弄了一百多家大企业,一年弄个6000亿的利润。其它的国企,政府就不在乎了,就好比公司主营业务不错,一些旧资產或者其它业务怎幺处理都没有大问题,公司主要眼光放在开拓新的来钱的业务上。就靠这一手,国有资產增加的比gdp增长快多了。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政府不是按自由主义那一套干经济的,真要是自由主义,得分光卖光,俄罗斯油田都能让个人占了。有些人指著中国政府不要了的尽是麻烦的国有资產说,中国政府自由主义了,搞分光卖光了。这就根本不明白政府的思维。
老朱一手抓进出口现金牛,一手搞国有基础设施(电信、油田、电厂、道路全是国有的),这就是老朱的发家秘诀。这个办法,老朱是不会说的,他说的全是些政治做秀,以及一些经济套话,不明白的人根本不知道他要怎麼搞。一般註意到的就是他怎麼折腾那些麻烦事,什麼软著陆、国企改制、扩大内需、保八,干得最顺利的这个事却没人在意。到头来,中国政府发家了,在铁一般的数据事实面前不得不认,怎麼发的却完全不明白,好象老朱干的都是些越干越麻烦的事,怎幺就能发了?就有各种乱七八糟的解释,有的说中国政府靠卖地卖资源卖环境给外资发的,有的说靠黄色娘子军发的。这都不对,因為其它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这样卖著搞,却仍然发不了。
老朱这两手,我认為从路线上来看,是最优选择。当然如果技朮积累更好些,国企弄得更灵活些,发得会更好,但这是操作问题,当然可以改进,任何国家的操作都可以不断改进。但我不认為有更高明的路线。有些人说,这毛病那毛病气死人,改革路线错了,应该赶走外资,退出wto,保护国有企业,独立自主艰苦奋斗。这就是自己把自己的现金牛杀了,再怎幺艰苦奋斗都不行。现在一些崩溃论,如果说的是环境崩溃,或者社会崩溃,虽然也多半是胡说,但多少还有些影子。但很多就是说中国政府经济会崩溃,什麼坏账,什麼贸易冲突。从现金牛的角度来说,这些经济崩溃论都是离谱透顶的。一个公司主营业务好,那就稳得住。只要中国政府手头的“超级现金牛”一直活著,经济增长就可以由中国政府主观意誌决定,实在不行就靠政府投资撑住经济增长,要建的东西还多得很,这麼干20年内不成问题。政府的“超级现金牛”出问题,只有几种可能。一种是自己社会乱了,忽然一下就全国动乱或者是文革再起,生產都不搞了大家玩杀富济贫,那麼你要恢復得慢了,这牛就可能死掉。一种是政府搞起了理想主义回到以前的经济路线,赶走外资退出wto回到计划经济,自己不要了现金牛。一种是打起了臺海战争或者中日中美战争,进出口全完。要真有这种事,印度等国得乐死,所以天天盼中国崩溃。前两种中国政府都是有明确认识的,稳定压倒一切,要继续改革,说得都明白得很,不会出问题。第三种打仗的事,这个就是恐怖平衡,谁愿意跟中国一起完蛋可以来试,世界各国都盼著别人牺牲都不来,中国政府钱多得把俄国的家伙全买过来也就那麼回事,越往后实力越强,就越没人敢来。最后一种可能,其它国家的纺织业机电產业等制造业发展得比中国还厉害,那也会出事。但这一条就算有可能,也是非常遥远的事。中国靠的不是几个说搬走就搬走的玩具加工厂,而是一个庞大的制造业產业链,这里头要整多少事需要多少条件那说都说不完。现在的问题是,中国这个制造业现金牛会吃得多胖,会抢了多少国家的食,人家很害怕。发展中国家是已经知道厉害了,发达国家也觉得危险,所以千方百计限制中国。
老朱弄的这条路线,以后的政府确定无疑是会继续下去了。政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快速发起来了,官办经济已经进入了新阶段。老朱的最大任务是挣钱,把穷政府变成富政府,他做到了,富的程度超过所有人的预期。新班子的任务,一方面是继续挣钱,另一方面,因為有钱了,也要更多考虑怎麼花钱了。从发展“出口导向”上来说,现在中国政府已经整成了一个大怪物,国际经济里确实就没有过。别人都是在国际產业链里各占一块,好的就一级级往上爬,看中国那意思,是要上下通吃,一级级全给占住。想想是可怕,一个十来亿人的国家,相当於所有发达国家的人口总数,由一个强力政党领导,也不闹民主或者革命,就一门心思搞生產挣钱,啥活都干。国际產业本来是处於游移过程中的,从这个国家跑到那个国家很常见。但是中国一来搞,就有些不一样了。以前是资本家挑地方,到处转移,现在也是如此,但有些行业就被逼不得不转移到中国。从產业角度来说,中国似乎整出了一套成本控制方法,相当了得。我以前提过中国可以靠这个本事到外国去包搞基础设施,不久前已经成為现实,印尼三分之一的电力基础设施80亿美元包给中国几个公司搞了,外国公司要价上百亿美元竞争不过。这就不是光人力便宜整得出来的。產业发展成本控制的综合因素相当多,要一定技朮水平,相关產业要综合配套齐全,要有财力人力物力土地供给,要有顺畅的交通通信设施与营销渠道,要有整合能力。这样权衡下来,人力便宜只是在某些简单產业还能管用。由於中国选择了“出口导向”,在国内就维持了一个低价格体系。从基础设施水平来说,国际公认中国的消费水準至少相当於人均5000美元的国家,也就是说中国如果要炒到人均5000美元去并不难。但中国政府就不炒,就维持低价格,把综合生產成本控制到全球最低。这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旋涡,把国际产业不停吸过来,别人确实就是竞争不过。理论上一个產业只要中国技朮与营销追上来了,能生產了,加上中国这套成本控制方法,立刻就是比较优势,国际產业就等著被中国吃掉。以前一些小国也搞“出口导向”,但是没有中国这套成本控制方法,只是局部產业聚集,没有形成吸引旋涡,產业经常是说转走就转走,没有形成生產基地。中国似乎已经不能用“出口导向”去理解了,我认為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对一个个產业进行“蚕食”,占住一个再图谋下一个,要成为全球实物生产力最强的国家。
“出口导向”,开始说的是以外补内,弄些外匯,是比较狭意的。但后来指的是,產业发展的目标市场是全世界。既然中国能够把一个產业做到全世界比较优势最强,那么目标市场当然应该是全世界。所以,这是中国政府出血本加入wto最大的原因。
这个战略,最近几年出成效了,可以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国际原材料价格翻了几倍,中国好多项都是最大进口国。按照传统的理解,象中国这样没啥资源的国家,技朮又不高,怎幺混?结果2005年顺差上千亿美元,2006年只怕会更高。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產业的比较优势的厉害。你可以说中国企业这毛病那毛病,毛病确实多,但是中国的產业在国际上竞争力就是强,而且强得一般人无法理解。从全球经济来看,不管经济形势如何变幻,某些產品的需求总是在那的,而中国能以最高的性价比满足一大块需求,这是一个铁的事实。由於中国还没有把份额占满,在吃份额的过程中顺差大涨就很自然了。其实產业的技朮需求各不相同,并非技朮高的市场就大。中国占住的几大块都是很大的市场,技朮上差距并非关键,再怎幺高技朮人也是吃饭穿衣。所以即使中国技朮和发达国家比并不算好,也可以在国际產业里大吃特吃。何况中国政府也知道搞技朮的好处,一些看似高级的產业慢慢被中国变成了中级初级產业,被挤得没活路了。如果这么在国际上猛占產业,搞下去会怎幺样?假设中国政府就喜欢挣美元,就这么猛往外卖东西,生產的东西越来越高级,那顺差会涨到天上去。现在一年上千亿美元好象很多了,其实不算啥,还有很大潜力,只能算刚刚活动开,日本德国人比中国少多了,也有上千亿美元顺差。这是个好事,表明中国在地球上有了基本的生存办法,缺资源也没关系,现在没人会说“开除球籍”了。国际上有办法混了,全球化时代发展的最大问题就解决了。但是不是就要这么猛挣顺差?这个问题以前没意义,反正也没几个钱,干了几十年加加减减的也才拢了2000亿美元,防灾防事的也不能乱花了,所以还鼓励去搞外贸挣顺差。但现在一年就能弄到这个数,这就成了个现实问题,一个发展中国家从来没有面对过的问题。如果我们要高速经济增长,我们可以去发展外贸,挣来顺差都直接算进gdp里面了,还有间接拉动。国际上產业还肥得很,我们还大有可為,好好搞技朮再突它几下,这条路还是可以走的。自主创新也不一定是说得那么难,我们干起来可能一会就突破了。就这么去抢產业,相信一定能抢来不少。出口增长连年20%30%四五年了,经济学家本来眾口一辞说会消停会增长慢些,也没停下来,到底什幺时候增长降下来都不太敢说话了。但这条路不是说我们干不好,而是国际上不“和谐”。
搞出口,最初的目的是国家太穷要挣钱搞活经济,闷头干。现在达到了这个目的,还超额了,那么又该為了什幺去干出口?答案是明显的:平衡。即然在国际上的钱够花了,就不用再去挣这么多钱了。但是也得进口些东西吧,不能吃老本,所以就搞搞出口,最好两者相抵平衡,要进口多少钱的东西就大致出口多少钱的东西,资本项目再加加减减最后弄个平衡。你出口多了,反正你挣来的钱又花不出去,等於白给人家送东西了
电子管
2008-11-17 15:56:06
2007年世界钢铁产量排名
2008年1月23日,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国际钢铁协会(iisi)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67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总产量为13.435亿吨,同比增长7.5%;其中中国钢铁产量为4.8966亿吨,同比增长15.7%,占全球产量36.4%。
中国连续11年保持世界第一,并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钢铁产量的规模比排名2-8位的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韩国、德国、乌克兰等七个国家的总和还多!2007年中国净出口钢铁5488万吨,相当于印度全国的钢铁产量。
2007年中国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近两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三分之一,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提高。
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将突破5亿吨大关,估计在5.2亿至5.4亿吨,增长幅度在6.3%至10.4%之间。
这种钢产量的迅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矿石支撑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还有中国的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另外也可以看到,以宝钢、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这些公司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发生了变化,通过引进技术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使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吨钢的综合能耗已经基本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国际上每吨钢消耗的综合能源标准煤是645公斤,而中国大型的和特大型的钢铁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是680公斤,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就是说中国的钢铁工业产量迅速增长,能耗、钢材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钢铁产量一直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1980年,中国粗钢产量仅为3712万吨,分别是日本和美国的1/3和1/3略强。然而,30年后的今天,中国钢铁工业已成为世界巨人,无人能及。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将突破5亿吨。与此同时,日本与美国的粗钢产量仍将分别为1.2亿吨和1亿吨左右,与30年前的产量基本持平。
如此算来,当原先的世界最大钢铁工业国呈“水平状”发展的时候,中国的钢铁产量在近30年间猛增了13倍!目前,中国的钢铁产量分别已是日本和美国的5倍左右!更为壮观的是:中国的钢铁产量已相当于世界前十大国的钢铁产量的总和!如果说,石油是工业化的血液,那么,可以说,钢铁是工业化的脊梁!大多数人认可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何时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将是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分水岭!
2007年钢产量世界前20名
中国大陆 48966万吨(相当于日本的4倍,美国的5倍,德国的10倍)
日 本 12020万吨
美 国 9721万吨
俄 罗 斯 7240万吨
印 度 5308万吨
韩 国 5137万吨
德 国 4855万吨
乌 克 兰 4283万吨
巴 西 3378万吨
意 大 利 3199万吨
土 耳 其 2576万吨
中国台湾 2045万吨
法 国 1925万吨
西 班 牙 1905万吨
墨 西 哥 1717万吨
加 拿 大 1638万吨
英 国 1430万吨
比 利 时 1069万吨
波 兰 1067万吨
伊 朗 1005万吨
5亿吨钢都用到哪里去了
中国钢材消费增长主要是由国内需求支撑,特别是建筑业。
从建筑、机械、汽车、造船、铁道、石油、家电、集装箱等八大用钢行业来看,建筑用钢是最大的钢材消费行业,以总建筑规模每年20亿平方米左右,按平均直接消耗钢材每平方米50公斤计,每年需要钢材1亿吨。其次是机械,这八大行业用钢消费量基本占全国钢材消费量的70%以上。
建筑、机械、汽车、造船、铁道、石油、家电、集装箱等八大行业2005年需用钢材2.13亿吨,2010年需用钢材2.61亿吨。国产轿车几乎都使用了国产汽车钢板;国产钢材可以满足铁道用钢需求;国产建筑用钢可与世界先进水平媲美。
东部地区是全国钢材最大消费地区。东部地区建筑业使用钢材的消费量,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总和还要多20个百分点,基本上每年均占全国建筑业使用钢材消费量的61%-62%,中部地区占19%-20%,西部地区占18%-19%。可以看出,近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主要还是集中在东部。
2006年中国建筑用钢约1.8亿吨(相当于日本、美国钢铁产量的总和)
2004年机械行业用刚达到3500万吨
2007年汽车行业用钢达到1255万吨
2008年集装箱行业用钢将达到580万吨
2006年造船行业用钢达到582万吨
2005年家电行业用钢达到525万吨
2004年铁路用钢达到360万吨
2005年中石化企业用钢160万吨
四川灾后重建需3700万吨钢材 3.7亿吨水泥
三峡工程用钢约50万吨
鸟巢用钢约4.6万吨
目前,北京在建建筑超过一万幢
纽约时报: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工地
我国房屋建筑分为两大类,即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则又分为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目前,每年新建建筑面积大约20亿平方米,其中城市住宅5亿平方米至 6亿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 4亿平方米至5亿平方米(主要在城市),农村住宅7亿平方米至 8亿平方米。这就是说,目前每年在城市要新增 8亿平方米至9亿平方米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
据预测,从 2000年到 2015年是我国民用建筑发展“鼎盛期”的中后期,到2015年民用建筑保有量的一半是2000年以后新建的。此外,既有建筑量也相当巨大,我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以每幢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计算,相当于还要再建造300万幢建筑物。
仅以北京市为例,2007年北京市各类房屋的开复工面积突破1亿平方米,这在中国建筑史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是空前的,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到2010年,北京市民用建筑总量达到近6.08亿平方米。
中国每年大约有20亿平方米的建筑总量,接近全球年建筑总量的一半,全世界一半的建筑机械都在中国的各大工地上忙碌。
由此也不难解释,中国每年生产的5亿吨钢材、14亿吨水泥、2500万吨玻璃,以及200万台工程机械都用到哪里去了。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
2007年中国钢铁企业排名
企业名称 营业收入
上海宝钢集团 2277亿元
中钢集团 1235亿元
江苏沙钢集团 1155亿元
太原钢铁集团 1003亿元
唐山钢铁集团 872亿元
武汉钢铁集团 825亿元
鞍山钢铁集团 815亿元
莱芜钢铁集团 587亿元
马钢集团 518亿元
济钢集团 510亿元
键盘
2008-11-17 21:28:30
王总开始关心国家大事了.下一届总理就是你.
电子管
2008-11-18 1:06:18
西电东送工程
——世界最大电力项目 工程总投资:5265亿以上 (不包括三峡电站)
工程期限:2001年——2010年
“西电东送”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骨干工程。
“西电东送”是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地区。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上游的干支流和西南诸多河流,其可开发装机容量占到全国可开发装机容量的60%。此外,我国煤炭资源也集中在山西、贵州、陕西、内蒙古西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非常短缺,而北京、广东、上海等东部七省市的电力消费占到全国的40%以上。
根据规划,“西电东送”将形成三大通道。
一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
二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形成中部“西电东送”通道;
三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形成北部“西电东送”通道。
“十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加快实施“西电东送”南线的电源和输电线路建设。到2005年底,从云南、贵州两省送电广东的输电能力将增加到700万千瓦,加上三峡送至广东的300万千瓦,基本可以满足广东“十五”期间的电力需要。广西龙滩水电站和云南小湾水电站投产后,在“十一五”期间向广东的送电能力还可再增加400万千瓦。
“东部发财,西部发展” 能源动脉架起多赢桥梁
“西电东送给广东送来的不只是光明,还给我们降低了电价,过去广东每度电8毛多钱,现在西电送来后电价降到6毛多钱,企业成本降低了,我们赚钱就多了。”这是记者在广东采访时听到的一位企业老板的话。据了解,价格低廉的西电送往广东后,不仅使企业得到了实惠,还吸引和刺激投资的强劲增长;同时因为广东电源项目特别是火电项目受到控制,使广东的环境质量大大改善,促进了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西电东送在让广东人发财的同时,也让我们贵州获得了发展。”贵州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晁剑介绍说,“十五”期间,贵州省每年在电力产业上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都超过100亿元,由此拉动全省gdp增长超过3%。去年省电力公司上缴增值税达19亿元,今年则要超过20亿元,电力已成为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纳税大户。同时电力企业的大发展,还带动了本省企业的大发展。
“就市场而言,水电是最有竞争力的能源。”云南省发改委能源局王思荣告诉记者:“作为全国水能蕴藏最为丰富的省份,云南近年来一直把电力外送当作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西电东送也给云南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云南省能源开发潜力巨大,在南方五省(区)电力发展中后劲最足,是国家‘十一五’以后西电东送的主要能源基地。”
据统计,截至2004年8月底,南方跨省(区)电网累计上网电量1778亿千瓦时,西电送广东电量954亿千瓦时,平均落地电价0.309元/千瓦时;西电送广西340亿千瓦时,为云南送出电量194亿千瓦时,为贵州送出电量290亿千瓦时。西电在电价上低于广东、广西电网平均上网电价,通过省间电力交易,东部省(区)可获得可观的价差收益,西部省份通过工程建设改善了当地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西电东送实现了东西部互联互动、双赢多赢。
电子管
2008-11-18 12:31:23
四川宣汉普光特大气田
——我国第二大天然气田
工程总投资:700亿元
工程期限:2006年——2010年
2006年4月3日,中石化宣布,在我国四川达州宣汉县境内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这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五个2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之一。经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审定,2005年末普光气田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为2510.75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为1883.04亿立方米。,普光特大气田地下埋深超过5000米,它的发现是深部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油气勘探的巨大成果,大大扩展了国内油气勘探领域。目前普光气田正进一步钻探以扩大含气面积和探明储量规模。
目前中国最大的气田是中石油的内蒙古苏里格气田,探明储量5336亿立方米,中石化的普光气田排名第二。
气田
气田是天然气田的简称,是富含天然气的地域。通常,有机物埋藏在1千至6千米深,温度在65至150摄氏度,会产生石油,而埋藏更深、温度更高的会产生天然气。埋藏越深,天然气越“干”,即condensate含量越低。
世界上有天然气田26000个,探明储量142万亿立方米,最大的气田是俄罗斯的乌连戈伊气田,储量为8.1万亿立方米,截止1992年底,累计产气3.5万亿立方米。第二号大气田是亚姆堡,储量4.76万亿立方米,它们都分布在西西伯利亚盆地。该盆地储量超过l万亿立方米的超巨型气田有8个,其中包括世界上排前四位的四个储量最大的气田,所以说,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世界上天然气富集程度最高的盆地。
世界海底最大的气田——卡塔尔北穹隆气田,位于波斯湾海域,探明储量27,500亿立方米。
苏里格气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的苏里格庙地区。该气田从1999年开始进入大范围勘探,2001年前期探明的储量只有2204.75亿立方米。气田的开发目前也已进入实施阶段,包头、呼和浩特的天然气进城工程正在铺设管道。2003年,苏里格气田又新增探明储量3131.77亿立方米,并通过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至此,苏里格气田以累计探明5336.52亿立方米的地质储量,成为中国目前第一特大型气田。
电子管
2008-11-18 12:33:53
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力电站 ——世界最大风力发电基地
工程投资额:1200亿
工程期限:2008年——2020年
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审查并通过了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报告,酒泉市开始建设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基地。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市是中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境内的瓜州县被称为“世界风库”,玉门市被称为“风口”。气象部门最新风能评估结果表明,酒泉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5亿千瓦,可开发量在4000万千瓦以上,可利用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
酒泉市发改委能源办副主任刘生平说,酒泉风电开发始于1996年,经过10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建成5座大型风电场,风电装机规模达到41万千瓦。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领域最为成熟、最具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开发条件的发电方式之一。
酒泉市发改委主任王建新介绍,基于酒泉良好的风能资源条件,甘肃省提出在酒泉实施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战略构想,实现“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目标。
王建新介绍,酒泉风电基地远景风电总装机容量为3565万千瓦,先期计划建设装机容量1065万千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能源的负责人认为,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在世界上尚属首例。
据刘生平测算,建设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需要投资1100亿元至1200亿元,资金全部由商业投入。目前酒泉风能资源已吸引了国内20多家大型企业前来投资和考察。
王建新介绍说,酒泉目前正分步实施煤电基地建设目标,计划到2020年建成136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
2005年,我国风电装机规模126万千瓦。按照目标,2010年和2020年,我国并网风电总装机分别达500万千瓦和3000万千瓦。将建设达坂城、甘肃玉门、苏沪沿海、辉腾锡勒、河北张北和吉林白城六大风电基地。同时,2010年和2020年还将建7.5万千瓦和15万千瓦离网风力发电。
电子管
2008-11-18 12:56:38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计划
——七国联手获取“人造太阳” 工程总投资:100亿美元
工程期限:1985年——2030年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简称iter)与国际空间站、欧洲加速器、人类基因组计划一样,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其目的是借助氢同位素在高温下发生核聚变来获取丰富的能源。
1985年,由美苏首脑提出了设计和建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倡议;也被称为“人造太阳”计划。
iter的投资和建设规模之庞大,交叉学科种类之多,实验设备之复杂,都决定了它必须由多国合力完成。该计划约需耗时35年,耗资100亿美元,涉及领域包括超导研究、高真空、生命科学、遥控密封、环境科学、等离子计量和控制、信息通信、纳米材料等多种学科,它的最终选址一直是参与国竞争的焦点。
先后有西班牙、法国、日本和加拿大4个国家提出申请将实验堆建在本国,日本和法国最终入围,加拿大则因没有入围而于2003年12月23日宣布因缺乏资金退出。美国因自认为在核聚变技术上领先其他国家,曾于1999年宣布退出,后又因国内热核聚变研究进展缓慢,担心被iter甩下,于2003年2月18日重新加入。中国也在同日正式入盟。
2005年6月28日,在计划提出20年,选址耗时18年后,iter的建设地点终于花落法国的卡达拉舍,它将成为世界第一个产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的核聚变装置,为制造真正的反应堆作准备。
合作承担iter计划的7个成员是欧盟、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美国,这七方包括了全世界主要的核国家和主要的亚洲国家,覆盖的人口接近全球一半。为建设iter,各参与方专门协商组建了一个独立的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首脑在过去几年中都采取不同方式对参加iter计划作出过正式表态。这些都是国际科技合作史上前所未有的,充分显示了各国政府和科技界对该计划的高度重视。
iter计划的实施结果将决定人类能否迅速地、大规模地使用聚变能,从而可能影响人类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的进程。
可控核聚变简介
核能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裂变能是重金属元素的质子通过裂变而释放的巨大能量,目前的核电站都是采用裂变方式获取电能。因为裂变需要的铀等重金属元素在地球上含量稀少,而且常规裂变反应堆会产生长寿命放射性较强的核废料,这些因素限制了裂变能的发展。另一种核能形式是目前尚未实现商用化的聚变能。核聚变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如果说重原子核在中子打击下分裂放出的“裂变能”是当今核电站及原子弹能量的来源,则两个轻原子核聚合反应放出“核聚变能”就是宇宙间所有恒星(包括太阳)释放光和热及氢弹的能源。
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这种反应在太阳上已经持续了50亿年。氘在地球的海水中藏量丰富,多达40万亿吨,一公升海水里提取出的氘,在完全的聚变反应中可释放相当于燃烧300公升汽油的能量;如果全部用于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足够人类使用几百亿年,而且反应产物是无放射性污染的氦。
理论上,只需要1千克氘和10千克锂,就能以1000兆瓦的功率发电1天——或者你更愿意烧上1万吨煤?即使考虑运营成本、打上很多折扣,核聚变的能量产出也非常可观。一旦实用化,人们可以完全不必担忧“几百年里石油会用光”之类的事。而且石油的分布太不均匀,国际上很多麻烦由此而起,人们如果不再依赖它,也许会相处得和睦些。另外,由于核聚变需要极高温度,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燃料温度下降,聚变反应就会自动中止。也就是说,聚变堆是次临界堆,绝对不会发生类似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裂变)电站的事故,它是安全的。因此,聚变能是一种无限的、清洁的、安全的新能源。受控热核聚变能的大规模实现将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的能源问题。
法国vs日本,选址大战
为了方便运作,iter自然要建设在参与国之一的领土上。承建iter的好处很多,巨额工程合同还只是短期的小利,更重要的是本国核能研究事业将得到巨大促进、确保世界领先地位。起初有4个竞争地点,分别在法国、西班牙、日本和加拿大。美国因为法国不支持打伊拉克,在iter的问题上给法国使绊儿,先说支持西班牙,后来西班牙在欧洲的内部竞争中被淘汰后,又转而支持日本。选址谈判一度陷入三对三的僵局,美、韩支持日本,而俄、中力挺法国。媒体开玩笑说“道路迷路了”。
在技术上当然是法国比较有优势,其核能工业世界领先,国内大部分电力来自核电,可谓履历优良。卡达拉舍本来就是法国核能研究的重地,气候良好,交通便捷,位于普罗旺斯的艾克斯附近。后者是著名的大学城、塞尚的故乡。此外,法国发生地震的危险比日本要小。但欧洲内部的政治问题,加上公众不太齐心,也使法国的方案有弱点。
日本提出的建设地点在青森县六所村,青森县位于本州岛东北部,与北海道隔海相望,稍嫌偏僻,不免让人疑虑其交通、供电等配套服务是否能满足iter的需求。但日本也有优势,聚变研究很有成果,它的jt-60托卡马克可与其他国家任何一流的托卡马克装置相比。更重要的是,日本资源短缺,在开发新能源的问题上比别的国家急切得多,国家固然不惜代价,公众也对申请建造iter非常支持。日本还试图说服中国认为,iter建在亚洲将有利于中日双方。
法国和日本互不相让,足足僵持了一年半。其间欧盟于2004年底放出狠话,说再谈不拢就要撇开日、美,跟支持自己的伙伴单干。理论上讲,欧、俄、中三方联手,确实有单干的实力。日本这下有点扛不住了,加上小布什连任成功,感觉事易时移,需要对欧洲示好,于是不再支持日本。这下子,竞争双方强弱立判。日本原先坚决不肯谈论iter建在法国的可能性,现在不得不让步,最终退出竞争。6月28日于莫斯科举行的六方会谈上,卡达拉舍终于被确定为iter的建造地点。法国人非常高兴,希拉克亲赴卡达拉舍表示祝贺,一位负责科学家得意洋洋地对媒体说“这个地方无与伦比。”
不过,日本的屈服也得到了优厚的补偿。在约55亿美元的iter建造预算中,欧盟将承担一半(其中包括法国的10%),另一半由美、俄、中、日、韩平摊,每家10%,大多以设备和零件的方式提供。日本将得到20%的零件制造合同,以及20%的科研职位,而不是按出钱的份额只占10%。欧盟还同意支持由一位日本人来担任iter组织的负责人。中国分摊部分中的70%以上由我国制造的iter零部件折算,10%由我国派出所需合格人员折算,需支付国际组织的外汇不到20%。
日本得到的好处超过了它的贡献份份额,这让中国和韩国有点不爽。另一方面,尽管如此,日本科学家还是大失所望,正在寻找出气的对象。有人说一开始把地方选在青森县就是错误的,那里太偏僻了,会让人以为日本不够重视这个工程。还有人怪首相小泉纯一郎缺少个人魅力:法国总理希拉克可以就iter的价值和重要性侃侃而谈半小时,小泉则只会说“我们想要iter”。
但无论如何,僵局打破是一件好事,总的来说还是令人高兴的。有关计划尚需各国议会批准,如无意外,在今年内,负责运行iter的组织就将成立,工程也将正式开始。毕竟从计划提出至今已经20年了,一位业内人士说:“坦率地讲,iter得快点动工才行,不然当年参加谈判的人们都老得要死掉了。”
法国卡达拉舍
我国热核聚变研究
我国核聚变能研究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尽管经历了长时间非常困难的环境,但始终能坚持稳定、逐步的发展,建成了两个在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理工结合的大型现代化专业研究所,即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西南物理研究院(swip)及中国科学院所属的合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asipp)。为了培养专业人才,还在中国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中建立了核聚变及等离子体物理专业或研究室。
我国核聚变研究从一开始,即便规模很小时,就以在我国实现受控热核聚变能为主要目标。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集中选择了托克马克为主要研究途径,先后建成并运行了小型ct-6(中科院物理所)、kt-5(中国科技大学)、ht-6b(asipp)、hl-1(swip)、ht-6m(asipp)及中型hl-1m(swip)。最近swip建成的hl-2a经过进一步升级,有可能进入当前国际上正在运行的少数几个中型托克马克之列。在这些装置的成功研制过程中,组建并锻炼了一批聚变工程队伍。我国科学家在这些常规托克马克装置上开展了一系列十分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自1991年,我国开展了超导托克马克发展计划(asipp),探索解决托克马克稳态运行问题。1994年建成并运行了世界上同类装置中第二大的ht-7装置,最近初步建成了首个与iter位形相似(规模小很多)的全超导托克马克east。超导托克马克计划无疑为我国参加iter计划在技术与人才方面作了进一步的准备。
“聚变—裂变混合堆项目”于1987年正式列入我国“863”计划,目的是探索利用核聚变反应的另一类有效途径,其中主要安排了一些与未来核聚变堆有关技术的研发。2000年由于诸多原因,“聚变—裂变混合堆项目”被中止,但核聚变堆概念设计以及堆材料和某些特殊堆技术的研究仍在两个专业院所继续进行。
east
east是目前为止,超托卡马克反应体部分,唯一能给iter提供实验数据的装置,他的结构和应用的技术与规划中的iter完全一样,没有的仅仅是换能部分。east解决了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次采用了非圆型垂直截面,目的是在不增加环形直径的前提下增加反应体的体积,提高磁场效率。
第一次全部采用了液氦无损耗的超导体系。液氦是很贵的,只有在线圈材料上下功夫,尽量少用液氦,同时让液氦可以循环使用,尽量减少损耗的系统才可能投入实用。
此外,east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主动冷却结构的托卡马克,它的第一壁是主动冷却的,目前连接的是一个大型冷却塔,它的冷却水可以保证在长时间运行后将反应产生的热量带走,维持系统的温度平衡,一方面是为真正实现稳定的受控聚变迈出的重要一步,另一方面也是工程化的重要标志——冷却塔换成汽轮机是可以发电的。
结合一些相关资料,目前世界这个领域普遍认为east将是第一个能长时间稳定运行的,q值能达到1的托卡马克装置。
就east来说,从某种意义上,它就是iter主反应体大约1/4的一个原型实验装置。自1840年以后,天朝终于也在世界上先进了一把,这就足够值得骄傲了。
iter大事记
1985年,由美苏首脑提出了设计和建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倡议;
1988年,通过国际合作,美、苏、欧、日四方开始iter的设计;
1990年,完成了iter概念设计(cda);
1998年,美、俄、欧、日四方共同完成了工程设计(eda)及部分技术预研;
2003年2月18日,中国正式加入该计划;6月,形成延续至今的共建格局;
2005年6月28日,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和欧盟6方在莫斯科作出决定,iter定址法国的卡达拉舍;
2007年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建立国际聚变能组织的协定》
电子管
2008-11-18 13:19:25
秦皇岛港
--世界最大煤炭运输港
工程总投资:100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1988年——2020年
秦皇岛港位于渤海辽东湾西侧,是国家唯一直接管理的港口,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之一,至今已有110年的历史,现有港区陆域面积8.5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152平方公里;码头泊位4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生产泊位42个,煤炭专业泊位21个,港口年设计通过能力2.23亿吨,其中煤炭设计通过能力1.93亿吨。有京山、京秦、大秦、沈山等4条国家铁路干线直达港口;有直通码头前延的地下输油管线;港口还有自备400多台先进的装卸机械,146公里港区铁路,10多艘港作船舶。
2007年,秦皇岛港全年港口吞吐量完成2.45亿吨,比上年增长21.7%。其中煤炭吞吐量完成2.14亿吨,占全国沿海港口煤炭下水量的50%,成为世界上第一个2亿吨煤炭输出大港。同时,杂货、集装箱吞吐量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作为“北煤南运”大通道中的主枢纽港,秦皇岛港担负着东南沿海电煤运输以及国家外贸煤炭出口的主要任务,年输出煤炭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的50%,2001年港口运输量首次超过亿吨。2004年,秦皇岛港实施煤四期预留泊位工程、煤一期东扩工程,新增年通过能力1800万吨;2005年,煤码头四期扩容工程建成,新增年通过能力1500万吨;2006年,煤码头五期工程投产,新增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至此,秦皇岛港形成1.93亿吨的煤炭通过能力,基本达到大秦线年运2亿吨煤炭的要求,为港口年吞吐量突破2亿吨提供了条件。成为国内第6个吞吐量超2亿吨的港口。实现从1亿吨到2亿吨的突破,百年老港秦皇岛港仅仅用了5年时间。
百年港口历史
秦皇岛港演变形成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在现港址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码头,开辟商港,则只有110年的历史。秦皇岛港港阔水深,不冻不淤,是少有的天然良港。早在公元1898年,清朝政府借款自造码头,宣布秦皇岛辟为通商贸易口岸。当时以输送煤炭为主,辅以运送旅客和杂货。秦皇岛港因其独特的优越条件,使得帝国列强相继侵入。1900年10月,八国联军全面侵占了秦皇岛沿海地区,英国以“开平矿务有限公司”的名义在伦敦登记注册,骗取了对秦皇岛沿海港湾的统治权,占领秦皇岛40多年。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秦皇岛港被日本侵略军强行接管。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帝国主义为了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和满足军事运输的需要,筑起了2座防波堤兼作码头,形成了今日秦皇岛港西港区大小码头l一7个泊位的格局。
始建于1898年的秦皇岛港,至今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给秦皇岛注入了新的活力,港口吞吐量由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2219万吨,增加至2007年的2.45亿吨。港口设计年通过能力也由1978年的3095万吨增加到1.93亿吨,港口总资产达160多亿元。
万里长城东端起点——长城老龙头伸入渤海中约20多米,大部分用石块垒砌而成,主要景点有入海石城、靖虏台、南海口、澄海楼、宁海城等。入海石城一半位于海平面上,一半在海平面以下,相传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筑。澄海楼是老龙头的最高点,全部木结构,是清康熙、乾隆回奉天祭祖时,登楼观海、饮酒赋诗之处,现在城楼上的“澄海楼”匾额就是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登楼远眺,南可见波涛汹涌,北可观长城蜿蜒,其景致之独到,令人叹为观止。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境内长城26公里,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古即为我国的军事重镇。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长城博物馆等长城建筑。
山海关临闾楼。1584年与东罗城同期建成,是拱卫山海关城的防御性建筑。清以后逐渐废弃。 1985年,国家有关部门拨专款加以修复,1986年竣工。修复后的临闾楼坐落于长方形城台上。城台面阔25米,台高10米。临闾楼建筑面积119.52平方米。为五脊歇山单檐顶,双层砖木结构。楼东、北、南三面辟有20个箭窗。
老龙头坐落于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这里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老龙头地势高峻,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名“老龙头”。
电子管
2008-11-18 13:42:41
石岛湾核电站
——高温气冷核反应堆 工程总投资:31亿元
工程期限:2008年——2013年
山东荣成石岛湾核电站项目是我国第一座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2006年12月25日,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股东出资协议书和章程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订。此举标志着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这一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重大专项工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08年1月16日华能石岛湾核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由国家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国防科工委、国家核安全局、山东省政府等组织的联合审查。2008年9月1日,由二四建设公司承担施工的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负挖正式开工,标志着我国首座具有模块化特点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商业核电站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是我国于2006年2月份确定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16个重大专项之一——“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一个组成部分,目标是建设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统安全特征的2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被称作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之一,由中国华能集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清华大学、清华控股共同承担该项目的科研、设计和工程建设。而位于荣成市宁津街道的华能石岛湾核电项目,即是重大专项之一“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商用示范站。据悉,该厂址远期规划容量为780万千瓦,包括38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和40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是法国格拉弗林核电站,装机容量为540万千瓦)
高温气冷核反应堆
人们通常把五、六十年代建造的验证性核电站称为第一代;70、80年代标准化、系列化、批量建设的核电站称为第二代;第三代是指90年代开发研究成熟的先进轻水堆;第四代核电技术是指待开发的核电技术,其主要特征是防止核扩散,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安全性高和废物产生量少。
第四代核反应堆的六个构型中,就有高温气冷堆,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案,现行的高温气冷堆有两个流派:石墨球床和柱状燃料的,前者的使用者是中国和南非,后者是美、俄和日本喜欢的,这里着重说一下我国的石墨球床堆电厂的技术特点。
石墨球床堆也叫卵石堆,最早是德国在本世纪60年代建成了原理堆,由于技术和需求的限制,30年没有大的发展,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国际能源危机的压力日趋严重,南非和中国先后开始了对这一技术的现代化研究和实用化探索,分别是南非国营电力设计的pbmr(400mw热功率)和中国原子能技术研究院设计的htr-pm(460mw)。两者的设计都已经基本完成,其间中国完成了清华大学10mw原理堆(htr-10)的建造和运行工作,htr-10已经并网多时了。
总之,高温气冷堆是四代核电中最接近使用的一种方案,优点是安全性和成本,缺点是没有技术的沿革,很多地方需要重头做起(其他方案,例如超临界堆,我们可以看作压水堆的进化),这就需要建设示范堆来逐步摸索经验,找出不足,进一步修正商用堆的设计。
无论成败,石岛示范堆都是我国乃至全球核电技术探索的一个重要步骤,给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发展中探索新的能源之路。
1994年9月30日上午10点08分32秒。清华大学核研院。来自30多个国家的60多名核能专家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官员纷纷屏住呼吸,静静地察看着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开始的核安全演示。工作人员通过操作让核反应堆冷却剂循环风机停止工作,立刻反应堆向外传输热量的能力丧失了。要知道,核反应堆在停堆之后还会继续产生热量,而不是像锅炉熄火后便不再产生热量。这个热如果不加以冷却,反应堆就可能发生堆芯熔化、放射性外泄的严重事故,这也是核安全的最主要的技术挑战。循环风机刚一停止工作,报警声便剌耳地响起,中外宾客瞪大眼睛盯住显示屏上的变化,只见正常运行的曲线急剧下降,反应堆的热功率由3000多千瓦降为几百千瓦,最后反应堆发热维持在正常运行时的1.5%%左右。这表明热量通过反应堆压力壳的表面自动散发到周围环境中,而不需要任何附加的冷却系统。
核研院的这一实验展示了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一个最重要特性:在任何事故情况下,包括丧失所有冷却的情况下,不采取任何人为的和机器的干预,反应堆能保持安全状态。我国已经掌握核电站的最新一代技术。
目前世界最大的各类电站
中国三峡水电站总装机2240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日本的鹿岛电厂440万千瓦,是世界上最大火力发电厂
法国格拉弗林核电站540万千瓦,是世界最大核电站(浙江三门核电站规划装机750万千瓦)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蓝岭山上,建起的世界最大的风力电站,装机容量为2000万千瓦。(甘肃酒泉风电基地规划总装机容量为3565万千瓦)
法国西部布列塔尼地区的拉杭斯发电厂装机容量240mw,是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厂。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盖塞斯地热发电站,装机容量达2080mw。
英国坎贝斯的生物质能发电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秸秆发电厂,装机容量3.8万千瓦,总投资约5亿丹麦克朗。
湛江奥里油发电厂是中国目前唯一利用奥里油这种特殊燃料发电的项目,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项目,是全球第一个专门设计施工、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燃奥里油电厂。
广州将建世界最大垃圾发电厂,日处理生活垃圾6000吨,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
石岛
石岛位于胶东半岛东南端,山东省荣成市,三面环海,海岸线长88.5公里,与日、韩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距离韩国最近的地方。总面积260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拥有我国北方最大的渔港——石岛港。石岛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比之青岛、威海犹在之上,冬无冰寒,夏无酷暑,空气温润;可登山望远,亦可下海怡情;晓可观海上日出,夜可啖鱼虾之美......
石岛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居住,隋唐时期就成为东部沿海的重要商埠;明末清初,更是商贾云集,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两次提到石岛,将石岛与上海、广州并列为中国东方三大港口。石岛1954年由文登、荣成两县析置,1956年撤销,并入荣成县(今荣成市)。
石岛港位于山东荣成市东南端的石岛湾内,行政区属荣成市石岛镇。东及东北方向有镆铘岛掩护,北有朝阳山,背依石岛山,三面环山,口门向东南敞开,与南黄海相连。
石岛港地理坐标:东经122~2500,北纬3605300。水路距蜊江港28海里、俚岛港35海里、威海港52海里、烟台港117海里、青岛港128海里,仁川港208海里。客运有每两天往返一次的大连一石岛一青岛客班轮航线。陆上依靠公路集散物资,有省干线004(石岛一烟台)和007(青岛一石岛)两条主干线公路,距荣成市区(崖头)35公里,文登市区55公里,威海市97公里。
石岛港于1989年9月对外实行一类口岸开放。石岛港原为山东省省属地方港口,1993年下放为威海市属港口。近几年货物吞吐量在40万吨左右,旅客发送量近l万人次。货物吞吐以散货为主,兼有件杂,主要为腹地提供工业用煤、石油,出口矿建材料。
石岛湾旅游
石岛湾旅游资源丰富,世界4大天鹅湖之一的荣成天鹅湖、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成山头、海驴岛、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摩天岭风景区、福如东海风景区、福通天河乐园,均在1个小时车程以内,形成一个以石岛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滨海大旅游区。
电子管
2008-11-18 14:06:28
艾娜克铜矿
——世界第二大未开发铜矿
工程总投资:42亿美元
工程期限:2008年——2038年
阿富汗矿产资源丰富。图为一名矿工正在采矿
2008年6月2日,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和江西铜业公司组成的投资联合体在喀布尔与阿富汗政府正式签署艾娜克(aynak)铜矿开发项目协议。根据协议,中冶和江铜拥有该项目100%矿权及30年的开采权。
艾娜克:世界第二大未开发铜矿
艾娜克铜矿地处阿富汗东部卢格尔省,位于首都喀布尔东南偏南约30公里处。1974年苏联地质勘探人员最早发现该矿,1974-1976年以及1978-1989年,苏联地质专家又对其进行了勘探和试开采。1989年随着苏联撤出阿富汗,相应工作中断。此后阿富汗连年内战,该矿从未被正式开采。
艾娜克铜矿是世界上现已探明的最大铜矿之一,已探明储量为1100万吨,矿床规模大、矿石品位高。这一数字有可能上升到2000万吨。据估计,按当前的市场价计算,该铜矿总价值达300亿美元。美国地质调查局11月13日发布的报告估计,艾纳克附近区域还蕴藏有铜金属1688万吨、钴60万吨。
目前中国已探明的铜矿总储量有3000多万吨,艾娜克铜矿储量相当于中国铜矿总储量的1/3。另据报道,中国自2003年起成为全球电解铜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约占世界消耗量的1/5,其中有一半来自进口。在此背景下,国内企业开始赴海外寻找铜矿资源。
中冶集团早在数年前便把目光投向艾娜克铜矿,付出了大量心血。2003年2月,中冶集团一位前驻巴基斯坦项目的经理更是为此殉职。据新华社报道,这位经理当时包了专机,准备前往阿富汗,邀该国一名矿业部长去参观中冶在巴基斯坦的铜矿项目,希望说服这位部长把阿富汗最大的铜矿开采权交给中国,但不幸飞机失事,机上8人全部遇难。
中冶集团在中标的标书中提出,中冶集团将为30年开采权支付总计8.08亿美元费用。按照投标时1.5美分/磅的铜价测算,中冶集团还将每年上交税收约6000万美元。经过谈判,阿方同意中冶集团将产量扩大到每年30万吨,相当于中国每年自产铜产量的五分之一、进口量的五分之一。该项目建设期5年,预算投资总额约42亿美元。除了铜矿本身及周边设施建设外,中方公司还将在喀布尔以北建设一个400兆瓦的发电厂(煤电项目),并将修建一个年产量100万吨的钢铁加工厂,综合投资规模预计将超过100亿美元。
美国地质调查局2007年11月13日的报告预估,阿富汗除了拥有6000万吨的铜资源,还拥有222.6亿吨的铁矿石资源和其他矿产,包括宝石和大理石。经过30年战争后,阿富汗政府希望吸引外国矿业公司,使正在缓慢复苏的矿业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2004年以来,国际铜价大幅飙升了约2倍。这促使国际矿业大公司为争取艾纳克铜矿开采权进行了激烈竞争。2007年初,阿富汗政府就艾娜克铜矿项目开发向全球招标。中冶集团与江西铜业组成了投标共同体参与了招标,中冶集团在未来项目公司中占80%份额,包括俄罗斯basic element集团下属的strikeforce公司、伦敦kazakhmys consortium公司、加拿大hunter dickinson公司和美国铜矿公司菲利普斯道奇等16家实力雄厚的公司也参与了该招标。最终,中冶集团与江西铜业的联合投标体获得了艾娜克铜矿的开发权。
中冶集团是中国在海外投资黑色和有色金属的重点骨干企业之一。集团业务主要包括工程总承包、资源开发、技术设备制造等产业。2007年中冶集团经营收入超过180亿美元。目前,在国资委下属的169家中央企业中,中冶集团的经营收入排名第25位,利润排名第23位。利润排名高于经营收入排名。目前其在全球拥有的资源量已经达到35亿吨。
除了此次获得阿富汗艾娜克铜矿,中冶集团以租赁形式在巴基斯坦经营山达克铜金矿项目,并投资开发杜达铅锌矿项目,还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和阿根廷投资开发镍、钴和铁矿等。资料显示,中冶集团2006年“在海外矿山资源投资达到10亿美元以上,拥有铁、铜、金、镍、钴、铅、锌、铝等生产企业和矿山资源。”
我国的五大铜矿简介
江西德兴铜矿:1956年发现,累计探明储量约900万吨,1965年出铜,已经开采200多万吨.
西藏玉龙铜矿:1966年发现,累计探明储量650万吨,2008年10月17日出铜.
新疆土屋延东铜矿:1994年发现,累计探明储量约700万吨,2004年出铜.
云南普朗铜矿:1999年发现,累计探明储量约500万吨,预计2010年出铜.
西藏驱龙铜矿:2001年发现,累计探明储量突破1000万吨,尚未开发.
电子管
2008-11-19 17:34:19
扑灭百年大火
——燃烧了上百年的新疆煤田火灾
工程总投资:1亿元工程
期限:2000年—至今
新疆有“一白一黑”之说,“白”的指的是棉花,“黑”的则指的是煤炭。新疆煤炭储量十分丰富,其预测储量达1.8万亿吨,占了全国预测储量的40.6%。而新疆煤田火灾也十分严重,火区的面积之大,分布之广,燃烧历史之长堪称世界之最。目前,新疆依然有35处煤田火区,其中重点火区就有8个,一般火区27个,活火区面积825万平方米,已烧掉了31亿吨,每年就白白烧掉1000万吨。
硫磺沟火区则居新疆8大重点火区之首。硫磺沟之所以得名,则因其煤区自燃而析出大量的结晶硫磺而名沿至今,自清代光绪年间至今,硫磺沟煤田便“裂隙纵横,浓烟弥漫,岩隙间火焰呼呼,经年不绝”,自1874年有历史记载以来,硫磺沟南北12公里、东西10公里的煤区就大火不止,烧了整整129年,有数字表明,在这百余年间,就一共烧了2.4亿吨煤炭。每到傍晚,你便可以发现在那跳跃的蓝色火苗中还拌着黄绿色和橘黄色,布满了硫磺沟的沟沟岭岭。
新疆昌吉硫磺沟,地处南山山系,总面积574平方公里,海拔1232米,是南北疆的交汇处。它距乌鲁木齐40余公里,由乌市出发,经吐乌大公路西行,由亚心村处进入南山道,即可到达。硫磺沟距昌吉市32公里,从昌吉市出发,沿乌伊公路14公里处向南,经八一钢铁厂驶入谷地过山口,过头屯河水库,再往南行三公里,即驶入硫磺沟镇。硫磺沟在新疆久负盛名,但并不因为它的独特景致,而是因为它的百年煤火。
硫磺沟是南山山区中产煤量最为丰富的沟,探明储量达15亿吨,但该地的地下煤火一直都处在自燃状态,硫磺沟煤田火区面积达184万平方米,每年要烧掉176万吨煤,按当前可比价格计算,每年损失1.7亿元。对于煤田开发而言,这笔损失极其巨大。
起火原因
新疆煤田发火的原因不外有三:其一,天山是地质活动较为剧烈的地区,埋在地层中的水平煤层经过多次地质运动大多变为倾斜煤层,煤层露头多,暴露的煤层与空气中的氧接触,产生氧化作用,积热增温,温度达到燃点时煤层自燃,形成煤田火灾;其二,历代小煤窑不规范的开采,工艺落后,无防火措施,着火就走,走了又开新井,着火又走,酿成大面积煤田火灾;其三,新疆属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以至新疆煤田火灾连连不止。
其实,地下煤层燃烧是全球性的灾难。环顾全球各个地区,人们会发现:地下煤层在肆无忌惮地熊熊燃烧,数以万吨的烟灰、有害气体被排放到空气中。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产煤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地下煤层燃烧现象,其中以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的形势最为严峻。而像美国的科罗拉多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地下煤田大火虽然不像上述国家那样,但也都燃烧了几十年。
在美国的16个州中,有260处地下煤田在燃烧,它们有些发生在废弃了的矿井中,有的发生在还未开采的露天煤田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塞特利亚煤田大火从1962年5月开始一直燃烧至今,已经烧了41年,这也是全美最严重的煤田大火之一。大火的起因很简单,是人们将一个废弃的露天煤矿当成了非法垃圾倾倒点,而市政当局在此焚烧垃圾,由此引发了火点,火势顺着煤层一直燃烧,延伸到塞特利亚地下煤田。煤田大火带来的浓烟和有毒气体,迫使当地镇上的1100多名居民纷纷搬离家园。该州的扬斯敦镇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况,珀塞煤田大火已燃烧了30多年。
灭火工程
扑灭新疆的煤田大火,一直受到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关怀,而新疆硫磺沟煤田大火,更是牵动着中央领导同志的心,几代领导人都关注着这里的火情。周恩来总理就曾批示道:“要摸清新疆煤田火灾,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措施。”1999年,“新疆硫磺沟煤田火区灭火工程项目”正式立项,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专门从“总理救灾专项基金”中,拨了90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872万元,用于新疆硫磺沟煤田火区的灭火。并且,立下军令状,限期于2003年底前必须扑灭硫磺沟煤田火区的矿火。
乌鲁木齐克拉玛依东路上有一栋6层的小楼,无论它的外观,还是它的结构,在现代化的乌鲁木齐市政建设中,根本挂不上号。但就是这栋小楼的机构——新疆煤田灭火工程处,却是周恩来总理亲切关怀下成立的。1958年组建以来,战风沙,斗酷暑,转战天山南北,先后扑灭了17处矿井和煤田火区。特别是被国外媒体称为是无法扑灭的新疆奇台北山火区、乌鲁木齐铁厂沟火区、阜康白杨河火区、小黄山火区和小龙口火区等五大重点火区。保护了近300亿吨的煤炭资源。昔日的火焰山,如今变成了平川和绿地。 硫磺沟火区最深的燃烧层达215米,燃点最高的实测温度达到了1290℃。
为了根治硫磺沟火区的矿火,新疆煤田灭火处的科技人员总结出了一整套符合我国煤田灭火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剥离、打钻、注水、注浆和黄土覆盖在内的5道工序:先由推土机把火区作业面推平,实质上是“愚公移山”,削掉一个个山头,使之有一个良好的工作面,然后用水管往火区注水。待温度降到70度左右后,再开始用钻机往地下火源上钻孔。紧接着,往钻孔里灌黄土泥浆,用泥浆把地下裂隙堵住,隔绝火源和空气的接触。最后一道工序是在地表上覆盖一层厚厚的黄土,以彻底使煤层脱离氧气。但当地的土很难用得上,因为,大部是沙质土,空隙大,隔绝空气的性能差,只能一卡车、一卡车从别的地方把黄土运来。工程人员为扑灭大火,共完成剥离平整133.65万立方米、钻探39437.09米、注水279.05万立方米、注浆193.82万立方米、黄土覆盖272.73万立方米,超额完成了设计工程量。
他们在完成硫磺沟煤田火区扑火任务后,又要马不停蹄准备挺进南疆。南疆缺煤,但阿克苏地区的铁热克煤矿煤田大火却燃烧了28年。面对这一困扰自治区煤炭工业和造成污染环境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国家近日投入了9348.57万元资金,将对其进行彻底扑救治理。
铁热克煤矿煤田燃烧最早发生在1975年,到1986年已形成大面积的地下火海。在2000年制定的《新疆煤田火区治理规划》中,扑救治理该矿已是其中的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当时资金和技朮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问题一直拖延到现在,明火区面积已接近百万平方米,并严重地威胁着615.16万吨的原煤。新疆自治区煤田灭火工程处,已经决定计划用三年时间扑灭铁热克煤矿煤田大火。
如今,硫磺坡煤田山坡上已经长出了长长的青草,谁想得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火海。
硫磺沟美景
[此帖子已被 电子管 在 2008-11-19 17:36:3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电子管 在 2008-11-19 17:38:47 编辑过]
电子管
2008-11-20 13:03:03
超级杂交水稻
——谁将养活中国16亿人口 工程总投资:10亿元
工程期限:1970年——2010年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做个禾下乘凉的幸福农民。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粮食问题是当今举世瞩目的迫切问题之一。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1970年以前世界饥饿人口只有2亿,70年代中期增加到4亿,80年代初已达5亿,现已超过5.5亿人。发达国家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1/4,而拥有世界粮食产量的49%;发展中国家人口占总人口的3/4,却只拥有世界粮食产量的51%。人均粮食产量的差距极大。世界粮食出口贸易操纵在几个发达国家手中,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法国四国共占世界粮食出口的70%以上,其中美国一国就占了1/2。美国利用优势地位,操纵和控制世界市场的粮价。发展中国家只有阿根廷、泰国等有粮食出口,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巴西等30多个国家,可以自给或基本自给,丰年略有出口。而绝大多数国家为粮食进口国。每年净进口6000~7000万吨,人多地少的日本、韩国则居世界粮食进口的前两位。
根据联合国的报告,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要确保这么多人口的生存,粮食问题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世界粮食生产中,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1994年,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就曾在《谁来养活中国人?》一文中指出,如果中国人不能养活自己,那么他们将使世界挨饿。
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史册,虽也有过骄人的繁华和盛世,但饥饿、灾荒几乎在每一页都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让老百姓能吃饱饭,是困扰中国政治家们几千年的一个难题。由于连年战乱和外强入侵,近代中国人更是陷入了“精华已竭,膏血俱尽,坐而垂毙”的悲惨境地。新中国成立前夕,一个叫艾奇逊的美国人说,在中国,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政府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而新中国成立59年来,我国粮食产量以每年800多万吨的产量递增,由1949年的1亿多吨增加到2007年的5.01亿吨以上。从1978年至今,我国粮食产量连跨3亿吨、4亿吨、5亿吨三个台阶,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价说,一个可耕地面积只占世界8%的国家,却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2007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5.015亿吨,居世界首位,相当于排名第二的美国和排名第三的的印度粮食产量总和!这是1985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首次实现连续四年持续增产。据农业部数据,今年中国粮食种植面积增至16亿亩,约合2.63亿英亩,比上年增长了1000万亩,政府将农业补贴提高到了1030亿元,约合151亿美元。2008年中国粮食产量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产量为5.12亿吨,这将是中国粮食产量连续第五年实现增产。
2007年各国粮食总产量
国 家 耕地面积 占世界耕地比例 粮食总产量 粮食贸易
中 国 1.21亿公顷 8.06% 5.02亿吨 出口 800万吨
美 国 1.97亿公顷 13.15% 3.63亿吨 出口9000万吨
印 度 1.70亿公顷 11.32% 2.16亿吨 进口 500万吨
巴 西 0.86亿公顷 5.76% 1.44亿吨 出口5217万吨
阿根廷 0.27亿公顷 1.80% 0.85亿吨 出口6600万吨
俄罗斯 1.26亿公顷 8.39% 0.81亿吨 出口1280万吨
法 国 0.18亿公顷 1.22% 0.59亿吨
加拿大 0.68亿公顷 4.52% 0.51亿吨
越 南 0.10亿公顷 0.66% 0.40亿吨
德 国 0.12亿公顷 0.80% 0.40亿吨
澳 洲 0.51亿公顷 3.45% 0.31亿吨
乌克兰 0.33亿公顷 2.20% 0.29亿吨
波 兰 0.14亿公顷 0.96% 0.26亿吨
哈萨克 0.35亿公顷 2.33% 0.20亿吨
泰 国 0.20亿公顷 1.32% 0.18亿吨 出口750万吨
(1公顷=15亩,世界耕地面积14.8亿公顷,世界粮食产量为20.91亿吨,贸易量为2.48亿吨)
中国的人均耕地仅为1.4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约相当于美国的1/8、印度的1/2。与同样拥有十几亿人口的邻国印度相比,印度的耕地面积比中国几乎大了一半,是亚洲最多的国家,且气候条件比中国的土地优越得多,全部处在季风区,但印度的粮食产量只有2亿多吨,中国却超过5亿吨。为何差距如此之大?除了两国农业生产效率差别之外,就必须提到一个人。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袁隆平院士研究的超级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直至目前,全球水稻平均亩产依然停留在260公斤左右。袁隆平带领的中国科研队伍,已经将超级杂交水稻的亩产提高到了800公斤!为世界粮食增产超过1万亿斤(约合5亿吨),每年因推广超级水稻而增产的粮食,相当于每年多养活了7000万人口。目前已有美国和东南亚、南亚、非洲的20多个国家引进这一技术,为保障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农民们亲切地将袁隆平院士称为“粮菩萨”。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布朗抛出“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这时,袁隆平向世界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袁隆平 (1930.9.7 -) 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
家人:父亲袁兴烈,母亲华静,妻子邓哲,有3个儿子,袁定安、袁定江、袁定阳,三儿媳段美娟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与西南师范大学 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
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
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
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
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
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
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
我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他先后荣获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
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这是首次以国家名义对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荣誉奖励,奖金500万元。
2007年4月29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出席了有世界数百名顶级科学家参加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年会。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先生在新当选院士就职典礼上介绍袁隆平院士的当选理由时说: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国际水稻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
“在世界上率先培育成功并广泛种植的杂交水稻在中国引发了一场水稻生产革命,使水稻产量在一个世纪中增加了2倍。杂交水稻由此从亚洲、非洲到美洲广泛传播,养活了数以千万计的人口。”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
【朴实可爱的袁隆平院士】
身价1008亿,月薪6000,穿15元衬衫
1998年6月25日,湖南长沙爆出了我国目前最大一宗无形资产评估价值额项目——“袁隆平”品牌价值1008.9亿元的大新闻。2000年年底,我国第一只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一上市就募集了7亿元,这被业界看成是中国向知识经济进军的里程碑。袁隆平又一次成为舆论焦点。作为“隆平高科”第四大股东,袁隆平占有250万股的股份,当时“隆平高科”上市首日的收市价达40.37元,按此计算,他拥有股票价值1亿元。媒体记者追问他,当了亿万富翁有什么感觉,他只说:“人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我这么个糟老头子,才1.69米高,60公斤重,连骨头卖了都值不了几个钱。”
他的生活向来俭朴——年轻时没有条件讲究,在安江农校教书,找不到黑板刷就用衣袖抹,衣服脏得被人戏称为“油渣”,同事帮他介绍对象,女孩子都看不上他,嫌他“太不注意打扮”;“功成名就”了,他还是一副农民味十足的打扮,卷起裤腿就往烂泥里踩:“如果穿得像个城里人,天天跟我打交道的农民们就不会和我交心了。我国农民有很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应该向他们学习。再说,穿得笔挺的,怎么下地?”
他最热衷的投资是买皮鞋和摩托车,皮鞋大多是一两百元的,大部分已经送人了;各种型号的摩托车已经买了10来辆,几乎也是买一辆送一辆。70来岁的年纪,他还喜欢骑摩托车在田间飞奔,“我每天都要去试验田,从播种开始直到收获为止,上午一趟下午一趟,不去心里不踏实。一来一回大概有4公里路,骑摩托车方便。”
电子管
2008-11-20 16:51:06
绵阳风洞群
——亚洲最大的航空风洞试验中心
工程总投资: ??美元
工程期限:1976年——至今
2.4米跨声速风洞巨大的圆形导流孔,高度超过两层楼
航空风洞(wind tunnel)是研制各种飞机导弹、宇宙飞船等航空航天器的必备设施,通过人工产生和控制气流,以模拟飞行器或物体周围气体的流动,并可量度气流对物体的作用以及观察物理现象来研究航天器的气动特性,它是进行空气动力实验最有效的工具。
按气流速度分,风洞有亚音速风洞和超音速风洞两类。 小型风洞采用高速风扇提供风力,其风速都在两小时1200千米之内。而中型与大型风洞采用事先储存的气体在短暂的几秒,甚至几毫秒中释放,形成威力巨大的冲击风力。测试的对象越是先进高级,其检测的难度越大,风洞的规模也越大。例如美国和俄罗斯,他们的风洞内可放进整架飞机,不像其他国家的中小型风洞只能蚂蚁啃骨头似地以零代整分别测试。美国为了检测当前最昂贵的F一22隐形战斗机的特殊的菱形机身,动用了22种不同的风洞检测,得出机身表面每平方米的阻力系数仅为0.034。而美国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反反复复做各种不同的风洞俭测达3万多小时,点点滴滴丝毫无误,确保了其飞行的安全与正常运转。然而建立一个大型风洞耗资非常巨大,美国在1968年建的一个大型风洞,就耗费了5.5亿美元巨资,风洞是高科技设施,施工难度大,例如2.4米超音速风洞,仅在基础施工中便需浇注8000多吨水泥,打进地下的水泥柱多达700多个,最粗的达33米,其安装设备的难度也非常之高。风洞检测除了应用于航空、航天器之外,在国民经济其他领域里也同样大显身手。例如用于各种材料的抗压抗热试验,汽车、高速列车、船只的空气阻力、耐热与抗压试验等等。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安县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是我国最大的空气动力学研究、试验机构。主要运用风洞试验、数值计算和模型飞行试验三大手段,广泛开展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和风工程诸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心建有一个总体规模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风洞群。其中2.4米跨声速风洞等8座为世界领先量级,可开展从低速到24倍超高声速,从水下、地面到94公里高空范围的气动试验研究。此外,这个中心还具有每秒14万亿次运算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及各类飞行器彷真计算的应用软件体系;具备飞机和飞艇带飞、火箭助推的模型飞行试验和飞行力学研究能力,在无人飞行器的研制方面也取得重要成果。中心有一支实力雄厚的高科技队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各1名,高级职称300余人,出站博士后10人,博士50余人,硕士200余人,中青年专家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人员90余人。中心设有研究生部,有博土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力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47万余次风洞试验,成功解决了包括神舟载人飞船返回舱、逃逸飞行器的气动力和气动热等大量关键技术,以及其他航空航天飞行器和武器装备的关键气动问题。我国自行研制的各种航空航天飞行器和导弹、火箭都要在这里进行风洞试验。 风洞介绍
风洞就是用来产生人造气流(人造风)的管道。在这种管道中能造成一段气流均匀流动的区域,汽车风洞试验就在这段风洞中进行。汽车风洞中用来产生强大气流的风扇是很大的,比如奔驰公司的汽车风洞,其风扇直径就达8.5m,驱动风扇的电动功率高达4000kW,风洞内用来进行实车试验段的空气流速达270km/h。建造一个这样规模的汽车风洞往往需要耗 资数亿美元,甚至10多亿,而且每做一次汽车风洞试验的费用也是相当大的。
低速风洞的种类很多,除一般风洞外,有专门研究飞机防冰和除冰的冰风洞,研究飞机螺旋形成和改出方法的立式风洞,研究接近飞行条件下真实飞机气动力性能的全尺寸风洞,研究垂直短距起落飞机(V/STOL)和直升机气动特性的V/STOL风洞,还有高雷诺数增压风洞等。为了研究发动机外部噪声,进行动态模型实验,一些风洞作了改建以适应声学实验和动态实验要求。为了开展工业空气动力学研究,除了对航空风洞进行改造和增加辅助设备外,各国还建造了一批专用风洞,如模拟大气流动的速度剖面、湍流结构和温度层结的长实验段和最小风速约为0.2米/秒的大气边界层风洞,研究全尺寸汽车性能、模拟气候条件的汽车风洞,研究沙粒运动影响的沙风洞等。
低速风洞
实验段气流速度在130米/秒以下(马赫数≤0.4)的风洞。世界上第一座风洞是F.H.韦纳姆于1869~1871年在英国建造的。它是一个两端开口的木箱,截面45.7厘米×45.7厘米,长3.05米。美国的O.莱特和W.莱特兄弟在他们成功地进行世界上第一次动力飞行之前,于1900年建造了一个风洞,截面40.6厘米×40.6厘米,长1.8米,气流速度为40~56.3千米/小时。以后,许多国家相继建造了不少较大尺寸的低速风洞。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法国人A.-G.埃菲尔设计的直流式风洞;另一种是德国人L.普朗特设计的回流式风洞。现在世界上最大的低速风洞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埃姆斯(Ames)研究中心的12.2米×24.4米全尺寸低速风洞。这个风洞建成后又增加了一个24.4米× 36.6米的新实验段,风扇电机功率也由原来25兆瓦提高到100兆瓦。低速风洞实验段有开口和闭口两种形式,截面形状有矩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长度视风洞类别和实验对象而定。60年代以来,还发展出双实验段风洞,甚至三实验段风洞。图2为中国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8米(宽)×6米(高)、16米(宽)×12米(高)闭口串列双实验段开路式风洞示意图。
高速风洞
实验段内气流马赫数为0.4~4.5的风洞。按马赫数范围划分,高速风洞可分为亚声速风洞、跨声速风洞和超声速风洞。
亚声速风洞
风洞的马赫数为0.4~0.7。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同低速风洞相彷,只是运转所需的功率比低速风洞大一些。
跨声速风洞
风洞的马赫数为0.5~1.3。当风洞中气流在实验段内最小截面处达到声速之后,即使再增大驱动功率或压力,实验段气流的速度也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壅塞。因此,早期的跨声速实验只能将模型装在飞机机翼上表面或风洞底壁的凸形曲面上,利用上表面曲率产生的跨声速区进行实验。这样不仅模型不能太大,而且气流也不均匀。后来研究发现,实验段采用开孔或顺气流方向开缝的透气壁,使实验段内的部分气流通过孔或缝流出,可以消除风洞的壅塞,产生低超声速流动。这种有透气壁的实验段还能减小洞壁干扰,减弱或消除低超声速时的洞壁反射波系。因模型产生的激波,在实壁上反射为激波,而在自由边界上反射为膨胀波,若透气壁具有合适的自由边界,则可极大地减弱或消除洞壁反射波系。为了在各种实验情况下有效地减弱反射波,发展出可变开闭比(开孔或开缝占实验段壁面面积的比例)和能改变开闭比沿气流方向分布的透气壁。第一座跨声速风洞是美国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在1947年建成的。它是一座开闭比为12.5%、实验段直径为 308.4毫米的开缝壁风洞。此后跨声速风洞发展很快,到50年代就已建设了一大批实验段口径大于1米的模型实验风洞。
超声速风洞
洞内气流马赫数为1.5~4.5的风洞。风洞中气流在进入实验段前经过一个拉瓦尔管而达到超声速。只要喷管前后压力比足够大,实验段内气流的速度只取决于实验段截面积对喷管喉道截面积之比。通常采用由两个平面侧壁和两个型面组成的二维喷管。喷管的构造型式有多种,例如:两侧壁和两个型面装配成一个刚性半永久性组合件并直接与洞体连接的固定喷管;由可更换的型面块和喷管箱侧壁组成喷管,并将喷管箱与洞体连接而成的固块喷管;由两块柔性板构成喷管型面,且柔性板的型面可进行调节的柔壁喷管(图3)。实验段下游的超声速扩压器由收缩段、第二喉道和扩散段组成(图4),通过喉道面积变化使超声速流动经过较弱的激波系变为亚声速流动,以减小流动的总压损失。第一座超声速风洞是普朗特于1905年在德国格丁根建造的,实验马数可达到1.5。1920年A.布泽曼改进了喷管设计,得到了均匀超声速流场。1945年德国已拥有实验段直径约 1米的超声速风洞。5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一批供飞行器模型实验的超声速风洞,其中最大的是美国的4.88米×4.88米的超声速风洞。
高超声速风洞
马赫数大于 5的超声速风洞。主要用于导弹、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的模型实验。实验项目通常有气动力、压力、传热测量和流场显示,还有动稳定性、低熔点模型烧蚀、质量引射和粒子侵蚀测量等。高超声速风洞主要有常规高超声速风洞、低密度风洞、激波风洞、热冲风洞等形式。
[此帖子已被 电子管 在 2008-11-20 16:53:46 编辑过]
电子管
2008-11-24 0:34:32
洲际弹道导弹列车 ——陆地核潜艇,国家战略威慑力量
工程总投资:—
工程期限:197X年——2006年
“陆地核潜艇”——洲际弹道导弹列车,外观与普通列车非常相似,内部却是毁灭世界的力量。
2006年2月中旬,中国第二炮兵部队洲际弹道导弹列车亮相新闻联播;2007年2月14日,农历腊月27,春节即将来临之前,二炮DF-31洲际弹道导弹列车再度亮相,震撼各界。 央视公开曝光的弹道导弹列车包括发射控制车厢、指挥车厢,运载车厢;指挥车车厢安置了一部大型动态显示屏幕和会议室。发射车厢显示控制按钮由多人操作。从外型看,导弹列车车厢与普通的中国列车没有区别;涂装依然为草绿色,以便实施伪装。整个发射系统总共由6—8节车厢组成,能发射改良后的DF—31型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超过10000公里,可搭载多枚15万吨当量的分导式核弹头。
这与令欧洲人闻之色变的前苏联的SS—24洲际弹道导弹列车非常相似。
苏联SS—24铁路机动发射系统也是由6—8节车厢组成,被称作“陆地核潜艇”,每个机动发射系统控制一枚战略导弹。前苏联为此还修建了部分专用铁路。铁路机动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它的最大优势是机动速度可达100~200km/h,机动距离远,一次可机动转移1000~2000km,可以做大范围的机动,便于摆脱敌方侦察手段的跟踪。同时铁路运输中平稳性要好于公路机动运输,车辆的转向速率也较公路机动小,适于在机动运输中进行测试工作,可以减小发射阵地发射准备时间,这都大大提高了该导弹的生存概率。
1986年以来,俄战略导弹部队共部署了36枚SS-24洲际弹道导弹,核弹头数量达到360个,总爆炸当量超过1.26亿吨TNT。这些神出鬼没的死神足以摧毁整个欧洲,并且难以有效进行跟踪捕捉,让欧洲人为之寝食难安。
电子管
2008-11-24 0:38:48
大秦铁路
——中国能源大动脉,运输量居世界之最 工程总投资:—
工程期限:1985年——1997年
大秦铁路万吨重载列车,用4台大功率机车牵引,挂载204节车厢,长度超过2.6公里,以至于不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从车头都看不见车尾。
铁路概况
大秦铁路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双线重载铁路,西起山西省大同市韩家岭站,东至河北省秦皇岛市,全长653公里(另有秦皇岛港内的连接线5公里多),沿线共设37个车站,目前正在实行扩能计划,将拆除其中17个车站,以提高列车的行进速度。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于1985年1月开工,1988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二期工程于1988年6月开工,1992年12月21日开通运营。铁路最初的设计能力为5000吨/年,1997年改造后形成1亿/年的运送能力。目前正在进行又一轮改造,完成后的运输能力将达2.5亿吨以上。
大秦铁路主要经营货物运输,尤其是煤炭运输业务,是中国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等“三西”地区煤炭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北通道)之一。除了主要运载山西北部的煤炭,一些来自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的煤炭也由大秦铁路运出。2003年、2004年、2005年,大秦铁路分别运送煤炭1.22亿吨、1.53亿吨、2.03亿吨,在晋北、蒙西煤炭外运市场中占据85%以上的市场份额。
大秦铁路是目前世界上运输能力最大的专业煤炭运输线路,它采用双线电气化重载技术,配置了大能力的机车和大载重专用货车,采用大规模的自动装卸系统和直达运输方式,依托万吨级装车站点和中国最大的煤炭接卸港——秦皇岛港,形成了完整的煤炭运输体系。
大秦铁路上目前主要运行10000吨级的列车,2006年3月起,大秦在中国率先开行了重载列车,单列最大载重达2万吨以上,由4节机车共同牵引210节车厢,列车总长度达2600米,比绕天安门广场一周还多。在牵引动力方面,为适应集运站不停车连续装煤要求,研制成功优于国际同类产品水平的机车低恒速控制装置,电力机车以每小时0.8公里的速度通过储煤仓下,边走边装,走过装完,装一节80吨C80型车皮仅用56秒钟,装满一列204节车厢的万吨列车只需两小时。同时,大秦铁路上所使用的货车也是专为线路和秦皇岛港设计的,在港口卸煤时,列车并不停下,而是在慢速行进过程中,由翻车机自动进行卸煤。现代化的翻车机稳稳接入满载煤炭的货车,缓缓转动180度,240吨煤炭翻江倒海般流入地下煤仓。几秒钟后,卸空的车厢稳稳落地,列车随即通过环形线鱼贯而出,返回大同方向。港口地下煤仓的煤炭,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地输往选煤厂、登上泊在码头的货轮。截至2007年年底,大秦铁路建成2万吨战略装车基地8个、万吨战略装车基地46个、5000吨战略装车基地31个。
两台韶山4改进型(SS4G)八轴重载电力机车作为牵引动力。
走近两万吨重载列车
大秦铁路之所以能创造3亿吨运输量,两万吨重载列车的开行,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技术创新,我国铁路掌握了重载机车、重载货车和重载线路等一系列重载核心技术。同时,为提高大秦线重载运输的集约化程度,形成规模效益,太原铁路局加快建设煤炭战略装车点,逐步取消万吨以下编组列车,实现了全线开行1万吨和2万吨重载列车。
两万吨重载列车于2004年12月12日进行了首次试验。当时,试验列车由四台SS4G(韶山4型改进型)电力机车分部牵引、204辆C80型80吨煤运专用敞车组成,全长2658米,总重20000余吨。列车试验由湖东电力机务段承办,列车从山西朔州里八庄站出发,经过9小时40分钟的运行,安全抵达位于渤海之滨的柳村南站,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2006年3月28日,两万吨重载列车正式开行。
现在,大秦线两万吨重载列车的编组采用“121”模式,具体标准是列车头部有一台机车,编组102辆货车,中部有一组由两台机车组成的重联机车,再编组102辆货车(货车数会随实际情况变化),列车尾部还有一台机车,总共4台机车挂载204节车厢。其中,列车头部的机车为主控机车,中间和尾部的机车为从控机车。
电子管
2008-11-24 18:56:48
西藏阿里昆莎机场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之一
工程总投资:15亿元
工程期限:2007年——2010年
西藏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西部,与拉萨相距1655公里;全区总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汇聚的地方,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为4500米以上,为青藏高原之最。该地区年大风天气达180天以上,是西藏自治区生存条件最恶劣、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地区。阿里边境线长达1116公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阿里交通极为不便,距新疆叶城1085公里,距拉萨1655公里,路况复杂,崎岖难行,每年只有5—10月份可以通行,被称为“世界上最遥远的地方”,也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地区。从20世纪60年代起,阿里机场的修建就被提上日程。
由于受交通条件的制约,阿里地区旅游业过去长期处于缓慢的发展状态。阿里地区拥有众多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被佛教、印度教等众多信教徒视为“神山”的冈仁波齐和“圣湖”玛旁雍错,每逢藏历马年,来自四川、青海、云南等地佛教信徒前来朝拜“神山”“圣湖”。
2006年7月4日至10日,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率领工作组前往西藏阿里地区,现场踏勘阿里机场备选场址索麦和昆沙,并召开场址审定会,最终确定了阿里机场场址。该场址覆盖范围仅占四分之一的湿地,而其余四分之三的部分为戈壁滩,可在确保飞行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护阿里地区的生态环境。
西藏自治区和民航局“十一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西藏阿里昆莎机场建设工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机场指挥部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气候恶劣、施工作业期短、建材运输路途遥远等诸多困难,目前机场土石方及地基处理工程等已全部完工,道面工程、航站区以及市内工程也正全面动工建设。
建设中的阿里昆莎机场海拔4227米,飞行区等级为4D,按满足A319、B737-300等具有高原运行性能的飞机起降标准设计,新建一条长4500米、宽45米的跑道,航站区按满足2020年吞吐量12万人次设计,航站楼面积3500平方米,停机坪按2架C类和2架D类飞机自滑进出设计,同时配套建设通信导航、气象、供电、供油、给排水、消防救援等辅助生产设施。整个工程预计2010年完工,这也将是继拉萨贡嘎机场、昌都邦达机场、林芝机场后又一条重要的进出藏空中通道。
随着青藏铁路通车、219国道西藏段改造、阿里昆莎机场建设等交通“大环境”的改善,昔日偏远闭塞的西藏阿里地区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有望成为西藏旅游新的亮点。
电子管
2008-11-24 19:06:42
亚洲公路网
——32国联手打造的超级工程
工程总投资:440亿美元
工程期限:2005年——2010年
“四面出击”的中国
而在云南之外,按照顺时针方向扫描中国边疆地区,则新疆、内蒙、东北、广西都有各自的出境通道建设计划,由此展示了中国边境公路出击战略的不同方向和丰富层次。
“新疆正成为亚洲公路网枢纽。”当地媒体报道称,新疆与蒙古、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8国接壤,交通运输尤其是道路运输在中国与中亚经贸关系中举足轻重。2006年8月,新疆伊犁境内连通中亚和中国其它城市的3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据说“3到4年内可全部完工通车”。届时,从江苏省连云港到面向中亚的霍尔果斯口岸的交通将完全实现高速连接,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间的联系将更为畅通。对此,中国交通部部长李盛霖表示,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是亚洲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依托。
2007年5月,中国与蒙古国间阿尔山-松贝尔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开工奠基仪式隆重举行,双方将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建成一座中蒙边界最大的口岸界河桥。名不见经传的阿尔山-松贝尔口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与蒙古东部接壤的凹凸部位,是蒙古千禧路横向路东端出口,同时也是亚洲公路网第AH-32出口;从更宏观视角看,还是中国东北经济区的西出口、蒙古国最近的出海口;以之为枢纽,将来可形成东起中朝边境的图们江、西接蒙古国、北连西伯利亚的“新亚欧大陆桥”,使欧洲抵达太平洋的距离缩短1700公里。
再往东是中俄边境。在2006年中俄边境地区运输合作研讨会上,两国表示将开通黑龙江省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乌苏里斯克-海参崴(纳霍德卡/东方港)和哈尔滨-佳木斯-抚远-哈巴罗夫斯克-共青城等9条国际道路运输线路。而分别与俄罗斯和朝鲜接壤的中国吉林、辽宁两省,在修建自己的省内公路网时,也对未来的边境公路“接轨”作了长期规划。
把目光转到南方,2006年,广西率先建成中国通往越南的第一条“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预计到2010年,南宁至越南河内的高速公路将全部建成通车。未来几年,广西将加快建设,使与越南相邻的每个县至少有一条二级公路通往越南;所有具备条件的一类和二类口岸,均建一条二级以上公路与越南相连。广西的官员表示,要将南宁至友谊口岸(越南)的高速公路与东南亚的公路网相连,使之成为“南宁-河内经济走廊”的交通干线。
当然,中国边境公路“四面出击”战略最有力的展现是,中国已经在2004年4月签署了《亚洲公路网政府间协定》,加入到这个绵延14万公里、横跨32个国家、覆盖除西亚以外的几乎整个亚洲地区的庞大高速公路网的建设计划当中。该协定是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成员国签订的第一个政府间协定,目前有28个国家签署。协定将亚洲公路网的最后竣工期限设定在2010年,并规定加入国有义务使其境内的路段达到协定所要求的设计标准。
按照规划,中国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公路网络将通过霍尔果斯等16个边境口岸与周边的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老挝、越南、朝鲜、俄罗斯和蒙古等12个国家相连,基本上保证每一边境省区至少有一条路线与周边国家“亚洲公路网”的公路相连。而作为幅员辽阔的大国,中国还将把东部、中部和西部的1.5万公里的公路与周边国家的公路网相连接,最终形成一体化的运输网络,实现整个区域的交通运输便利化。
2007年11月,来自30个国家、1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在泰国曼谷召开的亚洲高速公路投资论坛上宣布,亚洲高速公路网项目进展顺利,两年来更新改造1万多公里,总长14万公里的公路网超过90%已经达标。中国交通部国际合作司的官员则称,中国的路线方案总长2.6万公里,占整个亚洲公路网的19%,已成为亚洲高速公路网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庞大的跨境公路建设计划不只与贸易、运输等经济问题挂钩,也对外交和国家安全等领域产生了影响。出于多重利益考虑,中国对于推动亚洲公路网的建设热情很高,环边境的公路出击战略意图明确,还不断对一些国家和地区伸出了援建之手。
在2005年11月19日的巴基斯坦震后重建国际会议上,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承诺将全面修复喀喇昆仑公路。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春祥则表示,喀喇昆仑公路是亚洲公路网的组成部分,是中国通往巴基斯坦以及其南部港口卡拉奇、南亚次大陆、中近东地区的唯一陆路交通要道。另外,喀喇昆仑公路所经北部地区与阿富汗和克什米尔接壤,对于巴自身安全、对于中巴两国乃至南亚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及战略意义。
现在,从新疆延伸至哈萨克斯坦及巴基斯坦的公路,以及将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和西部连接起来的公路,都在施工当中。从新加坡辐射至乌兹别克斯坦的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将成为中国试图通过商业联系实现其立足亚洲计划的重要基石。与此同时,在青藏高原的另一边,旨在连接中国和南亚次大陆的西藏-尼泊尔高速公路也在加紧建设。
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在西藏建立公路网并非像其宣称的那样,只是为了给青藏高原带来繁荣和现代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战略目的——给中国提供容易进入喜马拉雅地区及南亚次大陆的入口。中国的边境公路出击行动,包括2006年7月1日通车并计划延伸至尼泊尔的青藏铁路,已经给在喜马拉雅地区鲜有公路的印度造成压力,交通进步最后被后者考虑成了军事和政治问题,而不再仅仅是经济问题。印度随后表示,未来4年内,将在中印边境地区开工总长为862公里的27个公路项目,并为此专门拨款90亿卢比(约为18亿元人民币)。另外,印度政府还考虑在与尼泊尔和不丹接壤的地区建设更多的新公路。
印度的疑虑当然有些夸张,不过历史上中国也的确曾把公路建设当作政治任务来抓,例如中国援助巴基斯坦的喀喇昆仑公路和援助赞比亚的坦赞铁路等。这些项目后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这其中管理是一个问题,前期的勘测设计搭载了过多的政治负担又是另一种原因,而整个决策过程由中国政府拍板,各方风险分担机制不明确,使之成为国家形象工程的成分更大一些。现在,中国虽然有进出口银行、进出口保险公司等负责金融风险的测度分担,但有人担心中国在这几年摊子铺得太大,以后很多方面仍然会吃亏。
别的不说,对于亚洲公路网发挥规模效应,地缘政治上的干扰因素依然存在。到目前为止,还有朝鲜、孟加拉国、土库曼斯坦以及新加坡4国没有签署《亚洲公路网政府间协定》。它们基本上都是沿海国家,不太依赖公路运输,有些国家则担心国际公路将对其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另外,在亚洲的冲突国家和地区之间如何通行也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比如缅甸、朝鲜半岛、印巴、中东地区和中亚地区等,其中朝鲜的边关是最难打通的。
2007年10月,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吴宏伟去中哈之间的霍尔果斯口岸考察时发现,运送货物的汽车不能及时过关,在口岸大量滞留,“原因是两国间不同的通关政策所致”。吴宏伟表示,尽管中国与上合成员国都签署了双边公路运输协议,但由于各国通关政策多变,且在贸易中存在特有的灰色通关情况,公路运输并不畅通。
鉴于众多复杂因素的广泛存在,如果某些国家和地区关系一紧张,亚洲公路网将形同虚设。对致力于推动亚洲公路网建设的中国而言,许多问题和困难自己无力解决,毕竟,亚洲如同老挝、泰国一样情况的国家并不多。而即便是对华友好的泰国,其与中国交往的积极程度也很可能达不到北京的期望值。例如,2003年10月1日中泰两国正式将果蔬进出口关税从原来的平均30%降为零,本可期望贸易由此井喷,但由于中泰两国的工作对接出现了纰漏,湄公河上的许多水果商贩跑来跑去办不了手续,反而造成了损失。
从技术上讲,亚洲公路网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公路系统,无论建设还是未来的联网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有很多,这很考验国际机构的协调能力。亚太经济论坛顾问唐纳德·赫尔曼教授举例说,各国道路标识必须统一,检疫、车辆安全标准也须讨论,而由于公路网要通过各种复杂的地形,包括南亚热带丛林和亚洲中部的戈壁荒漠,公路网计划还应当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因素,“没有几十年的时间,公路网无法在自然环境如此复杂的亚洲建成”。
事实上,即使是在一国之内,将现有的高速公路联成真正的公路网也并非易事。就中国而言,东西部高速公路水平层次相差很大,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比较发达,路网较密集,但西部建造水准较低;特别是在智能控制上,东西部的差距、中国和先进国家的差距非常大;中国的各条路都自成体系,资源不能共享,全国范围内的联网收费比较困难。相比中国内部的差距,亚洲各个国家高速公路发展的层次差距更大,联网的难度可想而知。
亚洲公路网未来可能还将面临铁路的有力竞争,运程与运量方面,铁路都有超越公路的优势。2006年11月,包括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在内的泛亚18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韩国釜山正式签署《泛亚铁路政府间协议》,计划共同兴建长达8.1万公里横跨亚洲的铁路网。整个项目预计要到2015年完成,届时一条“钢铁丝绸之路”的梦想有望成为现实。
不过,铁路同样存在与公路类似的“准入”问题,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那份同样由联合国绘制、共涵盖28个国家和地区的《泛亚铁路政府间协议》,就有10国未签字。其中,缅甸表示“财政上有困难”;而朝鲜因韩朝之间铁路运营近期无法实现,根本就没有派代表到釜山参会;日本则表示在日本和朝鲜半岛间打造一条海底隧道之前,“海运是日本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运输的更可行方式”。此外,亚洲各国目前不同的铁轨规格标准、车站设置、跨境货运和人员交通相关手续等多方面的差异也是铁路畅通的障碍。
对于亚洲公路网来说,虽然一切都还刚开始,但它的盈利前景至少要比泛亚铁路网广阔。这也是中国国内这些年高速公路和铁路之间有着天壤之别的建设速度图景所证明了的。
电子管
2008-12-12 22:50:52
地质“圣坑”新疆可可托海三号矿
——曾为中国偿还了40%的苏联外债
工程总投资:—
工程期限:1935年——至今
深达180米的可可托海三号矿矿坑,质圣坑——可可托海三号稀有金属矿全貌,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矿坑之一。
神秘禁区:可可托海三号矿
举世闻名的可可托海三号矿脉,坐落在额尔齐斯河南岸,素以“地质圣坑”享誉海内外,是中外地质学者心目中的“耶路撒冷”、“麦加”圣地。
可可托海三号巨型稀有金属矿坑,直径达三四百米,深达180米的巨型圆坑,状如古罗马斗兽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坑之一。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40种矿物,这里就有86种,稀有金属占到矿山储量的九成以上。矿区蕴藏着有锂、铍、铖、钼、铷、铯、铪、铀、钍等多种稀有及放射性元素。其中铍资源量居中国首位,铯、锂、钽资源量分别居全国第五、六、九位。其规模之大、矿种之多,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富,层次之分明,为世界罕见。
最让人大饱眼福的是这里出产的矿物珍品,人们采到过16公斤重的海蓝宝石、17公斤重的黄玉、60公斤重的钽铌单晶矿、500公斤重的水晶块、12吨重的石榴石、30吨重的绿柱石晶体等。最引人注目的是60公斤重的钽铌单晶矿,它通体黝黑,钽铌含量超过70%。钽铌被称为“宇宙天空时代的稀有金属”(俗称黑宝石),其合金被广泛应用于火箭、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等的制造。
由于地下水的渗出,三号坑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座高山湖泊。湖水向阳的一面闪烁着蓝绿色的水纹,背阳的一面,则只剩下墨绿乌黑的深沉。盛夏六月的天气,站在坑边还是寒意阵阵,坑里的水连同巨坑,散发出阴冷的气息,坑壁上内旋着的类似于盘山道的路径,是当年露天开采时留下的通道,此时还隐约可见冰雪的痕迹。废弃的矿渣形成了长达数千米,高十多米的人工“平顶山”。
可可托海矿区发现于1930年,当时仅有当地少数民族对三号矿脉露头部分进行开采,产品用做珠宝装饰材料。1935年,前苏联政府的两个地质分队来到阿勒泰。为推动找矿,他们随身带有多种有色及稀有金属矿物标本,动员广大农牧民在阿尔泰山区采集有用矿物,交地质队按质论价收购。正是根据牧民的报矿地点,地质人员首次在阿勒泰地区五十万分之一的地质图上标出了绿柱石的矿化点八处,其中富蕴县可可托海矿床于1935年被阿牙阔孜拜(国籍、族别不详)等人发现,并列为八处绿柱石矿点之一。这个富产绿柱石(铍)等稀有金属矿床的发现,引起了前苏联政府和科技界及地测、采矿人员的重视,他们多次来华从事地质勘探,并在可可托海矿区以三号矿脉为主进行试采,开采了绿柱石和钽铌铁矿。根据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1950年3月1日成立了“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阿山矿管处”。1955年元月1日,矿区全部企业移交我国独自经营,原阿山矿管处更名为冶金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总局新疆有色金属公司可可托海矿管处,直属中央管理。1958年,又改名为可可托海矿务局。
1958年8月30日,新疆有色金属公司发布产品代号及厂矿代字命令,规定绿柱石(铍)为“1号产品”,锂辉石为“2号产品”,钽铌石为“3号产品”,可可托海矿管处为“111矿”。关于那个年代可可托海的神秘,著名“额尔齐斯石”的发现者韩凤鸣这样说:“我在冶金部长春地质学院上学期间,只听老师讲起过新疆有个叫可可托海的地方是‘天然地质博物馆’,被尊奉为地质学家的‘耶路撒冷’、‘地质圣坑’,但一直不明白教科书中为什么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1957年,我到了可可托海后,才知道是保密的需要。”
被誉为“额尔齐斯河之父”的张学文从小就跟随父母在可可托海矿区生活。“那时我父亲是可可托海成品库房的统计,成品库房有四名军人手持七九式或三八式步枪、冲锋枪站岗看守。”这一切,均与可可托海生产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主要用于尖端军工事业有关。
从1955年到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间,由于国防发展的需要,可可托海曾长期隐藏在深山之中——1967年之前,在共和国的地图上,找不到可可托海的名字,它被“111矿”代表着。1981年之前,可可托海矿区周围还设有三道关卡,任何人进出矿区都必须持有自治区开具的边防通行证。
为我国核试验作出重要贡献
我国制造原子弹、氢弹、卫星所用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主要来自可可托海矿。该矿为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及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英雄矿”、“功勋矿”。讲到可可托海为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及国防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不能不提到新疆锂盐厂。
新疆锂盐厂始建于1958年12月,被誉为“中国锂盐工业摇篮”,和可可托海被命名为“111矿”一样,它最初被称为“115厂”,此后更名为乌鲁木齐有色金属冶炼厂、新疆有色锂盐厂,直至今天的新疆锂盐厂。而最初名为“115厂”也是国防、保密的需要。
锂能够生产出重氢氘以及超重氢氚,还能制造氢化锂、氘化锂、氚化锂。1967年6月l7日,我国成功试爆的第一颗氢弹,其中的“炸药”就是氢化锂和氘化锂。1公斤氘化锂的爆炸力相当于5万吨烈性TNT炸药。氢弹的‘引信’用的是原子弹,由此可见其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有多大。新疆锂盐厂建厂之初,所生产的氢氧化锂只应用于蓄电池的生产,后因运输及资金困难被迫停产,1963年恢复生产,主要是为氢弹的研制提供原料。1963年,新疆锂盐厂生产了30吨氢氧化锂,由国家二级部派军队押送到四川,从氢氧化锂提取锂的同位素锂六,用来产生重氢氘。锂盐厂生产氢氧化锂的原料锂就来源于可可托海。
锂是一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稀有金属,其化合物多达数百种,被誉为“工业味精”、“能源金属”、“最轻金属”。锂和它的某些化合物是优质高能燃料,已经用于近代尖端技术如宇宙火箭、洲际火箭、人造卫星和超声速飞机等系统方面。当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带走图纸时,一些外国人曾经断言:“中国人二十年也搞不出原子弹来。”然而,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破了第一枚原子弹,1966年10月又成功实现了导弹与原子弹的结合,1967年6月成功爆破第一枚氢弹。这些成绩的取得,可可托海三号矿脉功不可没.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升空。一时间《东方红》乐曲响彻苍穹,震动了世界。从此,不仅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消息传来,可可托海一片欢腾。“东方红一号卫星使用了可可托海提供的铯!”可可托海职工们的脸上洋溢着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在自然界里,铯的分布相当广泛,岩石、土壤、海水以及某些植物机体,到处都有它的“住地”,可是它没有形成单独的矿场,在其它矿物中含量又少。而在可可托海矿区,铯的储量居全国第五位。那里的人们称含铯的矿石为“铯镏石”。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根据铯原子最外层的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一周的时间总是精确在几十亿分之一秒的特点,制成了一种新型的钟——铯原子钟,并据此对“秒”作了最新的定义。有了像铯原子钟这样的钟表,人类就有可能从事更为精细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比如对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火箭和导弹的发射以及宇宙航行等实行高度精确的控制。
替国家偿还巨额外债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开发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时,小镇聚集了来自祖国各地的4万余人,而且前苏联专家带来了先进的设备,盖起了俄式风格的楼房,可可托海成为当时新疆物质、精神生活最富裕的“西部小上海”。
1960年7月,前苏联单方面撕毁对华经济援助协议,撤走专家,逼迫我国限期还债。为争一口气,尽管面临“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还是勒紧裤腰带还清了这笔债务。周恩来总理1964年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及李先念在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做的《关于1961年和1962年国家决算的报告》中都有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中国欠苏联的各项借款和应付利息共计14亿600万新卢布(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使用和消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军事物资的贷款和利息),折合人民币52亿余元。按照协议,这些外债应于1965年前全部还清。当时我国建国仅十年有余,工业尚在起步阶段,所以只能用农产品来偿还。鸡蛋、苹果要过筛子,大了小了都不要;猪肉要卡一下膘,肥了瘦了都不行——这是前苏联当年验收中国抵债物资时的真实写照。
以农产品还债,何时才能还清?中央研究决定,以苏联急需的稀有矿产品来抵债。按当时农产品与矿产品价值的对比,一吨一般的矿砂能抵数吨农产品,而一吨稀有金属矿产品比几十吨甚至上百吨农产品价格都高。用稀有矿产品来抵债,既可以省下粮食缓解人民生活困难的局面,又可以加快还清所欠债务的进度。在中共中央1964年2月29日给苏共中央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到1962年底为止,我们向苏联供应的粮油和其他食品值二十一亿新卢布。在同时期内,我们向苏联提供矿产品和五金值十四亿多新卢布……这些矿产品中,有许多都是发展尖端科学、制造火箭和核武器必不可少的原料。”到1964年,我国提前一年还清了上世纪50年代欠前苏联的全部贷款和利息,1965年10月前又还清了蔗糖贷款和贸易欠款,至此还清了欠前苏联的全部债务。同年12月3日,外交部部长陈毅接见日本记者时宣称:“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外债的国家。”有资料显示,可可托海矿务局还债矿产的价值占到了总外债的40%左右。
可可托矿先后用过7种型号的运矿车,五十年代用的是苏联产的吉斯和吉尔。六二年一矿进了一百多辆国产的解放牌汽车,六六年从法国进口了十五辆贝尔莱特8m3矿用自卸车,七一年又从法国进口了十五辆贝尔莱特10m3矿用自卸车,七十年代末有色总公司又从金堆城给可可托海调拨的十五辆旧贝尔莱特10m3,八三年一矿又进了六辆苏联产的科拉斯车,八九年一矿进了十辆中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合资生产的太脱拉815型车,九零年从哈图金矿拨回了4辆太脱拉815型车,到九六年一矿又购买了两台太脱拉,九七年,九八年又先后购买了两台太脱拉,一直到三号脉闭坑。
如果你在可可托海生活过,你一定忘不了日夜兼程奔跑于矿坑上下的巨型运矿车,那是铭刻在可可托海人记忆里的一道非常壮观的风景线。那是一种法国制造的重型矿用自卸载重车,她的样子很憨,头竟占了三分之一,这种车的驾驶室上方与自卸车厢相连的是加固了一块厚厚的钢板。这块钢板上设计有加强筋,可以承受来自驾驶室上方重达数百公斤矿石的冲击。它能有效地保护了驾驶员。运矿车的浑身上下的基调是灰色的,这与文化大革命的鲜红色彩格格不入。运矿车的驾驶室旁边竖起一个葫芦般的管状装置,这是二级空气滤清器,它与发动机旁边的一级空气滤清器可以完美地将空气中的矿石粉末和云母片粉末滤除。大大减少了发动机的磨损,延长了车的寿命,保证了在高密度粉尘的恶劣环境下正常运行。
运矿车的驾驶员是矿务局挑选的身体棒,头脑机灵的年轻人经过培训和师傅传帮带才能上岗。在工人阶级掌权的年代,那份工作就是年轻人最为向往的,引以为荣的岗位。人停车不停,日夜三班倒!1960年苏联和中国绝交后,年轻的共和国背腹受敌。美国以日本,台湾,菲律宾新月式的经济封锁,使我们无法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对话。而从第三国进口我们急需的战略物资,是我们摆脱苏联打压和美国的经济封锁的最好方法。当时的第一汽车制造厂还没有能力制造重型矿用柴油车。而引进这种高吨位,大马力的重型矿用柴油车是根本解决矿山运力,加速还贷,为我国两弹的成功发射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这是那个难忘的年代的产物。
在小镇可可托海漫步,随处可见具有明显俄式风格的建筑,透露出一丝丝历史的沧桑:可可托海三号脉偿还中国政府欠前苏联40%的外债,也为我国航空、航天、高科技事业和“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作出了突出贡献。后由于资源枯竭,1999年宣布闭坑,结束了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开采。
近两年,随着国际国内市场对氧化铍资源需求的日益旺盛,蕴藏着数千万吨氧化铍矿石的可可托海三号矿脉再次引起关注。2006年8月,新疆有色集团稀有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实施了二期开发工程。经过近1年的前期准备,2007年5月19日,可可托海三号矿脉正式恢复开采。四台抽水机正昼夜不停地将积水往外抽取——闭坑7年,这个“英雄矿”、功勋矿”将梅开二度。新疆有色集团稀有金属工业公司准备投资数十亿元将其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铍冶炼基地,全国最大的云母制品基地,全国最大的有色金属采、选、冶炼生产基地。据勘探,可可托海三号矿脉就像一顶巨大的草帽,过去半个世纪的开采不过只是采掉了它的帽顶,目前稀有金属储量仍高达2670万吨,仅氧化铍的探明储量就达300万吨,潜在价值高达80亿元。云母价值也超过数百亿元。整个矿坑的可采价值难以估量。
重新开采的的三号脉可回收锂矿石、云母等资源,每年可为新疆锂盐厂提供3000—5000吨原料,铍销售给恒盛铍冶炼厂,石英石资源被碳化硅厂全部收购,钽铌提供给东方钽铌厂,尾矿用来生产微晶玻璃,从而真正做到了无尾矿,走出了一条综合利用与循环发展之路
富蕴县
富蕴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尔泰山中段南麓,县境南北长413公里,东西宽180公里,总面积3.24万平方公里,人口8万人。北部与蒙古国接壤,边界线长207公里。县府所在地库额尔齐斯镇北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408公里,与216国道连通。有汉、哈萨克、维吾尔等20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总人口的65%以上。1941年改可可托海县为富蕴县。因地下蕴藏丰富宝藏而得名。县境内矿种齐全,已发现矿种100余种,以黄金、宝石、有色金属、稀有金属遐迩闻名,其中有色金属居全疆之首、全国第二。富蕴县境内先后建成了闻名全国的喀拉通克铜镍矿、萨尔布拉克堆浸金矿等较大的矿产企业。同时,还建成了科克塔勒铅锌矿、乔夏哈拉金铜铁矿、卡姆斯特贵金属选矿厂、磁选厂等一批矿产企业。
稀有金属
锂 金属元素,是金属中比重最轻的。可应用在原子能工业上,亦可制造特种合金、特种玻璃等。
铍 金属元素,应用于飞机、火箭制造业和原子能工业中,透X射线的能力最强。
钽 金属元素,用来制造蒸发器皿等,也可做电子管的电极、整流器、电解、电容。
铌 金属元素,铌能吸收气体,用作除气剂,也是一种良好的超导体。
铯 金属元素,是制造真空件器、光电管等的重要材料,化学上用做催化剂。
钼 金属元素,可用来生产特种钢,是电子工业的重要材料。
铷 金属元素,用于电视机和阴极射线管的生产中,还可作为真空系统的吸气剂。
铪 金属元素,用作X射线管的阴极,铪和钨或钼的合金用作高压放电管的电极。
钍 放射性金属元素,灰色,质地柔软,经过中子轰击,可得铀233,因此它是潜在的核燃料。
新疆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
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被批准建立,是继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之后,新疆第三个国家地质公园。
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地处新疆东北部的富蕴县境内,面积达788平方公里,由“世界地震博物馆”之称的卡拉先格尔地震断裂带、“北国江南”之誉的可可苏里风景区、“中国第二寒极”伊雷木湖及著名的额尔齐斯大峡谷四大景区组成。其中卡拉先格尔地震断裂带曾发生过史称“富蕴地震”的8级大地震,造成了长达176公里的地表地震断裂带,堪称国内外最好的地震断裂带遗迹现场博物馆,完整地保留了地震当年雷霆万钧、山崩地裂的场景。
可可托海景区内的额尔齐斯风景河段山势陡峻,巨石与巨石山体造型奇异,构成惟妙惟肖的动物和人物造型;阴坡松林密布,阳坡桦林相间分布于奇峰怪石之间,沟底花草繁茂,其间分布着多处温泉,昼夜涌流,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对许多疾病有一定疗效。
该景区为融阿尔泰山地特有的山景、水景、草原、奇特象形山石、淘金、温泉等奇观于一体的丰富自然景观组合区,区内的美度、景观差异度大,在生物景观上与喀纳斯有部分相似性,但其地貌景观有很大的差异性,加上著名的额尔齐斯河河流探源、探险、漂流、寻宝、淘金等特有景观资源,成为喀纳斯景区无可替代的景观资源分布区。
电子管
2008-12-14 22:01:45
宜万铁路 ——中国最难修建的铁路
工程总投资:225.7亿元
工程期限:2003年——2009年
莽莽武陵大山,被文人墨客称为世外桃源,却是铁路建设者的噩梦。
这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桥梁隧道比例最高的铁路。
这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每公里造价最高的铁路。
这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地质条件最为恶劣的铁路。
铁路沿线24个车站中,有8个建在桥上或隧道里,堪称世界之最。
在鄂西武陵山区,长江与清江之间,山高壁陡,河谷深切,我国铁路建设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湖北宜昌市至重庆市万州区),在3万多名铁路建设者5年的努力下,穿群山、越万壑,正在鄂西武陵大山中延伸。
铁路概况
宜万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主骨架之一,是沪、汉、蓉快速通道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通中国东、中、西部的重要交通纽带。线路全长377公里,东起湖北省宜昌市,西至重庆市万州区,途经湖北宜昌市、恩施州和重庆市万州区所辖的十个县市(区),贯穿武陵山区腹地,其中湖北省境内324.424公里,重庆市境内52.704公里,工程总投资225.7亿元。
宜万铁路基本呈东西走向,东起鸦宜铁路花艳站(宜昌东站),跨越长江,经点城、土城、五爪观至贺家坪,穿堡镇隧道至榔枰穿八字岭野三关隧道,跨支井河、野三关至高坪,经落水洞至建始经龙凤坝至恩施,线路过恩施车站跨清江,经龙麟洞穿云雾山隧道,马鹿箐隧道,再经元堡至利川,向西经凉雾穿齐岳山山脉,进入重庆市万州区,于五桥区沱口处跨长江至万州车站。沿途共设24座火车站,近期开放19个。
全线按单线预留复线施工,国家Ⅰ级电气化干线铁路标准设计,其中宜昌东至凉雾段为一次复线288.46公里,凉雾至万州段为单线88.54公里。全线共有隧道159座338.771公里,其中双线隧道54座47.32公里,10公里以上隧道5座61.161公里;桥梁253座68.487公里,其中双线特大桥21座17.471公里,单线特大桥11座8.215公里。正线桥隧占线路总长的74%。一次铺设无缝线路,设计开通时速宜昌东至凉雾段为160公里、凉雾至万州段为120公里。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距离省会武汉只有400多公里,因为交通的原因,恩施州行政成本、商务成本全省最高。州里派一个人到省城开一天会或者汇报一个小时工作,来回就要三四天,如果坐飞机,得花几千元,如果自己带车,也要超过1000元。恩施盛产的柑橘和高山蔬菜,运出大山每公斤价格就要比宜昌等地同样产品贵出1元多。恩施煤炭丰富,生产成本并不高,但要通过汽车辗转运到武汉的话,光运费就比山西煤炭贵。恩施的铁矿资源,则只能长期“待字闺中”,因为不达到百万吨规模就产生不了效益,而生产百万吨矿石,没有铁路支撑就没有了前提。多年以来,受制于交通,大山的珍宝少人问津,恩施州矿产、大宗农副产品基本出不了山,资源优势无法体现。
中国目前最难修的铁路
宜万铁路是迄今为止,我国施工条件最为艰难的一条铁路。
在人们印象中,我国铁路建设史上最为艰难的铁路线,早期有我国援建的非洲坦赞铁路,上世纪有南昆、内昆、成昆三条线,而已经运营的世界最高铁路——青藏铁路的建设也颇为艰辛。与之相比,宜万铁路的难度还能超过它们?令人意外地是,回答竟是肯定的。
在铁道部召开的专题会上,专家们认为宜万铁路是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铁路中最困难的复杂山区铁路,它地形困难,地质复杂,工程艰巨,突水突泥的风险程度、规模和工程处理难度,为国内外罕见。
鄂西南地区是我国岩溶最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宜万铁路就位于渝东、鄂西地区,地形条件特别恶劣,铁路沿线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岩溶地貌发育,构造复杂,不良地质普遍发育。岩溶、顺层、滑坡、断层破碎带和崩塌等主要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广泛,全线山高壁陡,河谷深切,地形极其复杂,不仅地质条件差,而且控制项目多、科技含量高、建设标准新、工程风险大。
铁路全长377公里,桥隧总长288公里,占全线总长的比例高达74%,居世界铁路之最;工程总投资225.7亿元,每公里造价约6000万元,是青藏铁路的两倍以上;在宜万铁路上,3公里以上的隧道为20座,10公里以上的隧道为3座,数量和总长均在全国铁路干线中位居第一。在全国已建和在建的超10公里特大隧道中,宜万铁路就占了3座,这相当于从武汉到襄樊建设了一座全程都为隧道和桥梁的直线铁路;线路两次跨越长江、一次跨越清江,高墩大跨等特殊结构桥梁多达10余座。铁路沿线多为山壑,外表植被葱郁、绿水盘环的大山就像一座巨型的蜂窝煤,地质条件复杂。桥梁隧道一座连着一座,往往是这里刚出隧道,不到二十米远处就又要开山,连续修建另一座隧道。还有更多地方是桥隧相连。宜万铁路全线24座火车站,其中有8座是建在桥洞或隧道中,其艰险可见一斑。
全长2600多公里的京九(北京至香港九龙)铁路只用3年时间就完成施工,而宜万铁路的长度不到其六分之一,设计的修建时间却达5年之久,而且各项准备工作从1993年开始,用了近10年时间。宜万铁路创中国铁路平均造价之最,平均每公里耗资6000万元左右。而工程环境极为艰难的青藏铁路,平均每公里造价只有1000万元左右。
无论是设计施工还是建设管理,宜万线建设难度超过已建成的成昆、南昆、内昆和渝怀铁路,集“西南山区铁路艰险之大成”。而从技术难度上说,坦赞铁路也只能算是“小儿科”。
汹涌的地下暗河
“桥隧博物馆”有多个世界第一
宜万铁路因隧道、桥梁设计造型各异,有多个世界第一,被称为“桥隧博物馆”。
宜万铁路隧道130座240.708公里,桥梁195座58.134公里,桥隧占线路总长的73.97%,居世界第一。
宜昌长江大桥全长2527米,主跨275米,为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孔跨,跨度居世界同类桥梁之首。
万州长江大桥全长1106米,主跨360米,在目前世界重载铁路同类桥梁中跨度最大。
马水河大桥全长281.66米,为跨度116米+116米的T构,跨度为世界之最。
宜万铁路火光村特大桥,全长736.99米
铁路沿线共设24个车站,运营时开通的19个中有8个建在桥上或隧道里,堪称世界之最。
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全长13833米,最大埋深684米。
宜万铁路堡镇隧道 ——全长11595米,最大埋深630米。
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全长10528米,最大埋深670米。
宜万铁路大支坪隧道——全长8770米
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全长7879米
宜万铁路金子山Ⅰ线隧道——全长6835米
宜万铁路金子山Ⅱ线隧道——全长7643米
宜万铁路长岭隧道——全长6514米
宜万铁路八字岭隧道——全长5867米
宜万铁路鲁竹坝2号隧道——全长5140米
宜万铁路高阳寨隧道——全长4731米
宜万铁路别岩槽隧道——全长3721米
为确保承建的宜昌跨江大桥质量,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制动试验,以充分保证在任何紧急状态下,大桥没有一点闪失。制动试验包括,重达几千吨的列车以高达160公里时速在桥面紧急制动刹车时,大桥不受任何影响,此时大桥受到的冲击力在万吨以上。
施工中还强调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所使用的黄沙都是专门从洞庭湖、巴河等优质沙产地,千里迢迢运来。冬天施工中还要为水泥加热,夏天要进行防晒护理……
记者随武铁宣传部副部长吕新民率队的宜万铁路采访团行程千余里,不仅领略到宏伟的建设场面,也被一种精神和豪情深深感动着。
眺望沿途似刀劈斧削的绝壁,不是亲身经历,人们难以想象,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能跨过武陵大山幽幽深谷……
壮观的叶溪河大桥建设场面,叶溪河大桥双线108米连续梁是国内最大跨度的铁路连续梁。
宜万铁路大事记
1903年,清王朝拟定修建川汉铁路,从四川成都经重庆到湖北汉口。
1909年,中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率领人马集结宜昌准备修建川汉铁路。
1909年10月,宜昌至秭归段曾一度动工修建。
1911年5月,清王朝宣布将铁路修筑权收归国有,废除商办法案,然后向外国列强借债修路,出卖路权,引发了针对川汉铁路的“保路运动”。
1912年11月,川汉铁路改为官办,退还民股。
1914年,詹天佑为落实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修建川汉铁路的设想,重新勘测川汉铁路。线路绕过利川县内的长约10.5公里的齐岳山隧道,沿清江入川,从宜昌、恩施、利川、石柱、涪陵至重庆,全长1200多公里。随后,川汉铁路东段武汉至长江埠段开工,后因军阀混战,筹款困难,1926年停建。
1947年,国民党政府为避开三峡自宜都沿清江经恩施、利川、石柱、涪陵至重庆,再次进行线路踏勘。
1956年以来,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曾多次对川汉铁路进行过勘测,编制了全线初步设计方案。
1964年10月,国家进行“三线建设”,铁四院3000多名职工千里风尘奔赴川东勘测西南东通路,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制作了川汉铁路大型立体模型,绘制了大幅挂图。后因“文革”停止勘测设计。
1993年3月,铁道部指令铁四院、铁二院、经规院共同完成《西南东通路规划研究报告》 。
1994年12月12日,铁四院受湖北省及恩施自治州的委托,对川汉铁路全线进行现场踏勘。
1995年3月,恩施州的全国人大代表向兴平在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当面向江泽民同志汇报请示修建枝城至万县铁路。当年,铁四院受湖北省计委的委托,编制了《川汉线枝万段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7年,湖北省成立川汉铁路枝万段建设筹备领导小组,标志该线建设纳入实施阶段。铁道部再次下文铁四院进行川汉铁路枝万段可行性研究。
1998年9月,铁四院对枝万段进行了航空测量;11月派出四支勘测分队,测定枝城至万县线路方案。
1998年10月,湖北、四川、江西、安徽等四省联合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恳请国务院尽早批准立项建设川汉铁路枝万段,尽快贯通沿江铁路大通道的请示》。
1999年4月6日,铁四院又对枝万线46处重大工程进行地质加深、物理勘探,为线路设计人员提供了可资比选的数条线路方案。同年8月至12月铁四院抽调4个勘测队对宜万铁路再进行全线初步勘测设计工作。
2001年8月,国家计委以计规划[2001]710号文下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国家计划在“十五”期间,建设宜昌至万州铁路新线。
2001年至2003年,铁四院调集精兵强将,开赴鄂西山区,进行大规模的勘察选线和设计工作。
2004年初,宜昌长江大桥、齐岳山隧道等工程先后破土动工,宜万铁路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电子管
2008-12-14 22:22:14
康西瓦烈士陵园
——中国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
工程总投资:—
工程期限:1965年——至今
2008年11月25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印作战胜利46周年纪念日。
打开共和国地图,在西部边陲方向,有一条连接新疆叶城和西藏阿里的公路,沿着喀喇昆仑山脉蜿蜒而行,这就是被称为“新藏线”的219国道。在219国道的新疆段,人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个以居民地形式标识的地形点——康西瓦。它出名是因为:康西瓦是烈士安息的地方。
1962年10-11月,中印边界战争同时在东西两个战线长约3000公里的边界线上展开。在西段,是中印战争最艰苦最卓越的战场,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但要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还要克服高海拔和严寒的磨砺。战争结束,在西段,由于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成功地把中国的实际控制线向西扩展了150-200公里。战后中国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建立了世界上最高的边防哨所,在雪域高原的班公错上,成立了著名的“西海舰队”(该部队来自浙江舟山原东海海军某部)。
就是在这个被医学专家称为“生命禁区”,被军事专家称为“ 耸入云霄的战场”的地方,中国军人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了侵略者。在当年的保卫战中,许多年青的战士就牺牲在喀喇昆仑。他们有的是被敌人的枪弹打中的,有的是在阵地上待命出击被冻死的,有的是运送弹药和物资的时候累得扑倒在冰山上再也没有爬起来,还有的是被当时几乎无法医治的高原肺水肿夺去了生命。战斗结束后,一部分烈士的遗体被运到山下的叶城县革命烈士陵园。还有一部分烈士的遗体被运到了康西瓦,那里也就成为了我们国家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
40多年过去了,那100多位烈士就成了康西瓦的主人。
1962年中印战争始末
——4万解放军击败30万印军,直逼印度首都
中印之战——是一场中国不情愿打、又不得不打的战争,毛泽东也不情愿打。中印两国本是友好邻邦。印度曾是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政府也给予了热情的回报,1951年为缓解印度的粮荒,中国在自身粮食紧缺的情况下,向印度提供了66万吨大米。20世纪50年代,两国官员频频互访。周恩来总理曾4访印度,共同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8年,中国在尼赫鲁的主张下参加了万隆会议。更令人难忘的是尼赫鲁访华,在那一段时间里,中印两国的大地上到处响彻“中国印度是兄弟”的呼喊声。
然而就在这热烈的欢呼声中,中印关系危机却已悄悄来临。众所周知,中印两国独立与解放之前,虽然未曾正式划定过边界线,却早已形成了一条各自遵守的习惯边界。印度自1947年独立后,开始时一直遵守着这一边界。但在1954年,印度政府却修改了官方地图,把东段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作为已定国界,占领了属于中国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又在中段侵占了阿里地区的2000平方公里土地,还把西段的巴里加斯划入印度版图。这样一来,印度共侵占中国领土达12.5万千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一个福建省。两国关系就此跌入低谷。
中印关系从手足情深到反目成仇,追根溯源主要是“大印度联邦”在作祟。“大印度联邦”本是英国殖民者以印度为基地,向周边乃至东亚和印度洋沿岸拓展势力范围的战略构想,想不到尼赫鲁却对它格外欣赏。他早在1934年就在自传中写道:“我个人对未来远景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认为将来会建立一个联邦,其中包括中国、印度、缅甸、锡金、阿富汗和其他国家。”后来他又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作了修正,把他的“大印度联邦”定格在印度洋地区、东南亚和中亚西亚,而印度必将成为该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尼赫鲁(左)与甘地交谈,这是印度最有权势的家族。
尼赫鲁还一厢情愿地设计出一个“理想边界”,即将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和阿萨姆作为印度的防务内线,把中国的西藏作为“缓冲国”纳入印度的势力范围,将“麦克马洪线”和“约翰逊—阿尔达线”作为印中理想的边界线(麦克马洪线和约翰逊—阿尔达线是以英国殖民者的名字命名的。1914年英国为扩张其殖民地领土,以不正当的手段与当时的西藏当局秘密换文,炮制了大致以喜玛拉雅山主脉分水岭为走向的边界线,中国的历届政府从未予以承认。)。尼赫鲁甚至认为,独立为新生的印度创造了大好时机,印度要建立以自身为盟主的“大印度联邦”,并以此为基础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就是尼赫鲁在印度独立民主运动中萌生的“关于印度的新概念”。
印度独立后,尼赫鲁便开始实施他的“大印度联邦”狂想,并在西藏问题上做了不少手脚。1947年3月,当时的印度临时政府曾怂恿西藏独立。尼赫鲁在会场上悬挂的巨幅亚洲地图竟将西藏置于中国的版图之外,后经国民政府代表郑彦的强烈抗议,尼赫鲁才给予更正。同年5月,印度临时政府还向西藏葛厦提出“继承并保持英国在西藏的特权和利益”备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尼赫鲁政府又阻止西藏当局上北京商谈和平解放问题。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时,印度驻华使馆竟在向中国政府的照会中说:“中国军队之侵入西藏不得不认为是可悲的。”此外,印度还向西藏地方武装提供军火,阻止解放军进藏。1951年2月2日,印度军队乘中国在朝鲜激战无暇西顾,派兵占领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的达旺地区。此后,中国政府经过多方交涉表明态度,印方明目张胆的军事活动才有所收敛。然而印度政府不仅不肯退出占领的中国土地,反而加紧了蚕食的进程。
此后,印度政府还支持西藏反动农奴主叛乱,公开否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尼赫鲁甚至指责中国“没有遵守西藏同中国关于自治区的协议和对印度提出的保证。”西藏叛乱的失败,使尼赫鲁划西藏为印度战略缓冲区的妄想成为泡影,但“大印度联邦”构想仍然使他不能平静。他公然向中国政府提出,把有争议的12.5万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划归印度,中印关系随即恶化。尼赫鲁完全阻绝了中国政府防止边界冲突的各项建议,一意孤行地执行“前进政策”,继续侵占中国领土。1962年10月,尼赫鲁向印度军队下达了“将中国军队赶出去”的命令,中印边界战争全面爆发。
1962年中印战争期间,解放军56式班用机枪阵地对敌开火。
1962年10月,印度当局错误地估计形势,在大国支持下,向我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进攻。我西藏、新疆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这次自卫还击战,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进行。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历时1个月,经历了两个作战阶段。
第一阶段,自10月20日至28日。主要反击方向为克节朗——达旺地区。战前,印军在东段和西段的兵力为1个军部、1个师部、4个旅部、21个步兵营,约22000人。我军投入作战的部队有:西藏边防部队4个多团、新疆边防部队1个多团和昌都、林芝、山南分区的部队。在克节朗方向,我军根据印军布势前重后轻、翼侧暴露、正面宽、纵深浅的特点和地形情况,采取了从两翼开刀,迂回侧后,包围分割,各个歼敌的战法。自20日上午7时30分开始反击至当天下午,便大部歼灭了该地印军。接着,分兵5路,齐头并进,乘胜追击,于24、25日,先后进驻车新桥、达旺等地。在西段地区,我军于20日8时25分对入侵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之敌发起反击,经1小时战斗,全歼该敌。21日乘胜扩张战果,至23日便全部扫除了班公湖两岸及其以北地区的31个印军据点。随即挥戈南下,反击巴里加斯地区之敌,歼其一部。昌都、林芝、山南分区部队,也于10月20日实施反击,先后拔除敌据点多处,进占易古通、马尼岗、塔克新和哥里西娘等地。第一阶段作战至此便告一段落。
我军在中印边界西部全歼印军第七旅,活捉旅长达尔维准将,中国共俘虏印军3968名,印度共俘虏我军2名。
第二阶段,自11月16日至21日,主要反击方向为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和瓦弄地区。战前,印度当局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使东西两段总兵力增至3万人。我军投入作战的兵力也增加到13个多团并一部分炮兵。在西山口至邦迪拉方向,我军根据印军布势特点,以部分兵力反击西山口,打敌之头;以部分兵从两翼夹击申隔宗、略马东,击敌背腹;另以部分兵力实施远距离、大纵深的迂回、直插德让宗、邦迪拉之间,断敌退路。这样,便形成了对西山口、德让宗地区之敌的多路向心合击,经1天激战,我军占领西山口、德让宗、申隔宗,歼灭印军一部。19日,占领邦迫拉,并于略马东地区围歼近千名逃敌。
尔后,主力即在西山口至邦迪拉地区展开搜剿,一部分兵力继续向南追击,于21日进占吉莫山口、比里山口和鹰窠山口一线。在瓦弄方向,我军一部于16日晨发起反击,歼敌一部,印军第4军军长和第11旅旅长仓皇逃走。我军在当天下午即占领瓦弄,一部就地搜剿,另一部分兵向南追击,至21日,先后进至萨木维尔和金古底,逼近传统习惯线。在西段地区,我军于11月18日至20日,清除了残存在我境内班公洛地区的6个印军据点,歼灭大部守敌。在东段中部,我军也于11月18日开始反击,先后拔除印军据点16处,歼敌一部。1962年11月22日零时。中国军队遵照毛泽东主席的命令,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印军“王牌旅”——第四师第七旅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歼,旅长达尔维准将被活捉,印度举国震惊,总理尼赫鲁痛心疾首。印军第七旅原属英国殖民主义的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德、日、意三国法西斯军队作过战,号称“打遍欧、亚的劲旅”。所属的几个营大都成立于18、19世纪,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历经百战,功勋显赫。然而,正是这位尼赫鲁总理执迷不悟,才使“王牌旅”全旅覆没。
战争后期,我军先头部队推进到了距印度首都新德里不足300公里的战线上,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战争中的彻底失败,使尼赫鲁乱了方寸。他不与任何人商量,独自向美国总统肯尼迪求救,要求派轰炸机和军队与中国作战。印度国民也从未经历过如此失败情绪的冲击,全国陷入一片混乱。新德里城内居民四散逃跑,印度上层领导人苦无对策,印度政府被迫临时将总理府从新德里迁往孟买。可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军队却单方面宣布停火,并主动撤退到1959年11月中印实际控制线后20公里,而印度政府却未能理解中国的善意。他们认为中国军队的“惩罚”大大伤害了印度的自尊和体面,并把中国主动释放全部被俘人员、所缴武器和军用物资也说成是阴谋。印度政府对中国的诚意根本不予理睬,并拒绝任何形式的谈判。
解放军与印军刺刀对峙,杀气腾腾。
中印战争后,印度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很大程度上放弃了“不结盟政策”,并迅速向美国靠拢。1970年英迪拉·甘地政府与苏联签定了为期20年的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双边条约。当时苏联外长葛罗米柯说,如印发动战争,苏联将在军事、外交上全面支持印度,并牵制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与此同时,印度为了报边界战败的一箭之仇,开始了全面的扩军备战,并专门组建了针对中国军队的“山地师”部队。“中国威胁论”也从此笼罩印度大地,中印关系进入了冷冻期。
直到1976年,印度才主动恢复向中国派驻大使。1979年2月12日,人民党政府外长瓦杰帕伊访华,中印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但中印边界问题仍然是两国关系中最难解的死结。
当时我军后勤补给极其困难,所有武器弹药都要靠人担马驮才能送上前线阵地,即使这样,解放军依然将印军杀到胆寒。现在青藏铁路及多个前线机场的建设,已大幅度提高了我军战略物资运输能力。
边防军追击溃逃的印军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印边界全线从未正式划定,各段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争议,双方争议地区面积共约125000平方公里。
东段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由西藏自治区的林芝地区和山南地区分别管辖,也就是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引起的争议的所在地域,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中著名的瓦弄战场与达旺战场都在此。东段,中国不承认的“麦克马洪线”,在中国地图上标明为中国领土,实际在印度控制之下,面积约90000多平方公里,印度地图已经将其作为它的正式、合法边界,并将这一地区于1987年成立了“阿鲁纳恰尔邦”,同时,印度向该地区大量移民。
中段,长约45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属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管辖。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
西段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分别属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管辖,即著名的阿克赛钦地区,边境对面是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实际控制区)。这里也曾经是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的战场。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0000多平方公里,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
电子管
2008-12-22 14:20:24
“神光”计划
——惯性约束核聚变激光驱动装置
工程总投资:—
工程期限:1980年——2030年
“神光”高能激光系统的球形真空靶室和光学设备。
“激光”一词是“LASER”的意译。LASER原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 on of radiation取字头组合而成的专门名词,在我国曾被翻译成“莱塞”、“光激射器” 、“光受激辐射放大器”等。1964年,钱学森院士提议取名为“激光”,既反映了“受激辐射”的科学内涵,又表明它是一种很强烈的新光源,贴切、传神而又简洁,得到我国科学界的一致认同并沿用至今。
世界第一台激光器问世是在1960年6月,中国第一台激光器是在1961年9月。从1961年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宣布研制成功至今,我国形成了门类齐全、水平先进、应用广泛的激光科技领域,并在产业化上取得可喜进步,可以说,在起步阶段我国的激光技术发展迅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和当时国际水平接近,一项创新性技术能够如此迅速赶上世界先进行列,在我国近代科技发展史上并不多见。这些成绩的取得,尤其是能够把物理设想、技术方案顺利地转化成实际激光器件,主要得力于我国多年来在技术光学、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方面积累的综合能力和坚实基础。
上海光机所
我国早期激光技术的发展
1957年,王大珩等在长春建立了我国第一所光学专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仪器机械研究所(简称“长春光机所”)。在老一辈专家带领下,一批青年科技工作者迅速成长,邓锡铭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早在1958年美国物理学家肖洛、汤斯关于激光原理的著名论文发表不久,他便积极倡导开展这项新技术研究,在短时间内凝聚了富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研究队伍,提出了大量提高光源亮度、单位色性、相干性的设想和实验方案。1960年世界第一台激光器问世。1961年夏,在王之江主持下,我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研制成功。此后短短几年内,激光技术迅速发展,产生了一批先进成果。各种类型的固体、气体、半导体和化学激光器相继研制成功。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方面、一系列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如腔的Q突变及转镜调Q、行波放大、铼系离子的利用、自由电子振荡辐射等)纷纷提出并获得实施,其中不少具有独创性。
同时,作为具有高亮度、高方向性、高质量等优异特性的新光源,激光很快应用于各技术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通信方面,1964年9月用激光演示传送电视图像,1964年11月实现3~30公里的通话。工业方面,1965年5月激光打孔机成功地用于拉丝模打孔生产,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医学方面,1965年6月激光视网膜焊接器进行了动物和临床实验。国防方面,1965年12月研制成功激光漫反射测距机(精度为10米/10公里),1966年4月研制出遥控脉冲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我国各类激光器的“第一台”?
第一台固体红宝石激光器 1961年9月 王之江等
第一台He-Ne激光器 1963年7月 邓锡铭等
第一台掺钕玻璃激光器 1963年6月 干福熹等
第一台GaAs同质结半导体激光器 1963年12月 王守武等
第一台脉冲Ar+激光器 1964年10月 万重怡等
第一台CO2分子激光器 1965年9月 王润文等
第一台CH3I化学激光器 1966年3月 邓锡铭等
第一台YAG激光器 1966年7月 屈乾华等
激光技术的发展
中国激光科技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1964年国家启动“6403”高能钕玻璃激光系统,建成了具有工程规模的大口径(120毫米)振荡—放大型激光系统,最大输出能量达32万焦耳;改善光束质量后达3万焦耳。成功地进行了打靶实验,室内10米处击穿80毫米铝靶,室外2公里距离击穿0.2毫米铝耙,并系统地研究了强激光辐射的生物效应和材料破坏机理。最后从技术上判定热效应是根本性技术障碍,于1976年下马。这一项目使我国激光技术科研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中国核科学奠基人——王淦昌院士,和中国应用光学奠基人——王大珩院士
高功率激光和核聚变研究
1964年王淦昌独立提出激光聚变倡议,1965年立项开始研究。经几年努力,建成了输出功率100亿瓦的纳秒级激光装置,并于1973年5月首次在低温固氘靶、常温氘化锂靶和氘化聚乙烯上打出中子。1974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多程片状放大器,把激光输出功率提高了10倍,中子产额增加了一个量级。在国际上向心压缩原理解密后,积极跟踪并于1976年研制成六束激光系统,对充气玻壳靶照射,获得了近百倍的体压缩。这一系列的重大突破,使我国的激光聚变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也为以后长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的激光科技事业,虽然也遭遇了“文革”十年浩劫,但借助于重点项目的支撑,仍艰难地生存了下来并取得了可贵的进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激光技术获得了空前发展的机遇。1980年5月,分别在上海、北京举行了第一次国际激光会议,与会代表218人(国外66人),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与会中外代表。1983年在广州和1986年在厦门又举行了第二次、第三次国际会议,改变了我国的激光技术多年来封闭运转的局面,开始走向世界。先后成立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产学研组织。在多项国家级战略性科技计划中,激光技术受到重视。“863”计划七大领域中有激光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包括用于信息领域的激光技术),1995年又增列了“惯性约束聚变”主题。国防预研光电子技术作为跨部门项目正式立项,其中也包括激光技术。国家“六五”和“七五”攻关计划,激光技术被列为重大项目。
惯性约束聚变激光驱动器
人类的能源从根本上说来自核聚变反应,即发生在太阳上的“轻核聚变”。人类已经在地球上实现了不可控的热核反应,即氢弹爆炸。要获得取之不尽的新能源,必须使这一反应在可控条件下持续地进行。为实现可控核聚变有两种方法,一是科学家们用托卡马克装置开展“磁约束聚变”的研究。另一条技术路线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
惯性约束核聚变( Inertial Confined Fusion ICF )的基本原理是:使用强大的脉冲激光束照射氘、氚燃料的微型靶丸上,在瞬间产生极高的高温和极大的压力,被高度压缩的稠密等离子体在扩散之前,向外喷射而产生向内聚心的反冲力,将靶丸物质压缩至高密度和热核燃烧所需的高温,并维持一定的约束时间,完成全部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聚变能。然而聚变反应所要求的条件却极为苛刻。首先要有1亿度左右的高温;其次,参与反应的粒子密度要足够高并能维持一定的反应时间,即‘nτ’值要达到1百万亿(秒/厘米3)以上,这就是著名的劳逊判据。一些国家的实验室已经在这类激光装置上作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美国、法国等已着手建造更大规模的巨型激光器,期望能够实现激光热核“点火”。
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即开始惯性约束聚变的研究,在王淦昌、王大珩的指导下,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从80年代开始联合攻关,上海光机和长春光机都是协作单位。六十年代初,我国激光聚变研究刚刚起步的时候,钱学森院士就形像地指出:你们的事业是在地球上人造一个小太阳!ICF研究中关键设备是大功率的激光器。
神光I的主放大系统
神光-Ⅰ
1964年,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院士独立地提出激光聚变思想,并建议了具体方案. 按照这一创议,在我国第一个激光专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开始了高功率激光驱动器的研制和应用并于 1971年获得氘-氘碰撞中子. 1978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携手合作, ICF研究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近廿年来, 致力于研制和应用钕玻璃激光驱动器 -“神光”系列装置, 取得了显著进展, 推动了我国惯性约束聚变实验和理论研究, 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1977年,上海光机所利用1千亿瓦的6束激光系统装置,对充气玻壳靶照射获得了近百倍的体压缩。使我国的激光聚变研究进入了逐级论证向心聚爆原理的重要发展阶段,为以后长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1980年,王淦昌提出建造脉冲功率为1万亿瓦固体激光装置的建议,称为激光12号实验装置(神光I)。激光12号实验装置是建立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的一台大型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位于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光机所内,1983年由上海光机所设计,总建筑面积4612平方米,为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高度15米。该装置输出两束口径为200mm的强光束,每束激光的峰功率达1万亿瓦,脉冲宽度有1ns和100ps两种,波长为1.053μm的红外光,可倍频到0.53μm绿光。实验室内配有物理实验靶室及全套诊断测量设备,能开展激光加热与压缩等离子物理现象的研究和激光X光谱等基础研究工作。
1985年7月,激光12号装置按时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试运行中成功地进行了三轮激光打靶试验,取得了很有价值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目标。该装置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高功率钕玻璃激光装置,在国际上也是为数不多的大型激光工程。它由激光器系统、靶场系统、测量诊断系统和实验环境工程系统组成。输出激光总功率达1万亿瓦量级,而激光时间只有一秒钟的十亿分之一到百亿分之一。可用透镜聚焦到50毫微米的尺寸上,能产生10万亿亿瓦/厘米2的功率密度。将这样的光束聚焦在物质的表面,可以产生上千万度的高温,并由此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和反冲击压力。该装置的高精度靶场系统,能适应0.1毫米量级的微球靶、黑洞靶、台阶靶、各类X光靶等多种靶型的实验需要,并具有单束、双束及两路并束激光打靶的功能,为进行激光核聚变新能源研究及其他多种物理研究得供了重要实验手段。1987年6月通过国家级的鉴定。
它的建成为进行世界前沿领域的激光物理试验提供了有利的手段,对尖端科研和国民经济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1986年夏天,张爱萍将军为激光12号实验装置亲笔题词“神光”。于是,该装置正式命名为神光-Ⅰ。1989年起,神光I直接驱动获5000000中子产额,间接驱动获10000中子产额,冲击波压强达0.8TPa,获近衍射极限类氖锗X光激光增益饱和。1990年,神光I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球形真空靶室
神光-Ⅱ
1993年,国家“863”计划确立了惯性约束聚变主题,进一步推动了国家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和高功率激光技术的发展。1994年,神光-Ⅰ退役。神光-Ⅰ连续运行8年,在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和X射线激光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物理成果。1994年5月18日,神光Ⅱ装置立项,工程正式启动,规模比神光-Ⅰ装置扩大4倍。
神光Ⅱ装置采用了国产高性能元器件,独立自主解决了一系列的科学技术难题,达到国际最先进的高功率固体激光驱动器水平,实现我国这一领域新的跨越。该系统由激光器系统、靶场系统、能源系统、光路自动准直系统、激光参数测量系统以及环境、质量保障等系统组成,集成了数百台套的各类激光单元或组件,在空间排成8路激光放大链,技术参数与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在运行的美国OMEGA装置相当。2000年,神光Ⅱ装置8路基频功率达到8万亿瓦,开始试运行打靶。2000年起,直接驱动获40亿中子产额,间接驱动获1亿中子产额,直接驱动冲击波压强达1.5TPa,间接驱动冲击波压强达3.7TPa。2001年8月,神光Ⅱ装置建成,总输出能量达到6千焦耳/纳秒,或8万亿瓦/100皮秒,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
“神光Ⅱ”的数百台光学设备集成在一个足球场大小的空间内。神光Ⅱ能同步发射8束激光,在约150米的光程内逐级放大:每束激光的口径能从5毫米扩为近240毫米,输出能量从几十个微焦耳增至750焦耳/束。当8束强激光通过空间立体排布的放大链聚集到一个小小的燃料靶球时,在十亿分之一秒的超短瞬间内可发射出相当于全球电网电力总和数倍的强大功率,从而释放出极端压力和高温,辐照充满热核燃料气体的玻璃球壳,急速压缩燃料气体,使它瞬间达到极高的密度和温度,从而引发热核聚变。神光Ⅱ已实现“全光路自动准值定位”,实验中能及时纠正因震动和温度变化而带来的仪器微偏,使输出激光经聚焦后可精确穿过一个约0.3毫米的小孔,仅比一根头发丝略粗一点。
判断超短超强激光系统的性能有两个重要技术指标:一是时间尺度,二是输出功率。2004年4月,神光Ⅱ装置成功突破100万亿瓦大关,输出峰值功率达到120万亿/36飞秒。目前,国际上只有少数发达国家的著名实验钛宝石激光装置输出功率超过100万亿瓦。这意味着神光Ⅱ在1000万亿分之36秒的超短瞬间内,迸发出相当于全球电网发电总和数十倍的强大功率。这种极端物理条件,自然界中只有在核爆中心、恒星内部和宇宙黑洞边缘才能存在。上海光机所强光光学重点实验室科技人员屡屡刷新这两大指标,在不到10平方米的光学平台上创造出一次又一次“更快更强”的奇迹。2006年4月13日,神光Ⅱ装置新添的第9束激光输出能量打破纪录,较此前提高了5.8倍,第9路光束口径,由前8路的每束190毫米增至310毫米,单路能量输出达5100焦耳,离为核聚变“点火”更近一步。
神光Ⅱ的主放大系统
截至2006年,神光Ⅱ装置已经累计提供运行打靶3000多发次。开展了惯性约束聚变、X光激光等研究约30轮物理实验,获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结果。其中激光惯性约束直接驱动打靶,获得单发40亿中子,是国际同类装置获中子产额的最好水平。开展的物理实验为我国ICF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标志着我国激光惯性约束实验已经真正跃上了一个短波长、大功率激光打靶的新阶段,对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巨型激光驱动器都是综合国力的反映,能够代表一个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科技水平。它的研制对相关科学技术有重大的带动作用。神光Ⅱ装置的研制不仅为即将建造的下一代激光装置提供极为宝贵的科学技术经验,而且带动了我国材料科学(激光玻璃、激光晶体、非线性晶体)、精密光学加工与检验(λ/10高平面度、低粗糙度、大口径光学元件研磨技术、金刚石车床飞刀切削大口径KDP晶体技术)、介质膜和化学膜层技术、高质量大口径氙灯工艺、精密机械和装校工艺及高压电能源系统、快速电子学、控制电子学、二元光学技术等相关学科或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而这些相关学科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前景将是相当可观的。
国产450mm×500mm×1000mm大KDP晶体,大口径磷酸二氢钾(KDP)晶体是唯一可用作激光约束核聚变中Pockels盒和倍频器件的晶体材料,但是KDP晶体本身具有质软、易潮解、脆性高、对温度变化敏感、易开裂等一系列不利于光学加工的特点,也是ICF光学元件制造中公认的最困难的环节。
神光-Ⅲ
1995年,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在“863计划”中立项,我国科研人员开始研制跨世纪的巨型激光驱动器——“神光-Ⅲ”装置,计划建成十万焦耳级的激光装置。2007年2月4日,中物院神光Ⅲ激光装置实验室工程举行了盛大的开工奠基仪式。该工程位于绵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内,建筑面积28154m2,平面布置:呈长方形布置,建筑物总长178m,总宽75m,建筑结构十分复杂。规划中的“神光-Ⅲ”装置是一个巨型的激光系统,比当前世界最大的NOVA装置还要大一倍多。原计划它具有60束强光束,紫外激光能量达60KJ,质量和精密性要达到廿一世纪的国际先进水平,现在该计划可能已经进一步修改,以提高能量规模。惯性约束聚变点火工程(2020年)被已确定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十六项重大专项之一。
目前,神光-Ⅲ原型装置“十五”建设目标已圆满完成,达到“8束出光,脉冲-万焦耳”的水平,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后世界上第三个系统掌握新一代高功率激光驱动器总体技术的国家,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备独立研究、建设新一代高功率激光驱动器能力的国家。
神光Ⅲ装置是世纪之交我国历史上光学领域最宏伟的科学工程,必将全面带动相关科学技术攀登世界水平,是我国综合国力在科技领域的标志性体现,其作用和意义不亚于当年的“两弹”。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在王淦昌、王大珩、于敏等老一辈科学家带领下,已奋斗了三十多年,取得瞩目成果,而这只不过是序幕,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根据规划,我国在2010年前后还将研制“神光IV”核聚变点火装置。
2008年11月16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曝光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惯性约束核聚变激光驱动装置原型。
生长中的KDP晶体
神光 加工好的Φ380mm成品晶片
我国激光核聚变大事记
1964年,王淦昌提出了研究激光聚变的倡议。
1965年,上海光机所开始用高功率钕玻璃激光产生激光聚变的研究。
1973年5月,上海光机所建成两台功率达到万兆瓦级的高功率钕玻璃行波放大激光系统。
1974年,上海光机所研制成功毫微秒10万兆瓦级6路高功率钕玻璃激光系统,激光输出功率提高了10倍。
1980年,王淦昌提出建造脉冲功率为1万亿瓦固体激光装置的建议,称为激光12号实验装置。
1987年6月27日,神光I通过了国家级鉴定。
1994年,神光I退役,神光I连续运行8年。
1994年5月18日,神光Ⅱ装置立项,工程正式启动。
2001年8月,神光Ⅱ装置建成,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
2007年2月4日,中物院神光Ⅲ激光装置实验室工程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
1999年6月,NIF在安装10米直径的靶室,这个球形真空容器由18个四英寸厚的铝制造组装,重量超过130吨。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是是与“神光”计划一样的工程,由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研制。该计划自1994年开工以来延期了很多次,它最终的目标是2010年实现聚变反应,并达到平衡点,即激光在聚变反应中产生的能量大于它们所消耗的能量。该计划建造和运行花费超过35亿美元,容纳NIF装置的建筑物长215米,宽120米,相当于三个足球场。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的实验过程为:先将外部激光增强10000倍,然后将一束激光分离为48束激光,再增强,进一步分离为192束激光,其总能量增加到原来能量的3000万亿倍,再聚焦到直径为3毫米的氘氚小丸上,产生1亿度的高温,压力超过1000亿个大气压,进而引发核聚变。每束激光发射出持续大约十亿分之三秒、蕴涵180万焦耳能量的脉冲紫外光——这些能量是美国所有电站产生的电能的500倍还多。当这些脉冲撞击到目标反应室上,它们将产生X光。这些X光会集中于位于反应室中心装满重氢燃料的一个塑料封壳上。X光将把燃料加热到一亿度,并施加足够的压力使重氢核生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将是输入能量的15倍还多。这是因为激光在镜面之间来回反射,并通过3000块磷酸盐玻璃,其中的钛原子会使激光束扩大。利弗莫尔有85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另外大约有100名物理学家在那里设计实验。NIF的问题是它的激光每几小时只能发射一次。Mercury激光的方案已经在计划中。它不一定比NIF更大,它的目标是每秒钟发射10次脉冲。
<div id=result_box dir=ltr style="TEXT-ALIGN: left">NIF激光试验与靶区建设的规模相当于3个足球场</div>
国际上已投入运行的激光器和计划建造的巨型装置,归纳为下列两表。
激光装置国家及实验室 输出能量 束数 建成时间
GEKKO-XII日本大阪大学ILE 15KJ/3ω 12 1983
PHEBUS法国里梅尔实验室 10KJ/3ω 2
VULCAN英国卢瑟福实验室 2KJ/3ω 8
HELEN英国原子武器中心 1KJ/1ω 1
NOVA美国里弗莫尔实验室 40KJ/3ω 10 1984
OMEGA美国罗彻斯特大学LLE 30KJ/3ω 60 1995
Beamlet美国里弗莫尔实验室6.4KJ/3ω 1 1994
计划建造的巨型钕玻璃激光装置
装置名称国家及实验室 能量/波长 束数 预定进度
NIF美国里弗莫尔 1.8MJ/3ω 192 2002
MLF法国核武器所 1.8MJ/3ω 240 2005
100-TW英国武器中心>100KJ/3ω 32
日本大阪大学 >100KJ/3ω 尚未批准
大型KDR晶体,重量近800磅,通过新开发的快速生长过程,只需要两个月,采用常规方法需要两年。每个晶体切成40厘米的方形水晶板,NIF大约需要600块。
左图是一个镀金的NIF黑腔,右图是一个直径4mm的试验胶囊,试验时这个内部充满氘和氚的气体的胶囊将被塞入镀金黑腔,接受强激光的辐照,一旦NIF点火成功,发生核聚变,就会形成强大的能量。
这是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Sandia National Lab)中运行的Z机器创造了一团异常炽热的电浆。这团电浆温度超过了20亿度,使得它成为地球历史上最热的东西,在极短的时期内,其温度比恒星内部还热。上面图像中,Z机器试验是通过聚集2000万安培电流进入到一个由磁场远程限制的小区域中,从而制造出了高温。Z机器的名字是从垂直的电线而来的。在意外的强大的试验中包含了爆炸,Z机器释放的电量功率是地球总电量的80倍。Z机器试验有助于了解太阳耀斑的物理学原理,设计更有效率的核聚变电站,在极度炽热状态下测试材料,以及为计算机模拟核爆炸收集数据。
美制GBU-12-B“宝石路”系列激光制导炸弹,是美国于60年代中期,在MK80系列标准炸弹基础上加装激光制导系统和弹翼而发展成的一种精确打击武器,已发展了三代。
国产“雷霆”-2 500公斤级激光制导炸弹
国产FT系列激光精确制导炸弹
电子管
2008-12-25 11:39:57
国家大剧院
——世界最大钢结构穹顶
工程总投资:31亿元 工程期限:2001年——2007年
中国国家大剧院,仿如天外来客。
国家大剧院是一个国家的最高艺术表演场所,早在20世纪50年代政府对长安街的规划就设想了国家大剧院的建设。1958年,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大剧院批示,地址“在天安门以西为好”。但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限制,这一工程未能实施。1958年开始文化部就下设了国家大剧院筹备委员会,虽然国家大剧院最早从“十大建筑”中下马,但筹委会一直在文化部。到了1987年,万里为大剧院工程重新上马第一次召集开会,吴祖强作为文艺界代表参加会议,他说,当时没上马的部分原因是第一次申奥没成功,财力不足。第二次重新上马是在90年代末,这一次,国家大剧院的建设被正式确定下来。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确定建设国家大剧院。
1997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建设国家大剧院。
1998年 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成立国家大剧院建设领导小组和国家大剧院工程业主委员会。
1998年 4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大剧院工程立项建设。
2001年11月26日国家计委批准初步设计。
2001年12月 6日国家计委批准开工报告。
2001年12月13日国家大剧院正式开工建设。
2003年12月 2日国家大剧院封顶。
2007年 9月25日国家大剧院开始试演出。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88亿人民币(大剧院最新公布的造价数字是31亿元人民币)。
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和内部2416个坐席的歌剧院、2017个坐席的音乐厅、1040个坐席的戏剧院、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其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基础埋深的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饰面,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00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但其实际高度要比人民大会堂高很多,因为国家大剧院60%的建筑在地下,其地下的高度有10层楼那么高。国家大剧院工程于2001年12月13日开工,于2007年9月建成。
钛金属外壳,这是用在战斗机上的贵重金属,价格以公斤计算。
国家大剧院大门,通过水下长廊进入剧场内部。
概貌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地面层坐落着三幢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剧场,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恍若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覆盖、庇护、包围和照亮着所有的大厅和通道。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人工湖面积达35500平方米,人工湖水深为40厘米,3.5万平方米整个水池分为22格,分格设计既便于检修,又能够节约用水,还有利于安全。每一格相对独立,但外观上保持了整体一致性。为了保证水池里的水“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采用了一套称作“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控制”的水循环系统。
国家大剧院结构由三个功能区组成。北入口、地下车库;功能区包括歌剧院、戏剧院、音乐厅等;南入口、餐厅、机房等服务区。
水下长廊入口
大剧院南部入口与北部入口“水下走廊”一起延伸至地下6m之处,观众通过水下长廊进入大剧院。北侧主入口为80米长的水下长廊。南侧入口和其它通道也均设在水下。观众进入大剧院时会发现他们的头顶之上是一片浅浅的水面。在入口处设有售票厅,水下长廊的两边设有艺术展示、艺术品商店等服务场所。国家大剧院北入口与北京地铁1号线天安门西站相连,并有能容纳1000辆机动车和1500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场。根据安德鲁的设计大剧院从长安街后退了70米,空出70米全部变成绿地。
国家大剧院内有三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三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公共大厅的地板铺着20多种颜色不一、花纹各异的名贵石材,公共大厅天花板由名贵木材拼贴成一片片“桅帆”,木质的红色深浅不一,明暗相间。来自法国的著名画家阿兰·博尼用超过20种不同的红色点染大剧院的各个部分。整个大剧院的墙面丝绸铺设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
歌剧院主要演出歌剧、芭蕾、舞剧,有观众席2416席;音乐厅主要演出交响乐、民族乐、演唱会,有观众席2017席;戏剧场主要演出话剧、京剧、地方戏曲、民族歌舞,有观众席1040席。各剧院都设有化妆间、指挥休息间、练琴房、演员候场区、换装间、服装整烫间、道具间、演员休息厅。舞台技术用房设有音响控制室、灯光控制室、调光器设备间、音响设备室、摄像机房等。在歌剧院的屋顶平台设有大休息厅,在音乐厅的屋顶平台设有图书和音像资料厅,在戏剧场屋顶平台设有新闻发布厅。
大剧院共有五个排练厅,位于三个剧场之间,可以共用也可以分别使用。一个大排练厅主要用于合成排练;两个中排练厅一个主要用于舞蹈排练,一个用于乐队排练;两个小排练厅主要用于分部排练。大剧院设有集中音像制作中心,有大录音棚一间、同期录音演播室一间,以及电视转播机房和音像后期制作室。大剧院设有一间大绘景间,设置布景吊挂和绘景设备,还设有布景、道具整修间和布景仓库,以及为集装箱运输用的升降平台2台。
歌剧院全景照片,气势恢宏
歌剧院
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内最宏伟的建筑,以华丽辉煌的金色为主色调。歌剧院主要上演歌剧、舞剧等、芭蕾舞及大型文艺演出,歌剧院的观众厅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有观众席2091席(不包括乐池)。歌剧院有具备推、拉、升、降、转功能的先进舞台、可倾斜的芭蕾舞台板、可容纳三管乐队的升降乐池。
歌剧院舞台采用“品”字形舞台形式,由一个主台、两个侧台和一个后台构成,舞台具备推、拉、升、降、转五大功能,可迅速地切换布景。其中,主舞台有6 个升降台,既可整体升降又可分别单独升降。舞台的左、右侧台各有6台可以横向移动的车台,通过主舞台升降台互换位置,可以迁换场景。后舞台下方距地面15米处,储存有一个芭蕾舞台台板,主舞台升降台下降后,芭蕾舞台可移动到主舞台台面上,用于芭蕾舞演出。台面用的是俄勒冈木,并用三层结构来增加弹性,保护了芭蕾舞演员的足尖。这也是国内面积最大的无缝隙专用芭蕾舞台板,台面可倾斜至5.7度。由于穹顶高度的限制舞台和部分观众席位于地下。舞台上方栅顶高度为32米。吊杆、灯光桥、灯光渡桥通过钢丝绳悬挂在空中。61道电动吊杆,78台轨道单点吊机,24台自由单点吊机,灯光桥、灯光渡桥、灯光吊架将1588盏用于演出的灯具点缀在歌剧院舞台的上方,灯光反应快,可以在几秒钟内变换造型。舞台顶部还设置了60多道吊杆和幕布,可以制造不同的演出场景。
乐池面积为120平方米,可容纳90人的三管编制乐队,也可升至观众席水平位置变成观众席。在乐池中,还特别为指挥设计了专用升降台,指挥可以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出场、谢幕。
歌剧院在墙面上安装了弧形的金属网,声音可以透过去,而金属网后面的墙是多边形,这样就形成了视觉的弧形和听觉空间的多边形,做到了建筑声学和剧场美学的完美结合,其混响时间为1.6秒,符合歌剧及舞剧等的演出要求。
歌剧院设有6个单人化妆套间,6个单、双人化妆间,18个中化妆间,2个乐队指挥休息套间,6个乐队用大化妆间,8间练习琴房。
歌剧院舞台尺寸
台口宽度: 18.6M;
台口高度: 14M
主舞台台宽:32.6M;
主舞台台深:32.6M
台上净高: 32M;
左右侧台宽:21.6M;
左右侧台深:25.8M
后舞台台宽: 24.6M;
后舞台台宽:23.6M
音乐厅内饰高雅,充分考虑声学效果
音乐厅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位于歌剧院东侧,以演出大型交响乐、民族乐为主,兼顾其它形式的音乐演出。
音乐厅的观众席围绕在舞台四周,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二层,共有观众席1859个(包括合唱区)。演奏台设在观众厅一侧,演奏台宽24米、深15米、能容120人的乐队演奏。演奏台设有3个升降台,在演奏台前部设有钢琴升降台。四周围的数码墙有如站立起来的钢琴琴键,其凹凸的尺寸和形状是由数论精确计算得出,使声音均匀、柔和地扩散反射。在演奏台后设有可供 180人合唱队使用的观众席合唱区。
安放于音乐厅的管风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管风琴,有94音栓,发声管达6500根之多。出自德国管风琴制造世家——约翰尼斯-克莱斯,与著名的德国科隆大教堂管风琴系出同门,能满足各种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
音乐厅的天花板,形状不规则的白色浮雕像一片起伏的沙丘,又似海浪冲刷的海滩,有利于声音的扩散。为了达到声效的完美,在顶棚的下面还悬挂了一面龟背形状的集中式反声板,它的作用是将声音向四面八方散射。
音乐厅的顶部、墙壁、地面、舞台、坐席与管风琴的色调搭配和谐优美,处处传递着音乐殿堂的非凡气质,其混响时间为2.2秒,实现了建筑美学和声学美学的完美结合。
音乐厅设有 2 个乐队指挥休息套间,2个单人化妆套间,4 单人化妆间,6个中化妆间,7个乐队、合唱队用大化妆间,10间练习琴房和1间管风琴练习琴房。
戏剧场
戏剧场是国家大剧院最具民族特色的剧场,营造出颇具中国特色的剧场氛围。戏剧场主要供戏曲(包括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话剧及民族歌舞使用。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共有观众席957个(不包括乐池)。
戏剧场拥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戏剧舞台,舞台采用由镜框式舞台到伸缩式舞台的可变化形式,设有主舞台、左、右辅台和后舞台。主舞台设置的“鼓筒式”转台,由13个升降块、2个升降台组成,既可整体升降又可分别单独升降,这种形式的鼓筒式转台在世界上是唯一的,可以达到边升降边旋转的舞台效果。独特的伸出式台唇设计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戏剧表演的特点。
戏剧场设有5个单人化妆套间,8个中化妆间和3个大化妆间,一个乐队指挥休息套间,3个乐队用大化妆间,还设有4间练习琴房。
配套设施
大剧院内设有齐全的剧院配套设施,共有5个排练厅,位于三个剧场之间,可以共用也可以分别使用。综合排练厅可供剧目进行综合排练和观摩排练;两个中排练厅一个专供舞蹈和戏曲武生使用,地板有较好的弹性;一个专供乐队排练用,厅内混响时间可以调节;两个小排练厅主要用于分部排练。各剧院还都设有化妆间、指挥休息间、练琴房、演员候场区、换装间、服装整烫间、道具间、演员休息厅等配套设施。其中,有普通化妆间72间、VIP化妆间18间、练琴房23间、贵宾厅10间、排练厅5间。舞台技术用房设有音响控制室、灯光控制室、调光器设备间、音响设备室、摄像机房等。大剧院设有集中音像制作中心,有大录音棚一间、同期录音演播室一间,以及电视转播机房和音像后期制作室。大剧院设有一间大绘景间,设置布景吊挂和绘景设备,还设有布景、道具整修间和布景仓库,以及为集装箱运输用的升降平台2台。
在国家大剧院内,除了三大专业剧场和一个试验小剧场以外,还设有水下长廊、展厅、橄榄厅、图书资料中心、新闻发布厅、天台活动区、纪念品店、咖啡厅等活动区域。
观众席
观众席的每个座椅下都会有空调送气孔。观众在观看演出时,感受不到气流的存在,却能享受到空调带来的舒适。而且下送风设计调节的是地面以上两米高度内的空气温度,与传统中央空调调节整个剧场温度相比,不仅大大节约了能源,还不会产生中央空调的那种噪音。此外,座椅安有消声装置,即使观众中途离席折叠收椅,也不会发出声音。
国家大剧院之最
·世界最大穹顶
国家大剧院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顶。
·北京最深建筑
国家大剧院地下最深处为-32.5米,相当于往地下挖了10层楼的深度,成为北京最深的建筑。
·亚洲最大管风琴
音乐厅内的管风琴共有6500根发音管,是亚洲最大的管风琴,造价达3000万元。
俯瞰效果图
入口大厅
入口大厅
大厅夜景
大剧院夜景,光华四射。
大理石地面全部国产
记者采访
音乐厅内景
歌剧院内景
故宫与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六大工程节点
6750吨钢梁架起最大穹顶
国家大剧院壳体结构由一根根弧形钢梁组成,这个巨大的钢铁天穹几乎可以将北京工人体育场全部罩住。令人惊奇的是,如此巨大的钢架结构中间居然没有用一根柱子支撑。重达6750吨的钢结构要完全依靠自身的力学结构体系来保证安全稳定。
绝版石材装修地面
大剧院共使用20多种天然石材,分别来自国内十余个省市。有来自承德的“蓝钻”、山西的“夜玫瑰”、湖北的“满天星”、贵州的“海贝花”……其中很多都是稀有品种,如产自河南的“绿金花”已是绝版石材。
地下有10层楼那么深
国家大剧院高46米,但地下深度有10层楼那么高。大剧院60%的建筑面积都在地下,最深达到32.5米,是目前北京地区公共建筑最深的地下工程。为了防止地面沉降,工程技术人员用混凝土从地下水最高水位直到地下60米黏土层,浇筑了一道地下隔水墙。这个由地下混凝土墙体形成的巨大“水桶”,可以将大剧院地基围得严严实实。
舞台和观众厅之间设防火幕
大剧院几乎囊括了所有种类的消防系统。设有高灵敏度的自动报警、自动喷淋和自动雨淋、气体灭火系统等各种消防设施。具有火焰探测功能的“双波段火灾探测器”。舞台是火灾事故多发地,为此大剧院在舞台和观众厅之间设有防火幕。遇到火灾,防火幕会自动下降,将舞台和观众席完全隔离,不让火势蔓延到观众席上。大剧院壳体上方设有机械排烟窗,公共大厅设有自动排烟窗,能及时把烟雾排放到室外。
纳米外壳不留水渍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皮肤”采用玻璃和钛金属板饰面,在壳体外设置有喷淋系统。壳体外的玻璃是防弹的,外层还涂有一层纳米材料,当雨水落到玻璃面上时就像水滴落在荷叶上一样,不会留下水渍。同时,钠米技术还大大降低了灰尘的附着力。
人工湖水四季恒温
国家大剧院四周绕着一圈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为了保持碧波长存,让水池里的水“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特地设计了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封闭抽取四季恒温的地下水,使湖面水和地下水进行热交换,始终将露天人工湖的水温控制在零上几摄氏度。
低票价打造“人民的大剧院”
让普通市民百姓也能走进大剧院,享受到世界一流的设施,是建设大剧院的初衷,因此,国家大剧院将采取低价位原则,根据剧院的大小,大剧院将针对不同场次的演出制定立体化的票价,大力推出亲民票和平价票,让更多普通市民走进大剧院。根据这一票价制定原则,绝大多数剧目的票价都低于北京市场同类项目在其他场馆的演出价格,最低的票价只有30元。
为了方便公众购票,大剧院采用了先进的售票系统,使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大剧院的网站、呼叫中心及分销票点三种渠道方便购票。
国家大剧院在坚持低票价的同时,还将在演出季揭幕的同时启动艺术教育普及工程。在此期间将策划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艺术普及活动和公益演出,让艺术走进普通民众,让艺术丰富百姓生活。
公益性的国家大剧院不能一切向钱看,不然结果就是高票价,与国际上类似水平的剧院比较来看,以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相关情况与我国最为接近,也是公益性非赢利机构,政府资金扶持高达歌剧院支出的66%到70%,200法郎以下的票价供不应求。因此,结合我国实际初步测算,在开业的前3年,资金来源的80%左右还要靠政府补贴。
世界上著名的国家级剧院
巴黎国家歌剧院。1861年开工,花了15年重建而成,其奢华程度举世无双。歌剧院有2531扇门,7593把钥匙和一个6英里长的地下暗道。巴黎歌剧院作为国家歌剧院,得到法国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资金来源2/3来自国家财政,剩下的来自票房收入,因此,平均票价只相当于200元人民币,而到歌剧院参观的票价是6欧元,相当于60元人民币。
悉尼歌剧院。被认为是世界最独具创意的建筑设计之一,从1957年开始历时17年,耗资相当于12亿元人民币建成。为筹措经费,澳大利亚政府曾于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歌剧院分为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游乐场和小型音乐演奏厅五部分。悉尼歌剧院全天对外开放,不仅每年为澳大利亚挣得相当于1亿元人民币的旅游收入,甚至一块维修剩下的旧瓦片也能卖出600块钱。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歌剧舞剧舞台的两大中心之一。歌剧院战后花10年时间建成,不仅是奥地利珍贵的文物古迹,也是政府的音乐部所在地。歌剧院可容纳2200名观众,平均票价比较昂贵,相当于人民币1500元,但歌剧院为生活不富裕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了67个站位,价格是它的1/10。尽管这样,歌剧院也不能自负盈亏,主要由国家财政支持。
肯尼迪艺术中心。也叫美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由3700吨白色大理石建成,其雄伟的大厅高达60英尺。它开放于1972年,包括了一个歌剧院、两个舞台表演厅、一个实验剧院、一个音乐厅、一个电影院及表演艺术图书馆。肯尼迪艺术中心在建设之前就已经确定下它的宗旨以及主管部门。中心的建设及管理都是由董事会负责,以保证工程建设和以后的经营能够成为一个连续的行为,董事会就是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下属多个委员会。每一位在世的总统夫人都是董事会的名誉主席,每个州也都有一名董事会成员,人员由总统来任命、议会批准。
英国皇家歌剧院。原为科文特花园剧院,是伦敦最负盛名的老牌剧院。1892年,科文特花园剧院得到了皇家歌剧院的荣誉称号。2002年总收入5100万英镑,其中,英格兰艺术委员会资助2000万英镑;票房收入2000万英镑;其余为多种经营收入和社会赞助。
日本新国立剧场。1997年建成,目前是日本最现代化的国家级演艺中心,由一个1814座的歌剧剧场、1038座的中剧场和一个约340座的小剧场组成。经费67.3%来自于政府拨款和社会赞助,32.7%来自于自营收入。理事会由政府文部省官员、企业、艺术管理专业人员组成。
电子管
2008-12-25 12:01:48
“神龙一号”加速器
——核武器模拟试验关键设备 工程总投资:—
工程期限:1982年——2005年
“神龙一号”直线感应加速器位于四川绵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要用于核武器流体动力学试验闪光X光照相,是中国自行研制的核武器模拟试验关键设备,绰号“大闪光”。有了这东西,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模拟核弹头初级模型的内爆试验、校验巨型计算机的数值模拟计算程序,也就是采用实验室模拟 + 数值模拟,可以解决核弹头从原理设计到武器化、工程化的一系列问题,不用进行地下核试验就能进行新弹头的设计、评估核材料的老化效应以确保核武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另外直线感应加速器还用来进行高功率微波和自由电子激光、重离子聚变研究。
1985年下半年,中国核武器研制元勋邓稼先被诊断患了癌症,这个时候他和于敏同志一起给中央写了一份非常重要的报告,他们估计到以当时的核武器水平,美国和苏联就有可能按照他们的政治需要会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停止核实验,这对我们国家的损失太大了,所以他们根据我们国家的情况,建议加速模拟核武器试验关键设施的研制工作。报告交上去以后,中央对此非常重视,这对我国1986年以后的核武器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几位两弹元勋把自己生命的最后全部贡献给了国家的国防事业。
沙漠上的蘑菇云
1945年7月16日,巨大的蘑菇云团在新墨西哥州上空生起,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在20天以后,这一杀伤力巨大的新式武器就被运用到了正在进行的战争当中,为了迫使日本投降,美军在广岛和长崎先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原子时代的到来结束了旷日持久的战争,然而人类的命运与世界和平却开始遭受更大的威胁与挑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在海上核试验的成功再次给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原子弹的巨响使整个世界陷入了核恐怖之中。
1949年8月29日苏联首次原子弹试验,1952年10月3日英国首次原子弹试验,1952年10月31日美国首次氢弹试验,1953年8月12日苏联首次氢弹试验。
而苏联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原子弹研制的突破,主要得益于间谍战的成果,一位在美国核武器研制基地工作的科学家向他们透露了大量研究资料。经过了这一泄密事件之后,美国及其同一阵营的国家对于原子弹技术采取了更为严密的保卫措施。此时,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别说核武器研制,就是"原子弹"这个词都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时候开创中国的核武器研究事业可谓困难重重。
我们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因为第一,大家不知道原子弹是什么,调了好多专家,他也不知道原子弹怎么做,所以资料非常缺乏,因此每走一步都要论证这条路线正确是非常之难的。老一辈科学家群策群力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
其实核武器是一种威慑力量,邓小平同志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话,就是你有我也有,你要想消灭我们,你也得受到报复,迫使你不敢用,中国发展核武器的一个根本的目的就在这里,我们的核武器也就是起到这个责任,使得一些其它的有核国家不敢对我们使用核武器,为保卫世界和平做了我们自己的贡献。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核试验是发展核力量必不可少的手段,它为核武器的设计改进、生产定型、防护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核武器的极大破坏性震惊了国际社会,许多国家发出了禁止核试验的呼声,1976年5月,美苏签订了《和平核爆炸条约》。但从1977年到80年代后期,美苏在全面禁试问题上尖锐对立。苏联为谋求核均势地位频频发起以全面禁试为内容的核裁军攻势,以图限制美国的核武器技术发展。美国则坚持反对全面禁试,并于1981年和1983年先后提出了全面加强更新核力量的“战略核武器计划”和“战略防御计划”。广大无核国家,包括一些西方无核国家,强烈要求缔结全面核禁试条约。9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苏联解体后,美国失去了核军备竞赛的对手;世界上开始出现一些接近掌握核武器技术的“核门槛”国家;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在核技术方面掌握了以实验室模拟核试验替代真实核爆炸的新手段。因此,美国对其核武器计划及禁试政策作了调整,于1993年7月宣布赞成早日开始多边谈判和早日缔结全面禁试条约。全面禁试条约谈判也就得以在1994年1月开始。由38个国家(后扩大为61国)组成了禁核试特委会,分成两个工作组负责各项条款的谈判。
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大会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5票弃权的压倒多数票通过一项禁止所有核试验爆炸的全球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于1996年9月24日,在第51届联大上开放供所有国家签署。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首先在条约上签字。至2000年3月,签约国有155个,批准该公约的国家有55个。
直线感应加速器
直线感应加速器(LIA):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加速器,其独特的能力是可产生非常强束流、非常高峰功率及高束品质的脉冲粒子束(电子束或离子束)。直线感应加速器产生的束脉冲重复频率低得多,但束流却高得多(例如可大于10kA),直线感应加速器是世界上现有功率最强大的加速器之一。至今,全世界共建成各类直线感应加速器100多台。
世界上第一台直线感应加速器ASTRON-I, 由N. Christofilos发明,并于1963年在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LLNL)建成。该加速器可提供束流350A、能量4MeV、脉宽300ns及重复率100Hz的脉冲电子束,用于约束等离子体,并在后续实验中用于研究电子束通过大气传输的可行性,远期目标是创造粒子束武器。之后,美国又陆续研制了用于加速质子的ERA加速器(4MeV、1kA、45ns);用于自由电子激光(FEL)研究的ETA加速器(5MeV、10kA、60ns、1kHz猝发)、ATA加速器(50MeV、10kA、70ns、1kHz猝发)和高平均功率的ETA-II加速器(6MeV、2kA、70ns、5kHz准连续),同时,ETA和ATA加速器还用于带电粒子束通过大气传输的研究。FXR加速器(20MeV、2~4kA、60ns),这是直线感应加速器首次用于闪光X光照相。
原理如图:直线感应加速器利用经典的电磁感应原理工作,即利用磁通量的变化产生感生电动势来加速带电粒子。加速器按指定时刻输出的电子束脉冲经聚焦透镜聚焦到高原子序数靶(钽或钨)上,通过韧致辐射产生脉冲X光对内爆中的模型进行透视,透射出的X光最终在图像探测器上成像,从而获得该时刻模型的内爆图像。为了防止加速器和图像探测器被模型内爆产物破坏,可采取保护措施或在爆炸容器内进行试验。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DARHT装置
美国
90年代以后,随着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逐步签署,为了在全面禁核试后继续保持核武器研究和发展能力,各有核国家纷纷花大力气提高自已的闪光X光照相能力。自1992年停止传统核武试验以后,美国能源部决定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建造双轴闪光X光照相流体动力学试验设施(DARHT),并计划建造先进流体动力学试验设施(AHF),采用对模拟核爆进行X射线照相的方式,检测存储核武器的性能情况。该设施采用一对直线加速器来产生X射线束,以直角射向试验点,所产生的X射线照相最大可演示相当于68公斤TNT炸药的爆炸威力,使科学家能了解到核武器的内部情况。
DARHT装置由两台轴线互成90°的20MeV直线感应加速器DARHT-I和DARHT-II组成,前者是一台脉宽为60ns的短脉冲加速器,一次只能获得某一时刻的X光照片;后者则是一台脉宽为2μs的长脉冲加速器,通过踢束器能产生4个脉宽为(20~60)ns的脉冲,一次能获得4个不同时刻的X光照片。AHF是一台具有多角度、多时刻闪光X光照相能力的直线感应加速器,可以对超过2000英里/小时的运动物体进行拍照。
但耗资3.5亿美元的DARHT设施自2003年部分建成后,一直问题不断,已错过了一系列技术完成期,DARHT设施两台加速器中的第二台比原计划推迟了5年,由于实验室存储保密数据的计算机硬盘丢失,2007年实验室关闭了8个月,但该设施仍在按计划建造中,最初计划的7个辐照点,目前仅有3个可用。2007年实验室计划进行10次流体动力学试验,但只进行了7次。2009年要达到每年点火11次的水平仍有许多困难。
不管怎样,未来10年内,DARHT设施将是保证美国库存核武器的重要实验设施。DARHT设施在最近进行的一次验证W76核弹头的模拟核试验中得到了应用。这种10万吨当量的W76核弹头可以用于"三叉戟"导弹和其他核武器中,美国核武库中目前拥有2700枚W76核弹头,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核弹头。
法国AIRIX装置
法国
法国在1996年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当年法国建设核试验模拟实验室的计划开始启动。法国模拟核试验计划将一直持续到2010年,其总投资金额高达51亿欧元,由法国国防部和原子能委员会(CEA)负责建造。目前,法国每年在核应用领域投资数十亿欧元,已经占到其国防总开支的10%-20%。
法国正在研制的核武器模拟试验装置中有三个关键仪器,即“AIRIX”X图像感应加速器、兆焦激光设备和“泰拉”超级计算机(购买自美国康柏计算机公司)。这三个装置均已获得重大突破。有了这三个装置就可以分别对核武器的裂变和聚变的物理机制进行研究分析。
兆焦激光设备将是世界上功率最大的激光器。1996年6月,法美签署了一项加强两国核合作的秘密协议。美方同意与法国共享通过计算机模拟核试验所获得的数据,并帮助法国实施“兆焦激光计划”。主要内容是建造240台激光发生器,在20纳秒内产生1.8兆焦能量,通过激光来创造热核发生聚变反应的必需的温度和密度条件,以研究热核武器的物理机制。
“AIRIX”X图像感应加速器是法国与美国能源部合作的产物,根据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设备设计而成,于1999年建造成功,并首次成功地进行了“AIRIX”X射线系统性能试验。这一装置可用来研究核武器裂变发生前的工作过程。除此之外,这个研究中心里还拥有一台欧洲目前运算速度最快的巨型计算机。有了这些从美国引进的高科技试验装置,法国便可以不通过实体核试验,就能对现有核武器进行改进和研制新型核武器。按计划,法国模拟核武器试验基地有望在2010年以前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但是如果华盛顿决定恢复核试验并冻结其模拟核试验计划,那就很可能影响法国的模拟核试验计划。
四川绵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同类机器,世界上只有三台,美国核武器实验室一台,法国核武器实验室一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台。
中国
我国的直线感应加速器研究始于1982年,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1989年研制成功我国首台1.5MeV直线感应加速器;1991年建成3.3MeV加速器(3.3MeV、2kA、60ns),用于曙光一号自由电子激光研究,最大输出功率达140MW,为当时亚洲同类实验的最好结果;1993年建成我国首台用于闪光X光照相的10MeV直线感应加速器(10MeV、2.3kA、60ns),1995年该机升级为12MeV;几年前自主研制成功“神龙一号”直线感应加速器(18~20MeV、2.5kA、60ns),“神龙一号”加速器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神龙一号”加速器的研制,除被加速电子的能量提高到20MeV外,关键技术指标是将X光焦斑直径(FWHM)减小到1.5mm以下,以提高闪光X光照相分辨率。世界著名科学家王淦昌院士生前曾对中物院寄予厚望:“一定要超过美国”,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神龙一号”直线感应加速器。
直线感应加速器已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国防领域和国民经济领域,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的应用,包括闪光X光照相、高功率微波和自由电子激光、重离子聚变,以及在高能物理和能源科学的可能应用。
闪光X光照相是利用强的脉冲X光对高速运动物体某一时刻的运动状态进行透视照相,如果X光的脉冲宽很短,则可以获得高速运动物体该时刻的准静态X光透视图像,与人体X光透视的原理完全一样。闪光X光照相作为最重要的诊断手段用于核武器初级的流体动力学试验始于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即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期间。所谓流体动力学试验就是使用裂变替代材料(如钨)的核武器初级模型的内爆试验,由于在高能炸药产生的高温和高压下,金属和其他材料象流体一样流动,故称之为流体动力学试验。利用这种试验可以研究核武器初级从内爆压缩到裂变反应临界点之前的全过程的物理学现象,校验模拟计算程序,以及评估材料的老化效应和新制造的部件等。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电子直线加速器,由56节长3.05米的盘荷波导加速管和一些聚焦节组成,全长202米。
中国加速器发展简史
1955年,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建成700eV质子静电加速器。
1957年,中国科学院开始研制电子回旋加速器。
1958年,中国科学院高能所2.5MeV质子静电加速器建成。
1958年,中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建成。
1958年,清华大学400keV质子倍压加速器建成。
1958年,清华大学2.5Mev电子回旋加速器出束。
1964年,中国科学院高能所3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建成。
1982年,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质子直线加速器首次引出能量为10MeV的质子束流,脉冲流达到14mA.
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现正负电子对撞。
1988年,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用于加速器重离子的分离扇形回旋加速器(HIRFL)建成。
1989年,北京谱仪推至对撞点上,开始总体检验,用已获得的巴巴事例进行刻度。北京谱仪开始物理工作。
1989年,中国科技大学设计的我国最早起步的同步辐射加速器建成出光,它由20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和800MeV储存环组成。
2004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第一阶段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04年11月19日16时41分,直线加速器控制室的示波器上显示出的电子束流流强约为2A以上,标志着BEPCⅡ直线加速器的改进工作取得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2005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正式结束运行。投资6.4亿元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第二阶段——新的双环正负电子对撞机储存环的改建工程施工正式开始。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性能将是美国同一类装置的3~7倍,对研究体积为原子核一亿分之一的夸克粒子等基础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早期核试验绝密照片——被核爆冲击波掀翻的火车头
中国早期核试验绝密照片——武器效应试验
中国早期核试验绝密照片——核防护设施
中国早期核试验绝密照片——检视试验场
中国早期核试验绝密照片——地面观察所
中国早期核试验绝密照片——被核爆冲击波掀翻的武器效应物
中国第一次小型地下核试验
中国第一次氢弹核试验录像截屏
电子管
2008-12-28 0:58:33
北京故宫百年大修 ——帝国六百年兴衰荣辱
工程总投资:19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2002年——2020年
乾清宫是故宫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之一。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乾清宫正殿宝座上方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
北京故宫,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焕五彩之辉煌,作九重之严密。这是明永乐年间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在《皇都大一统赋》中对北京故宫的赞语。作为明、清两代帝王的宫殿,故宫已经历了六百年的风风雨雨,记录着历史的兴衰。
公元1407年,明成祖朱棣下令营建北京城,此后,备料和施工持续了13年。准备木料的工匠们在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的森林里砍伐巨木,然后顺着当地河道运入长江,顺长江之水漂送到大运河,再经运河北上到北京。这样,大约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建造紫禁城所需的8000万块用砖中用于殿堂铺地的金砖是江苏苏州特产,明政府规定,漕运粮船经过产砖地,必须装载一定数量的砖才能放行。最艰苦的工程是运送台基、台阶、栏杆所需的汉白玉石料必须在冬季进行,因为这时候可以在路上泼水成冰。如果说这些工程还可以用具体数字和时间来描述的话,那么,600多年前10万工匠和数十万劳役同时在故宫数平方公里的建筑工地上铺砖架木、雕石画栋的恢弘场面,则是今人所难以想象的。
百年大修计划
今天,当你漫步在故宫殿宇之间,感叹它昔日雄伟庄严之余,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在许多光鲜宏伟的殿堂背后,更多的却是经年未修的古建筑————摇摇欲坠的雕梁画栋、褪色脱落的油漆彩绘和积满污垢的汉白玉石,许多甚至已经到了“不救则亡”的地步。因此故宫对游客开放的区域尚不足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如今的紫禁城更多的只是一种阴柔气息。王朝早已经被埋葬,当年皇权的阳刚霸气早已被风霜利剑打磨得荡然无存。在“游人止步”的牌子和紧锁的大门背后,参观者只能透过门缝窥测昔日帝王生活的遗迹。
故宫作为一组结构严谨的庞大建筑群,需要及时的维护。自明至清,虽经历史兴衰,作为皇城的故宫经多次修复,不断完善,特别是在乾隆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添建、改建、重修,遂成今日之规模。但是自清晚以来,社会动荡,战争频仍,国力衰微,故宫没有得到过足够的维护。建国后,上世纪50年代进行了一次大修,光是垃圾就运走了25万立方米;用这些垃圾,可以从北京到天津修一条6米宽、路基35厘米高的公路。由此可以看到当时故宫破败凄凉的面貌。此后在故宫维护上国家也在不断投入,但国家投入仍不能满足保护故宫的需求。很多地方长期得不到维修,情况越来越严重,最终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
2001年11月1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来到故宫,就此问题召开办公会议,随后国务院发了《会议纪要》。故宫整体维修是国之大事,历史重任,在中央领导的关心下,故宫大修工程由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三个部门推动步入正规。经过三年的努力,2005年3月15日,《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得到了国家文物局批复。《大纲》确定大修工程的目标是完整保护和整体维修故宫建筑群,故宫大修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2003年至2008年、2009年至2014年、2015年至2020年。预计投资19.52亿元人民币。在沸沸扬扬中,期待已久的故宫大修已经开始了它的漫长历程。这是自1911年故宫修缮后,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的首次整体大修。
武英殿正殿老照片
武英殿——李自成在此当过一日皇帝
故宫大修工程从2002年底对武英殿进行修缮试点开始。武英殿位于太和殿西南方,内金水河畔,落成于明永乐年间(1420年),占地约1.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60余间,6500多平方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建筑群为前后两重,由武英门、武英殿、敬思殿、凝道殿、焕章殿、恒寿斋、浴德堂诸殿堂以及左右廊房63楹组成。
1644年明清交替之际;大顺军攻陷北京,崇祯帝缢死煤山,吴三桂献关降清,4月29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仓促登基,做了一天的大顺朝皇帝,大顺军因军心懈怠,无力抵抗入关的清兵,翌日便撤离北京。不久,多尔衮占领京城,被投降的明朝官员用龙轿抬进武英殿;数月后,顺治帝入关登基,一开始也是住在武英殿。一幕幕令人眼花缭乱的“历史大戏”,在武英殿里相继上演。清康熙十九年(1681年),这里成为清宫修书处,为皇室编书出书服务。在这里修书、编书、校书的最多时有上千人,造就了著名的武英殿“殿版”书。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烧毁正殿、后殿、殿门、东配殿、浴德堂等建筑共37间,书籍版片焚烧殆尽,同年重建。
武英殿建筑格局奠基在明代,主要建筑是清同治八年(1869年)大火后再建,并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进行过大规模整修。1914年,沉寂多时的武英殿再次热闹起来。在民国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下,重修过廊,凿墙开窗,武英殿被改建为古物陈列所。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陈列所正式对外开放,500年的皇宫禁地第一次向公众打开了厚重的大门。两天之内,5万名市民拥入紫禁城。随后,武英殿里安装了紫禁城内的第一部电话和自来水系统。自辛亥革命至今历经百年风雨,武英殿已显老态。
古建修缮的第一步是前期勘察设计工作。2001年起,故宫工作人员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查找武英殿的历史资料、进行现场勘察、做设计方案。在勘察中,发现大殿的两个大梁以及一根立柱已经严重腐朽。作为故宫大修的“试点”工程,除了古建筑的修缮外,武英殿工程还肩负着另外两重使命:一是在许多传统材料、传统工艺已经失传的前提下,解决古建修缮中最关键的木、瓦、油(颜料)的难题;二是为已经全面启动的故宫大修找出一条科学修缮、使用和管理的道路。
现在故宫古建修缮中心的在职人员有100人左右,这些工匠的平均年龄有四十六七岁,全都是北京人。在这次大修中,这些工匠是绝对主力。有的故宫古建施工队员工是祖孙三代都在这里工作。故宫大修工程的六大主要材料中,砖、琉璃瓦、木材、石材、金箔五种,完全是传统材料,甚至砖、瓦、石、金的生产场地都是历史上的原产地。迄今为止,故宫大修已经使用了56万块青砖、91.4万块琉璃瓦、27万块复釉翻新琉璃瓦、4781立方米木材、84.9万张金箔、48立方米石材。
故宫大修用的苏州"金砖"产自苏州陆墓御窑砖瓦厂,现代金砖制作仍然采用古法,首先要把土料挖出来晾,经过风吹、雨淋、日晒,然后将土埋在土池里一段时间后再挖出来晾,接下来才能制作土坯。烘烤通常要四五十天。制造金砖的整个过程,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其选料精良、制作精细,“敲之有声,断之密而无孔”。颜色非常均匀,密度达标,是延续明清历史传统的成熟产品。故宫已经和正在使用的苏州金砖数量在4万块左右,相当于重新铺出9个太和殿;其中武英殿建筑群耗用了3600块金砖,“太和”、“中和”和“保和”三大殿耗用1800块金砖。
在此次对武英殿的大修中,琉璃瓦破损或脱釉严重的都被换掉,此次共换掉约30%,主要是前殿和后殿前面的屋顶。所有的琉璃瓦都有单独的样式要求,都是手工加工。瓦胎的土料都是来自门头沟。故宫古建筑中包含大量油饰彩画,其中许多是清朝康乾时期的彩画,这些彩画十分珍贵。但是,现在内檐现存彩画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表层龟裂、起甲、剥离、褪色、污染等病害现象,地仗酥碱、空鼓较严重,有些脱落严重。技术人员借助了一些现代技术,譬如对于局部空鼓和部分起甲的彩画,采取注射渗透加固的方法。
故宫维修过程中,激光雷达技术被应用于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古建筑木构件树种配置模式以及物理学性质变异性研究也得到运用。在清洗“水晶宫”故宫灵沼轩时,选择国际先进的喷砂物理方法进行了试验———欧美许多主要古迹清洗保护采用该项技术,如梵蒂冈“天主大教堂”、埃及梅农巨像、美国自由女神像、美国国会山总统像等。
大修后的武英殿成为故宫博物院书画馆,常年展出馆藏书画,包括:王羲之的《兰亭序》临本、黄庭坚的《诗送四十九侄》卷、米芾《珊瑚贴》页、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唐寅《钱塘景物图》轴、文徵明《曲港归舟图》轴、傅山草书诗轴、朱耷《弇州山人诗》轴、石涛《云山图》轴等,展览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目前展出的69件书画精品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尤其是“晋唐宋元”部分的12件均是一级甲等文物。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除帝后书画外的历代书画作品45000余件,历代书法作品50000余件,囊括了自两晋到明清近两千年不同时期的优秀佳作,基本能够反映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络。
建福宫花园——乾隆藏宝阁的一场神秘大火
紫禁城内西北隅,有一座清代乾隆初年建成的宫廷花园,因其随建福宫而建,故名“建福宫花园”,又因花园地处内廷西部,亦称为西花园。北京故宫内现存的四座御花园中,建福宫花园是规模较大、年代较早、造园艺术极高、曾经保藏文物珍宝最丰富的一座。
建福宫花园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面积407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808.98平方米。有建筑十余座,且宫室轩馆无所不有,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更配以山石树木,秀丽典雅,集宫、殿、楼、阁、斋、堂、亭、轩于一体,是乾隆皇帝参照江南私家园林营建的宫中之园,也是紫禁城内空间变化最丰富的院落。这组建筑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一组依南北轴线依次排列为抚辰殿、建福宫、惠风亭、静怡轩、慧曜楼,以三组院落连为一体,前部紧凑,后部疏朗,风格各异而错落有序,布局不失皇宫建筑的严谨。西一组呈以延春阁为中的向心布局,阁北有敬胜斋相伴,南有叠石相依,西有碧琳馆、妙莲华室、凝晖堂,东与静怡轩相邻,多体现乾隆朝宫廷花园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特点。由于乾隆皇帝的钟爱,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肇建宁寿宫花园时,更将建福宫花园作为蓝图之一。
建福宫花园建成后,乾隆皇帝对他着意经营的花园十分得意,将他自己收藏的古物珍玩和各地进贡、大臣们奉献的精品珍宝都收存在这里,成了清宫内收藏珍宝最多的地方。乾隆去世后,继承其位的嘉庆皇帝为了防止其珍宝流失,下令将这些珍宝玩物全部封存,装满了建福宫一带的许多殿堂和库房。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对建福宫和花园是这样描述的:“满屋都是堆到天花板的大箱子……这是当年乾隆最心爱的珍玩。”除此之外,一些楼阁中平时还供奉了许多金佛、金塔及各种精美的金玉法器和藏文经版以及清代九位皇帝的画像、行乐图和名人字画、古玩文物等等,连溥仪大婚时候的全部礼品也都存放在这里。建福宫究竟有多少珍宝,原来无人统计过。
1923年6月27日夜里,一股浓烟突然从建福宫花园中升起,随即大火熊熊蔓延,整整烧了一昼夜,直到第二天才被扑灭。静怡轩、延春阁、敬胜斋及中正殿等皆焚于火,这座瑰丽的皇家花园连同无数文物珍宝化为灰烬,只剩下了不能燃烧的石砌台基和太湖石,损失之大无可估量。仅据西花园失火后逊位清皇室内务府开具的一张清单上说:此次共烧毁金佛2665尊、字画1157件、古玩435件、古书几万册。经过火场遗址的一番清理,人们在瓦砾中拣拾出被火熔化的金银珍宝、佛像经版等,共装了508个大麻袋,残伤玉器43箱。一些商人靠承包清运焦土垃圾,又从中筛选出不少金银财宝,发了大财。人们从故宫500多年的历史档案中看到皇宫失火多次,都有原因可查,独独这一场无名大火查不出原因来。后来人们从许多迹象中,查出了这样一个线索,认为是“太监偷盗放火灭迹”。
1923年,早已被赶下台的溥仪皇帝,自知可能在此住不长久,就想了解一下宫中还藏有多少珍宝以便早为日后作打算,于是便决定开展一次彻底的清点。清点的重点当然就是建福宫花园。自从清末以来,皇家管束已经松弛,特别是王朝被推翻之后,宫中太监、管事们就不断盗窃财宝,偷偷携带出宫换取金钱。当时琉璃厂的许多古董摊、店中,就经常出现从宫中流出的珍宝。这些人从宫中偷出的东西太多了,这次要彻底清点,必然会露出破绽,一旦查出来,很多人都逃不了干系,必将受到惩处。于是,他们便想了个放火焚烧灭迹的招数。其实,溥仪统治的小朝廷,从上至下,盗窃成风,当中也有溥仪自己一份。英法联军在洗劫圆明园之后同样使用了这招。
在建福宫花园废墟上重新矗立起来的延春阁
在时隔近80年后,1999年故宫博物院启动了建福宫花园复建工程。复建工程主要得益于香港企业家陈启宗先生为主席的香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资金支持,基金会通过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为复建工程提供了全额经费的捐款。经国务院批准,复建工程于2000年5月正式开工。复建工程包括建福宫花园及建福宫后半部分建筑。故宫古建部为复建方案搜集了大量资料,为工程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和复原设计。古建修缮中心组织进行了精心施工,香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监理。复建工程历经六年,至2006年秋基本竣工。建福宫花园的复建工程不仅重现了一座瑰丽华美的皇家花园,抹去了上个世纪紫禁城中的这片疤痕,使古建筑传统的工艺做法得以传承。复建的建福宫花园内古建筑彩画富丽堂皇,使用了大量沥粉贴金进行渲染,共用黄金2800多克,用金量在同等面积中国古建筑中堪称之最。复建工程中难度最大的是采购材料,复建使用的材料都要去原物产地采购。在延春阁东侧的院内,两处约3米高的虎皮石墙已经坍塌大半,清代使用的是多种颜色的砂质石材。为了寻找同样的石材,工作人员花费了两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搜寻,最终找到。
倦勤斋——乾隆皇帝的憩息之所
与武英殿大修同期进行的还有倦勤斋大修,在故宫的东北部,宁寿宫花园北端,有一处建筑,面南向,北靠红墙,东西共九间,是宁寿宫建筑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正中前檐下悬乾隆御笔“倦勤斋”额,“耄期倦于勤”是倦勤斋的含义,显示这里是太上皇的憩息之所。室内嵌竹丝挂檐,镶玉透绣槅扇,一派江南风韵,精致优雅。乾隆皇帝晚年最明智之举是退位当上太上皇。一生荣华的乾隆85岁退休后也得找个地方,宁寿宫花园(俗称乾隆花园)的倦勤斋被他看上,此房按照太上皇的意图,重修设计装修,其奢华除“叹为观止”一词别无他选。内部装饰是故宫内最为豪华的场所之一,建筑级别很高,此前因技术难度高从未修缮。倦勤斋内的家具均为紫檀木结构,纱橱也为双面绣,窗上也镶嵌着数千片和阗玉片,可见其装饰的豪华程度。
不过乾隆做了太上皇后并没有真正地交出手中的权利,所以也并未在这里居住,更多时间这里成为乾隆听戏消遣的场所。乾隆之后,嘉庆、道光、光绪等皇帝也有在倦勤斋活动的遗迹,并以此作为书房。斋内的内装修及其布局没有大的变动,基本保持了乾隆时期的原貌,仅根据皇帝各自生活习惯的不同略有改变。
在倦勤斋室内的顶棚及西墙、北墙上有满绘的图画,它们被称为“通景画”,共170平方米,这是目前发现的全国最大卷本的通景画。它是由欧洲传教士画家郎士宁,及他们的中国助手借鉴了欧洲教堂中的天顶画和全景画的形式,而移植于清代宫廷内的。这类绘画是立体的,保存至今仅倦勤斋这一处,因此弥足珍贵。由于室内镜子的反射,南面窗外的景色可以反射到北面墙上的画上。奇妙的是,除了画上的仙鹤等动物之外,窗外的景色跟画上的景色非常一致,看起来很漂亮。但由于年代久远,一些画出现了断裂、丢失、虫蛀和鼠咬,有的地方颜色褪色也比较厉害。为此,此次大修中,故宫请来专业的书画保护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修复。通景画当时用的背纸是乾隆时期的高丽纸,现在已经找不到一模一样的高丽纸了。为此,故宫进行了大量的寻访工作,去过安徽、浙江和海南,最后确定用安徽一家纸厂的桑皮纸。桑皮纸是用纯桑树皮制成,而且操作过程全部用手工完成。此次倦勤斋的修复过程,也对以后整个故宫修复的研究和工艺都有很大帮助,并能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故宫地下库房空调系统局部平面图
故宫神秘的地下库房
北京故宫的现有造册文物逾105万件,而每天能与游客见面的展品,仅占其全部馆藏的不到1%。那么,还有99%的故宫国宝究竟藏身何处呢?解放前故宫储藏文物只有四个库房,保和殿东西府、康寿宫以及延禧宫。其中延禧宫是在原来废弃的基址上复建的,是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库房。解放后故宫的文物进行了初步清点,到1954年基本出了本有眉目的账。60年代又做更细致的核对,每件文物做了卡片,做到账卡物统一。
在故宫的高墙深院中,隐匿着一处鲜为人知的地下文物库房,故宫的珍藏大部存于此处。这座地下库房是中国第一座地下文物专用仓库。
1983年故宫开始修建地下文物仓库,至1997年完工,历时14年。进西华门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对面有一座空场,被用作武警的足球场,北侧墙上还贴着射击用的靶子,空场的下面就是地下文物库,而墙内侧是入口。地库俯视之下为‘田’字形结构,上下分3层,总面积22000多平方米,藏有文物80余万件。地库为一个架空结构,六面都不接触泥土,四周为‘回’字形,下面被柱子撑起,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防潮,防止有水渗入。地库共有大小库房100余座,大的十余平方米,小的七八平方米。库房内有高两米左右的铁柜,文物一层一层地放于其中。所有文物在进库前都要经过熏蒸,以除虫消毒。每件文物都有一个相应的囊匣,根据形状的不同内槽也不同。库内对温度与湿度的要求极为严格,温度恒定在15.5℃左右,湿度则依据不同文物设定在50%左右,并设有自动感应的气体灭火装置。一旦发生火灾,系统可在30秒内完成自动灭火喷洒,且丝毫不损伤文物。地库底板和四周都采用了双层防护,并按照三级人防标准设防,具有战争防护能力,能防原子弹袭击,同时具备抗震能力。
地库内的防盗设施极为先进,其使用的红外安全监测系统是目前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监视系统能保证24小时全天候监视。库内的大门和各小间的防护门用20厘米厚全钢铸造,并设有密码锁。为防止监守自盗,下班时库房人员必须把钥匙交至钥匙房,一旦交晚了或忘记,库房密码马上更改。据介绍,这种防盗门的价值为10万美元,密码锁实行双钥匙制,入口处的警卫室掌握大门钥匙,具体库房则由钥匙房掌握。保管员每天要入库2至3次,做例行检查,平时库内不开灯,人走灯灭。
修建故宫地下展厅
伴随着故宫大修计划的启动,一直被搁置的地下展厅修建计划再次被摆上议事日程。作为故宫大修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地下展厅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故宫文物展览的问题。故宫现有文物达1052653件之多,但由于技术条件等原因,目前10个陈列室公开展出的只有8000多件,占故宫收藏量的1%不到!由于故宫建筑属木构体系,因而目前还难以改造为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无法安装恒温、保湿的展览设备,无法建立最新的防火、防盗安全报警系统等,而做不到这些实际上是对文物的一种变相破坏。一方面要保护文物,让沉睡多年的无价之宝能有机会与观众们见面,一方面又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古建筑不受损坏,尴尬的处境让故宫博物院进退两难。
十多年来,关于在故宫内是否合适修建“地下展厅”的讨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修建地下展厅的关键在于是否会对故宫整体地基造成破坏。据说,当年为了防止敌人通过挖地道进入皇宫,明成祖在宫殿的四周挖了很深的地沟并灌入了江米汁和石灰水,使得地沟和整个地基粘合成了一个整体,以至于故宫在经历了若干地震后依然巍然耸立、毫发未伤。而来自故宫的声音是,故宫整体地基的说法并不准确。故宫方面的勘测结果是一组建筑的地基是与该组建筑群相适应的,地下展厅的修建对于故宫整体而言并无大碍。
北京故宫概况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1420年(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历时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明初主持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故宫建成后,经历了明、清两个王朝,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当时普通人连走近紫禁城墙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由于明清宫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备的最高统治中心,不寻常的大事,往往都是围绕皇权的传承与安危展开的。如明代正统皇帝复辟的夺门之变、嘉靖皇帝被宫女谋刺的壬寅宫变、万历四十三年梃击太子宫的“梃击案”、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红丸案”、泰昌帝病死后围绕着新皇帝登极的“移宫”风波。清朝初诸王大臣为确立皇权的三官庙之争、清末慈禧太后谋取权力的辛酉政变等等。
1911年辛亥革命后,紫禁城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于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随着清王朝的没落,特别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宫建筑日渐破坏,有多处宫殿群倒坍,垃圾成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1年,国务院宣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五六十年代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1988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辟为“故宫博物院”。
故宫平面图(可放大观看)
故宫大事记
1416年(永乐十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1440年(正统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1459年(天顺三年),营建西苑。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帝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但按照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清帝溥仪。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
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以躲避日本侵略。
1948年,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部分运往台湾。
1949年1月,北平稳定后,故宫得到了修养。五六十年代,陆续有人提出故宫改建计划,后因种种原因搁置。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2年, 北京故宫开始进行为期19年的大修。
1901年拍摄的故宫老照片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 ,大清帝国尽现疲态,政府和民众在屈辱和混沌中挣扎。1901年前后的世纪之交,是中华民族五千余年历史中,最为恐怖、最为悲伤、最令人痛心的年代。甲午战败、圆明园被烧、成批的义和团农民,像庄稼一样倒在八国联军的枪下、北京城被攻占、慈禧太后仓皇西逃。。。。。大清帝国已经耗尽了元气,这组照片下的紫禁城内满目萧瑟。
太和门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太和殿的正门,满地的荒草见证了清王朝的没落。
故宫三大殿之一——中和殿
故宫三大殿之一——保和殿,这是故宫前朝的核心地带,已经颓败荒废。
故宫乾清宫内景
从景山远眺故宫全景
国耻——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
1900年8月14日凌晨,入侵中国的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八国联合军队三万士兵攻陷北京城,清廷政府逃往陕西西安,谈和后于1901年9月7日签署了《辛丑条约》,以清政府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为终,史称庚子赔款。
八国联军军官轮流坐上乾清宫的龙椅留影
被八国联军用刀刮过的故宫鎏金大水缸——“国耻”见证
1937年7月29日,侵华日军攻陷北京城,8年浴血抗战,中国军民死伤超过3500余万人。
1945年10月10日上午10时,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北京故宫向中国军队献刀投降。
1948年10月10日,双十节北平景象,天安门城楼上高悬蒋介石头像。
1948年10月10日,双十节北平景象,历经半个世纪的战火动荡,北京城早已失去往日的尊严与辉煌。
故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面阔十一间, 进深五间,建筑面积2377㎡,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故宫太和殿龙椅,皇权的象征。
故宫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两边黄色包裹内收藏的是清朝25方皇帝玉玺
故宫养心殿,自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间,皇帝多在这里居住和进行日常活动。这里曾经是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处。
故宫三希堂位于养心殿的西暖阁,是乾隆帝的书房,仅八平方米,但陈设幽雅、古朴,弥补了空间的不足。
故宫储秀宫西暖阁,这里是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西太后曾在这里居住,继而被封为懿嫔。
故宫三大殿前后的御道石,每块长16米,宽3.17米,重量超过200吨。为运送这些宫城中最大的巨石,动用的民工超过两万人,沿途挖掘水井140余口,拉拽旱船的民工排成一里长队伍,每天前进的速度不超过5里,从曲阳到北京400里之遥。为运送这块石头,整整耗费白银11万两。
故宫角楼
2008年拍摄的北京夜景,正在建设的高楼是北京国贸三期。
1900年至2008年——从清王朝的屈辱岁月走向中华民族的自强自立
1999年,DF-31洲际弹道导弹在国庆阅兵中首次亮相,可携带分导式核弹头,射程超过8000公里。
电子管
2009-1-21 3:07:36
东方红1号
——中国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 工程总投资:2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1956年——1970年
中国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直径约1米,重173公斤,超过苏、美、法、日四国首颗卫星重量的总和。
1960年2月,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尽管那次的飞行高度只有8000米,但却为中国后来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通路,使中国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漫漫远征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从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至今,我国已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19颗返回式卫星全部成功回收,以及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五十年间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卫星返回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诞生
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57年10月4日,苏联把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中央对此很重视,分管科学技术的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交代,要科学院密切注意有关情况。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力学所所长钱学森、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等建议开展中国的卫星研究工作。从1957年10月起,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地球物理国家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对苏联卫星观测,并成立了人造卫星光学观测组和射电观测组。先在北京、南京、上海、昆明等地设立观测站,1958年发展到12处。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聂荣臻责成张劲夫和国防部五院王诤等组织有关专家拟定卫星规划。7月,中国科学院向聂总报告,我国卫星规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小卫星,第三步发射大卫星。任务的分工是:火箭以五院为主,探空头和卫星及观测工作以科学院为主,相互配合。要求苦战三年,实现我国第一颗卫星上天。
为实现规划任务,中国科学院成立了581组,专门研究卫星问题。581组组长是钱学森,副组长是赵九章、卫一清,成员有杨刚毅、武汝扬、顾德欢、华寿俊等。另设技术小组,由钱学森和赵九章主持。经常参加581组会议的有陆元九、杨嘉墀、陈芳允、吕保维、马大猷、孙湘、孙健、王正、吴几康、施履吉等。当时这项工作抓得十分紧,7、8、9三个月,581组每周开2到3次会,张劲夫和裴丽生、杜润生、王诤、王士光、罗沛霖、钱文极、蔡翘等多次出席他们的会议。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三个设计院:第一设计院负责卫星总体设计和火箭研制,为便于与上海市合作,11月迁上海,改名为上海机电设计院;第二设计院负责研制控制系统,分三个研究室,业务方向分别是姿态控制系统仿真,遥控遥测和运动物体控制;第三设计院负责探空仪器研制与空间环境的研究,赵九章、钱骥担任科技领导。
581组夜以继日,奋力拼搏,紧张工作两个多月,通过与院内外31个单位通力协作,完成了运载火箭结构的初步设计和搞出了载有多种高空环境探测仪器及动物舱的两种探空火箭头部模型,为自力更生发展我国空间事业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在1958年10月中国科学院跃进成果展览会保密馆,展出了卫星和火箭的设计图和模型,包括载有科学探测仪器和小狗的两个探空火箭头部模型。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等都来参观,影响很大。
“东方红一号”背后的英雄"
大力聚集和培养人才
卫星技术是尖端技术之一。如果掌握了它,可以使我国的科学技术实现新的跨越。然而,要把卫星做出来,也很不容易。张劲夫向中科院建议:一是大力聚集和培养人才,二是积极争取外援。人才问题,一方面是增加科技人员,另一方面是配备实验室和工厂技术工人。技术工人的来源,中科院请解放军总政治部帮助科学院调配8000名年轻的复员技术兵;请铁道部吕正操部长支援一批老工人,1959年分配到有关所和工厂。
科技人员当时只靠国家分配大学生远远不够。1958年初中科院就研究采取“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办一以新兴学科为主的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月上报,6月批准,8月招生。当时校舍还没有着落,火烧眉睫。杨尚昆同志将中央管辖的北京玉泉路一处军产批给科技大学作校址。张劲夫与郭沫若院长去看那个地方,一位少将已经迎候在大门口。见面就说:“我已经明白了来意,我们立即行动,很快腾空。”学生宿舍不够,李富春副总理批给几万平米的教学楼和宿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得以按时开学。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大学开设了一系列有关空间技术的课程,包括钱学森讲《星际航行概论》,赵九章讲《高空大气物理学》,陆元九讲《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等,后来这些学生成了我国航天科技的骨干。
积极争取外援,主要还是前苏联的援助。1958年10月中旬,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大气物理代表团去苏联考察,团长是赵九章,成员有卫一清、钱骥、潘厚任等。在苏联期间,他们参观了一些科研单位,看到一些高空探测仪器及科技展览馆展出的卫星模型,考察了一些天文、电离层、地面观测站等。1959年初代表团回国,在总结中认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我国尚未具备条件,应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先从火箭探空搞起。他们的这一建议正符合当时中央关于卫星工作的指示精神。
东方红1号星上的仪器舱装有电源、测轨用的雷达应答机、雷达信标机、遥测装置、电子乐音发生器和发射机、科学试验仪器等。
中央拨巨款发展卫星技术
1958年,前苏联和美国相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之后,中科院的科学家郑重建议中国搞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1958年7月、9月,张劲夫副院长先后两次向聂总并中央报告科学家们的建议,并提出有关科学院配合国防尖端研究工作情况以及研制人造地球卫星的报告。
1958年11月,张劲夫作为候补中央委员在参加武昌八届六中全会期间,向中央书记处汇报科学家们对研制人造卫星的意见和计划,得到会议的赞同,中央政治局研究并决定拨2亿专款支持科学院搞卫星。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国家在各个方面用钱的地方很多,能够拿出如此巨款,谁都能够掂得出它那沉甸甸的分量。
这些钱怎样用,如何花到点子上?中科院党组经过认真征询科学家们的意见,慎重地研究确定:专款重点用来建设迫切需要的高能燃料、火箭发动机和上海机电设计院运载火箭两个研究设计试验基地,以及水声工作站,风洞,581实验室,109厂,上海、大连、长春高能燃料研究室和电子、自动化、高温金属、光学等4个配套工厂。经过李先念副总理批示,中央专款当年年底到位。
考虑到火箭推力对卫星发展的制约,钱学森主张科学院先行一步,研究高能燃料。1958年科学院召开了高能燃料会议,组织北京、上海、大连、长春四大化学所,戏称“四大家族”的精兵强将,开展液体、固体高能燃料的研制,并探索固液型、游离基及重氢燃料。有了专款,从1959年起,北京火箭发动机试车基地、力学所的风洞、上海机电设计院的火箭、北京581厂的遥控仪器、109厂的半导体元件研究设施,先后都建立起来了。
此时,张劲夫向聂总建议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即在五院利用前苏联资料和一般燃料研究火箭的同时,科学院发挥综合研究优势,完全靠自己探索创新,从高能燃料入手开发研制火箭,作为五院的补充,得到了聂总的赞同。
力学所二部由林鸿逊主持,在北京山区建成的两个同量级的液氧、液氢火箭发动机(星际航行运载动力)试车台上,对各化学所研制成功的若干种液体、固体燃料进行台架试验,据记录总共做了100多次发动机台架试验,取得了成功。经仪器测试记录的科学数据提供给设计单位。按国防科委要求,全部试验资料和数据转交给七机部,高能燃料有工业部门投产供应。
国家三年经济困难,卫星发射计划延期
中央专委决定,卫星任务要中科院承担,卫星本体主要由科学院研制。科学院也组织有关部门配合。研究工作中需要搞许多非标准设备。比如,地面模拟真空实验设备,要有关部门帮助做出来,在地面上才能试验,而且要在真空条件下试验。科学院在北京还建立了科学仪器厂,作为人造卫星的总装厂,而当时科学院的外汇有限,花外汇购买的好设备都放在科研仪厂,这个厂能做好多好东西。
卫星要上天,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很难的一件事,就是研制所有装在卫星上面的仪器,要在地面上建一个平台,模拟高空真空环境,仪器在这个地方运转先试验好;送生物上天,也要在北京建立高空模拟实验设备,就是卫星上天以后仪器怎样运转,在地面真空的条件下,所有的仪器、生物等等,都要先进行试验。再加上卫星本体,搞什么仪器等。例如热控:卫星在空中运行时,向阳面温度高达摄氏100度以上,背阴面低至摄氏零下100度以下,而仪器设备必须保持在摄氏零下5度至零上40度范围内才能正常工作。力学所的后起之秀,后来担任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的闵桂荣等通过大量的测量、试验、计算和理论分析,采用两个所研制的多种温控涂层,使仪器舱内温度达到总体设计要求。
由于三年经济困难,两位中央常委、副总理陈云、邓小平分别对张劲夫说:“卫星还要搞,但是要推后一点,因为国家经济困难。”1959年1月21日,张劲夫在院党组会上传达了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的指示:“卫星明年不放,与国力不相称。”
随后,院党组召开会议,调整空间技术计划,提出“大腿变小腿,卫星变探空”的工作方针,决定调整机构、停止研制大型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把工作重点转向研制探空火箭上来。这次调整不是任务下马,而是着重打基础,先从研制探空火箭开路,开展高空探测活动;同时开展人造卫星有关单项技术研究,以及测量、试验设备的研制,为发展中国航天器技术和地面测控技术做准备。实际工作首先集中力量研制T—7型气象火箭,同时,与五院合作研制和平1号探空火箭。1959年5月4日,钱学森主持了和平1号火箭协作分工会议,就遥测系统、箭上仪器、结构设计、弹道测量、与靶场挂钩问题作了具体安排。参加会议的有五院刘秉彦、梁守槃等,科学院有谷羽、赵九章等。
1960年5月28日晚,毛泽东主席在上海市委领导的陪同下,走进了上海市新技术展览会的尖端技术展览室。视察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种T-7M试验型探空火箭模型。为了满足爆破压力精度要求,火箭发动机启动阀爆破薄膜的铣削公差要求在0 .005毫米以内,只能用化学铣切的方法加工。承担这项研制任务的科技人员,经过数百次试验找到了理想的保护剂和腐蚀剂,并自己动手磨出微型刻刀刻出所需图案,最终满足了设计要求。在“T-7A”火箭的基础上,我国还发展了“T-7A(S1)”和“T-7A(S2)”两种生物试验火箭。其中,“T-7A(S1)”生物试验火箭分别于1964年和1965年发射了大小白鼠和果蝇,“T-7A(S2)”于1966年分别发射了一只雄狗“小豹”和一只雌狗“珊珊”。两只可爱的小狗全都安全地返回地面,为我国高空生物学研究和生物保障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集中力量研制探空火箭,为卫星开路
1961年4月前苏联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引起我国科技界和国防部门的极大关注。中国科学院组织了星际航行座谈会,由裴丽生副院长主持,每一次由一个专家主讲一个专题。6月3日的第一次座谈会由钱学森作题为《今天苏联及美国星际航行中的火箭动力及其展望》的中心发言;第二次由赵九章讲《卫星的科学探测和气象火箭测量》。每次中心发言后,他们都请科学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人们得出一个共识,搞卫星,实际与导弹是互为表里,互为作用的,发射卫星与发射导弹所需要的火箭加速是一回事。大家还就发射卫星是用二级还是三级火箭进行过不同意见的热烈讨论。后来相继报告和讨论了卫星的通信和测控、卫星本体温度控制等各种科技问题。座谈会延续3年,共举办12次,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设想和建议,这不仅活跃了学术思想,而且为后来的卫星上马提供了知识储备。
T—7型气象火箭是一种探测60—80公里以下的大气温度、气压、风向、风速空间探测系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包括运载火箭,飞行器、能源、天线,探测仪器,环境模拟试验,地面发射,遥测、跟踪测轨,时间统一和数据记录处理等各个分系统。
运载火箭在上海机电设计院杨南生、王希季主持下完成。试验飞行高度达9.8公里。1960年5月28日,毛主席、杨尚昆等到上海新技术展览会尖端技术展览室参观了T—7M火箭。当汇报这是没有苏联专家,没有资料,依靠自己的专家设计研制而成时,毛主席连声称好,并询问火箭可飞多高,回答能飞8公里,毛主席说:“8公里那也了不起!”“应该是8公里、20公里、200公里,搞上去!”
1960年3月,为研制火箭,科学院建立了代号为603的火箭发射试验基地。在那里成功进行了探空火箭和固体助推器串联起来的无控制火箭试验,第一枚火箭总长10米,直径0.45米,起飞重量1138公斤,可携带探测仪器25公斤,设计最大飞行高度60公里,1960年9月13日首次发射成功。后来在这个基础上改进提高,最大飞行高度115公里,箭头、箭体分离后分别用降落伞回收,不但满足了气象探测,也为高空生物和地球物理探测创造了条件。
1960年—1965年在603基地,仅T—7型火箭就进行了9批次24发高空科学探测试验。其中成功的多,也经历过失败。一次张劲夫和钱学森在现场,就亲眼看到了失败的一幕,当时的心情非常沉重。但是经过试验科研人员不但获得了高空大气的风向风速资料,也开展了高空生物学和高空医学研究。箭上遥控和摄影系统正常,生物舱安全地回收,为我国宇宙生物学研究和生物保障工程设计开了先河。国防部五院为此致函中国科学院,祝贺生物火箭试验成功!
中国科学院围绕气象、物理、生物等高空火箭探测的攻关目标,组织全院数、理、化、天、地、生、技术科学等多学科通力合作,科研、设计、工艺、制造、试验等多兵种联合作战,这在我国科学技术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在三年经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吃不饱饭,营养不良,许多科技人员和工人身体浮肿,而他们忘我工作,出色地实现了集中力量研制探空火箭,为卫星上天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培养锻炼了一支我国自己的航天科学技术骨干。
长征一号火箭
我国人造地球卫星,正式列入国家任务
1962年,中央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简称中央专委,以前是管“两弹”的。周总理当主任,罗瑞卿当秘书长。后来让张劲夫参加中央专委的工作,负责卫星的研制。 1964年,我国经济形势好转和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当年12月三届人大会议期间,赵九章上书周总理,陈述理由,认为抓卫星工作是时候了。1965年1月,周总理批示科学院提出具体方案,因此,就在581的基础上,将651定为卫星任务的代号。
随即,张劲夫和裴丽生、竺可桢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讨论,在多年卫星基础研究和火箭探空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党组建议上报。与此同时,钱学森致函聂荣臻副总理,也建议早日制订卫星计划,列入国家任务。
聂荣臻请张爱萍副总参谋长就发射卫星问题约张劲夫和钱学森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根据座谈意见,国防科委4月29日向中央专委提出1970—1971年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报告,建议卫星工程总体及卫星本体由中国科学院负责,运载火箭由七机部负责,地面观测、跟踪、遥控系统以四机部为主,科学院配合。5月6日该报告经中央专委12次会议批准,并指示:以中国科学院为主,负责发射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和技术抓总,由四机部、七机部及总后勤部军事医学院等部门协作。从此,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任务正式启动。
1965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的规划方案建议》呈报到中央专委。这个建议就发射人造卫星的主要目的,10年奋斗和发展步骤,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可供选择的三个方案,卫星轨道选择和地面观测网的建立,重要建议和措施等5个问题作了论述。还有三个附件:国外空间活动及人造卫星发展概况;六种主要人造卫星的本体设计方案;人造卫星轨道设计方案。8月9、10日,中央专委第十三次会议讨论并原则批准这个规划方案,确定国防科委负责组织协调;科学院可先按此规划开展工作。
10月20日至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委的委托,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中国第一颗地球卫星总体方案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国家科委、总参、海军、炮兵、一机部、四机部、七机部、通信兵部、邮电部、发射基地、军事医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与会代表120名。会期长达42天。对重大问题进行了反复的慎重的讨论,确定我国第一颗卫星为科学试验卫星,主要为发展我国对地观测、通信、广播、气象、预警等各种应用卫星,取得基本经验和设计数据。具体任务是:(1)测量卫星本体的工程参数;(2)探测空间环境参数;(3)奠定卫星轨道参数和遥测遥控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家一致同意中国第一颗卫星在重量、寿命、技术等方面,都要比苏、美第一颗卫星先进,并做到“上得去、抓得住、测得准,报得及时,听得到、看得见”。并慎重初战,努力做到一次成功。总体组何正华建议:第一颗卫星为一米级,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并在卫星上播放《东方红》乐曲,让全世界人民听到,得到与会专家的赞同。这次会议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会议。会议期间,周总理还特请与会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观看了文艺节目。
当“东方红一号”卫星通过北京上空时,人们争相眺望
卫星研制及地面跟踪观测系统建立
651设计院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组由钱骥副院长领导,全组11个人:组长负责全面,并侧重结构,环境条件及运载工具协调;副组长负责电器部分包括整星电路、电缆布局、连接安装等;成员分别负责卫星跟踪测轨系统、轨道设计、遥测系统、电源系统、姿态控制、结构系统等。总体组确定东方红一号分系统的组成是《东方红》乐音装置、短波遥测、跟踪、天线、结构、热控,能源和姿态测量等。总体组与卫星办公室密切合作,将千头万绪的研制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具体课题,制成数百张任务卡片,下达各研究所。
发射卫星最重要的是地面跟踪测轨问题。赵九章所长说过,试想一颗几米尺度的卫星送上轨道后,就像几公里之外的一只苍蝇,如果不能紧紧抓住,如何去找它?因此,发射卫星,首先要把卫星运行规律、轨道计算、测量、预报以及跟踪站的布设等搞得一清二楚。科学院理当把此任务承担起来,先走一步。他请数学所关肇直所长立即组织人员落实此事。1966年1—3月,在651设计院组织有关专家对短弧段跟踪定轨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肯定多站多普勒独立测轨的方案,使我国中低轨道卫星的跟踪测轨系统形成中国自己的特色。正当科学院的卫星研制基本完成的时候,发生了“文化大革命”,1967年1月之后,科学院卫星研制科研队伍、试验基地、科研设施、工厂,以及研制任务一起交给了国防部门。1968年成立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继续完成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工作。
日本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模型,仅重9.4公斤。1970年2月11日由一枚Lamda 4S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在运行仅仅一天后就因故障关闭。
被日本人抢先发射
1969年8月27日,第一枚进行预期飞行试验的两级火箭竖在发射架上。火箭竖起的当天,便惊动了美国和前苏联。它们关注的不仅是卫星,而且是火箭能打多远。如果火箭能使卫星脱离地球轨道并定点成功,就说明已具备了发射洲际导弹的能力。另一个特别关注中国的,就是日本,它也在准备发射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9月3日,两枚中远程火箭运抵东风基地。随即给火箭通电,开始进行垂直测试。测试中,发现了二十多处技术故障。其中两个陀螺仪,尤其是水平陀螺仪的问题最为严重。当充气压力加大以后,陀螺仪出现振动并伴有异响,漂移量更超出了允许范围,只得带回北京的相关研究所进行改进。陀螺仪是提供导弹飞行基准的仪器,如果它出问题,飞行参数就不准了,通俗地说,就是偏离目标了。
送回北京某研究所的陀螺仪,经测试分析证实,在低温、低压条件下,轴承出现不正常的振动,导致输出漂移量明显增大,以致影响正常工作。
10月15日,改进后的陀螺仪,被运回东风基地,重新进行安装测试。11月1日,东风基地下达“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指示,发射前的准备工作紧张地开始了。“东方红一号”正式发射之前,必须对新改进的中远程火箭进行飞行试验,以保证卫星发射的成功。周恩来指示:“这次发射不同寻常,以往我们的试验不论成功或是失败,都是在自己境内搞的,而这一次射程很远,必须控制住,一定不能让导弹飞到国外去。”试验刚一结束,有些单位就准备敲锣打鼓庆祝了。
可当时的跟踪测量技术不过关,并没有得到导弹打到预定落区的报告。发射一结束,钱学森和李福泽就回到了基地。头一件事就是向落区测量站询问任务执行情况。落区参谋长报告说:“到现在,全站没有一个人发现目标。”
李福泽的脸色一下阴沉下来。因为即使不能进行实时跟踪,如果火箭能够正常进入落区上空,观测人员凭肉眼也能发现目标。可四十多分钟过去了,那么多双眼睛竟没有发现目标,显然是出了问题。也就是说,火箭不知飞到哪里去了。是中途跌落在境内,还是飞出了国界?最坏的情况是落在前苏联境内,这将引起涉外事端,甚至引发战争。
李福泽初步了解情况后,一边迅速向北京报告,一边召集各参试单位到基地司令部紧急会商,希望尽快得到火箭的准确去向。可当时,主要依靠的是光学电影经纬仪来跟踪火箭飞行轨迹。这种光学仪器受天气的影响很大,同时火箭关机后光辐射消失,它也不能提供记录,且其记录媒体是胶片,要等胶片冲洗出来,才能判读、计算出结果。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两至三天的时间。如果这枚火箭真的飞出国境,即使出来结果也太晚了。
周恩来从北京接连打来问询电话,并安慰大家:“你们抓紧时间把火箭落点弄清楚。先别慌乱,不要太紧张,万一真打到国外了,我也已经做好了去莫斯科说明情况的准备。”还好,不久就传来了一个农民在川南无人区发现火箭残骸的报告。虽然没有酿成国际争端,但引起国际舆论一片哗然。邻国日本获悉中国试验发射失败的消息后,更是一阵惊喜,因为它有可能赶在中国之前发射卫星。
1970年1月30日,第二枚两级火箭发射成功。一二级火箭分离成功!火箭高精度击中目标!2月,国防科委向东风基地下达了发射“东方红一号”任务的预先号令。2月4日,“长征一号”火箭从北京总装厂乘专列出发。几天后,安全送达基地。就在这时,是采取两步走还是一步到位的发射方案,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两步走是用一枚火箭先发射一个与卫星同重量的实验物体,成功后再进行“星箭合一”的发射。
中国这边的争论还没有结果的时候,日本那边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却在1970年2月11日上了天!因发射日期情报泄密,被日本抢走第四个独立发射卫星国家的荣耀,他们赶制了个土豆大小的“卫星”,虽然那颗卫星只有可怜巴巴的9.4公斤重,这颗卫星在运行仅仅一天后就因故障关闭。
1957年前苏联第一个发射了人造卫星,紧接着是美国。1965年11月26日,法国争到了第三的位置。中国因为三年自然灾害暂停了卫星项目,丢失了第三的位置。这次连第四也拿不到了。2月25日,国防科委决定:采用一步到位发射方案。当然这充分考虑了安全问题,是不是有外界刺激的因素,不能完全排除。1970年4月1日,“东方红一号”运抵发射场。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控制台操纵员胡世祥按下发射按钮,“东方红一号”卫星随后发射升天。
卫星发射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巨响,“长征一号”火箭徐徐上升,把中国首颗卫星——重173千克的“东方红一号”送入近地点439千米、远地点2384千米的绕地球轨道,太空中响彻“东方红”的乐曲声。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长征一号是为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它的一、二级火箭采用当时的成熟技术,并为发射卫星做了适应性修改,第三级是新研制的以固体燃料为推进剂的上面级。1967年11月,决定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1968年初,完成了火箭的总体设计,之后又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各种大型的地面试验。火箭全长:29.86米,翼展:3.81米,起飞质量:81.57吨,起飞推力112吨,运载能力:300公斤(440公里圆轨道, 倾角70度) ,入轨精度:近地点440公里时,高度偏差±4公里,轨道面倾角偏差±1.5度。
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 (Dong Fang Hong I/Red East 1)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当时共做了五颗样星,结果第一颗卫星就发射成功。该院制定了“三星规划”:即东方红一号、返回式卫星和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孙家栋是当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技术负责人。1967年,党鸿辛等人选择了一种以铜为基础的天线干膜,成功解决在100℃至零下100℃下超短波天线信号传递困难问题。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卫星为近似球形的72面体,质量173千克,直径约1米、采用自旋姿态稳定方式,转速为120转/分,外壳表面由按温度控制要求经过处理的铝合金为材料,球状的主体上共有四条二米多长的鞭状超短波天线,底部有连接运载火箭用的分离环。星上的仪器舱装有电源、测轨用的雷达应答机、雷达信标机、遥测装置、电子乐音发生器和发射机、科学试验仪器等。卫星飞行轨道为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为倾角68.5度的近地椭圆轨道,运行地球一圈周期为114分钟。“东方红一号”卫星除了装有试验仪器外,还可以以20兆赫的频率发射《东方红》音乐,该星采用银锌电池为电源。电池寿命有限,卫星运行28天后(设计寿命为20天),电池耗尽,期间把遥测参数和各种太空探测资料传回地面,至同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东方红”乐曲停止播放,卫星结束了它的工作寿命。但是,卫星的轨道寿命没有结束,根据轨道计算,大约能在太空运行很多年。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虽比它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晚了13年,它的质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和。从此中国正式加入了“太空俱乐部”,发射成功后,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中国应该发展载人航天,并提交发展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报告,得毛泽东亲笔批示“同意”。
东方红一号卫星文化是“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精神的体现。在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过程中,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全国大协作,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善和健全的航天科学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制造及质量保障和管理体系,锻炼和造就了一支技术水平高、能打硬仗、善于攻关、专业配套、老中青相结合的航天技术队伍。历史会记住钱学森、赵九章、郭永怀、钱骥、陈芳允、杨嘉墀、王大衍、王希季、任新民、孙家栋等“两弹一星”元勋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杰出贡献。
1957年10月4日,苏联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将“斯普特尼克”号卫星送入太空
世界各国发射的首颗卫星
1、前苏联: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由前苏联发射成功。这个卫星在离地面900公里的高空运行,共绕地球飞行了1400周;它每转一整周的时间是1小时35分钟,它的运行轨道和赤道平面之间所形成的倾斜角是65度。它是一个球形体,直径58公分,重83.6公斤。内装两部不断放射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发报机。其频率分别为20.005和40.002兆赫(波长分别为15和7.5公尺左右)。信号采用电报讯号的形式,每个信号持续时间约0.3秒。间歇时间与此相同。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揭开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序幕,大大激发了世界各国研制和发射卫星的热情。
2、美国: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探险者”-1号人造卫星。该星重8.22公斤,锥顶圆柱形,高203.2厘米,直径15.2厘米,沿近地点360.4公里、远地点2531公里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轨道倾角33.34”,运行周期114.8分钟。发射“探险者’-1号的运载火箭是“丘辟特’℃四级运载火箭。
3、法国:法国于1965年11月26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卫星”-1(A-l)号人造卫星。该星重约42公斤,运行周期108.61分钟,近地点526.24公里、远地点1808.85公里的椭圆轨道运行,轨道倾角34。24”。发射A1卫星的运载火箭为“钻石,tA号三级火箭,其全长18.7米,直径1.4米,起飞重量约18吨。
4、日本:日本于1970年2月1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该星重约9.4公斤,轨道倾角31.07”,近地点339公里,远地点5138公里,运行周期144.2分钟。发射“大隅”号卫星的运载火箭为“兰达”-45四级固体火箭,火箭全长16.5米,直径0.74米,起飞重量9.4吨。第一级由主发动机和两个助推器组成,推力分别为37吨和26吨;第二级推力为11.8吨;第三、四级推力分别为6.5吨和1吨。
5、中国: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该卫星直径约1米,重173公斤,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运行周期)114分钟。卫星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的远载火箭为“长征”1号三级运载火箭,火箭全长29,45米,直径2.25米,起飞重量81.6吨,发射推力112吨。“东方红”1号的发射,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它是中国的科学之星,是中国工人阶级、解放军、知识分子共同为祖国做出的杰出贡献。
6、英国:英国于1971年10月28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普罗斯帕罗”号,该星重约66公斤,轨道倾角82.1 ”,近地点537公里,远地点1482公里,运行周期105.6分钟.发射地点位于澳大利亚的武默拉(Woomera)火箭发射场,运载火箭为英国的黑箭运载火箭.主要任务是试验各种技术新发明,例如试验一种新的遥测系统和太阳能电池组。它还携带微流星探测器,用以测量地球上层大气中这种宇宙尘高速粒子的密度。
7.其他:除上述国家外,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荷兰、西班牙、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也在准备自行发射或已经委托别国发射了人造卫星。
电子管
2009-2-2 12:32:48
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 ——每年可节约2亿吨煤炭
工程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2002年——2020年
浙江华能玉环电厂是我国首座装备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的电厂,规划装机容量为4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一期建设2台百万千瓦机组。2007年11月24日,随着华能玉环电厂四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全部投产,我国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百万千瓦级火电厂。
华能玉环电厂工程是国家“十五”863计划“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课题的依托工程和超超临界国产化示范项目,于2004年6月开工,投资约96亿元,机组主蒸汽压力达到26.25兆帕,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达到600摄氏度,是目前国内单机容量最大、运行参数最高的燃煤发电机组。该工程的建成,在我国电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国电力装备制造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国内超超临界机组的建设、运行、管理积累了经验。超超临界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最环保的火力发电技术,发同样的电量,一台超超临界机组要比现在我国使用的火电机组少消耗15%的煤。
按去年我国发电机组的平均煤耗计算,如果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亚临界机组全部由超超临界机组取代,每发一度电便可节省煤炭70余克,全年可少烧煤炭2亿吨以上,按照2005年国家发改委要求,能耗较高、污染较重的30万千瓦火电机组今后不再新建,60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都必须达到超超临界机组的能耗指标,全国关停了大批小型火力发电厂。
华能玉环电厂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
什么是超超临界机组
火力发电厂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指的是锅炉内工质的压力。燃煤发电是通过烧煤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汽来推动汽轮机发电的,蒸汽的温度和压力越高,发电的效率就越高。
锅炉按照蒸汽参数分为低压锅炉(出口蒸汽压力≤2.45MPa)、中压锅炉(2.94~4.90 MPa)、高压锅炉(7.8~10.8 MPa)、超高压锅炉(11.8~14.7 MPa)、亚临界压力锅炉(15.7~19.6 MPa)、超临界压力锅炉(>22.1 MPa)和超超临界压力锅炉(>27 MPa)。
水的临界状态参数为22.115MPa,374.15℃,在水的参数达到该临界点时,水的完全汽化会在一瞬间完成,水蒸汽的密度会增大到与液态水一样,这个条件叫做水的临界参数。在临界点时,在饱和水和饱和蒸汽之间不再有汽、水共存的二相区存在,二者参数不再有分别。当机组参数高于这一临界状态参数时,通常称其为超临界参数机组。超临界压力水的比热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而蒸汽的比热随着温度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变区工质的比热最大,将其定义为相变点。在超临界压力时,达到相变点,工质比容和焓值仍有迅速增加的现象,但压力的增加,其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另外到达相变点,工质的动力黏度、导热系数和密度均显著下降。
超超临界只是一个商业名词,物理学中没有这个分界点;只表示超临界技术发展的更高阶段。从国际及国内已建成及在建的超临界或超超临界机组的参数选择情况来说,只要锅炉参数在临界点以上,都是超临界机组,但对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并无严格的界限,只是参数高了多少的一个问题。目前国内及国际上一般认为只要主蒸汽温度达到或超过600度,就认为是超超临界机组。在国外有些也将超超临界机组称作高效超临界机组。
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具有显著的节能和改善环境的效果,超超临界机组与超临界机组相比,热效率要提高1.2%,一年就可节约6000吨优质煤。未来火电建设将主要是发展高效率高参数的超临界(SC)和超超临界(USC)火电机组,它们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2007年12月6日,浙江华能玉环电厂四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投产后的景象。
我国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是一种先进、高效的发电技术,它比超临界机组的热效率高出约4%,与常规燃煤发电机组相比优势就更加明显。可是,2002年,“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项目立项时,我国连超临界机组的示范工程都尚未开始建设,国际上也仅有德国、丹麦、日本的5个电厂投产。是等待国内超临界机组示范成功、国际上超超临界技术成熟后再来考虑我国下一代的电力技术,还是超前进行研究,以技术为先导,来推动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时任国家电力公司科技环保部主任的张晓鲁等人争取到了科技部的支持,决定对国际上的先进技术进行论证,基于我们能采购到的、成熟商业应用的高温合金材料,研究在中国发展超超临界的技术类型和技术路线,希望以此指导我国电力装备业新一代设备的研发,为我国电力行业的产业升级提供技术储备。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哈尔滨锅炉厂、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国家电站燃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单位的100多名研究人员通力合作,首次提出了我国发展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技术选型方案,完成了3种不同型式100万千瓦超超临界锅炉、汽轮机的设计开发、制造软件包研制和材料加工性能研究,自主设计了超超临界电站,自主调试成功了100万千瓦和60万千瓦机组,申请了17项国家技术专利,形成了我国完整的超超临界电站开发基础。
技术储备很快就派上了大用场。从2003年开始,我国电力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年装机容量从过去十多年里每年1000多万千瓦急速攀升到5000万千瓦、6000万千瓦,2006和2007两年达到1亿千瓦左右。到2007年底,国产6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订货量达到90多台,100万千瓦的订货数也有将近50台。预计到2010年,我国投产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将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世界银行的代表找到已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的张晓鲁,说现在看来,要减少燃煤发电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最有效的技术就是超超临界技术,打算拿一笔钱支持中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张晓鲁回答:“谢谢你,我们已经跨过了这个阶段。”
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承接,联合有关设计、制造、应用单位共同研发和应用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该技术的节能环保示范作用十分显著,作为示范工程的华能玉环电厂项目,于2007年11月全部建成投产,成为世界上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级容量最大的火电厂。工程应用了大量该课题的研究成果,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参数26.25MPa、600℃/600℃)是当今国际上参数最高、容量最大、同比效率最高的超超临界机组,经实际运行,效率高达45.4%,供电煤耗283.2克/千瓦时,比2006年全国平均供电煤耗366克/千瓦时低82.8克/千瓦时,大幅节约了煤炭资源,每年可少排放二氧化碳50多万吨、二氧化硫2800多吨、氮氧化物约2000吨,具有国际先进的能耗和环保水平,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前景巨大。
现在发电供热用煤占全国煤炭生产总量的50%左右,而且污染物排放量也很大。据统计,全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中,90%是由煤电产生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研发和应用对实现我国火电结构调整、节能降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电泰州发电有限公司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
世界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发展
蒸汽温度不低于593℃或蒸汽压力不低于31 MPa被称为超超临界。在1985~1990年,美、苏、日、德、法等国已着手研制开发可实际运行的超超临界机组,并制定了超超临界机组的两步发展计划,其中第一步目标是主蒸汽参数为30 MPa,593℃;第二步目标是主蒸汽参数为34.5 MPa,649℃。第二步目标比目前常规的蒸汽参数为24.1MPa,538/566℃的超临界机组(国内机组)净效率提高8.8%。
美国是发展超临界发电技术最早的国家。世界第一台超超临界参数机组(125MW,31.03MPa 621/565/538℃)于1957年在美国投运。美国投运的超临界机组占大型火电机组的30%以上,容量以50~80万千瓦为主。美国于上世纪60年代初完成世界首台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设计和制造,后经过20余年努力,用材体系不断完善,掌握了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逐渐得以推广应用。美国拥有超临界机组两个世界之最,即最大单机容量1300MW和最高蒸汽参数(费城电力公司EDDY-STONE电厂的#1机组,蒸汽参数为34.5MPa,649/566/566℃)。近年来,美国GE公司还为日本设计制造了蒸汽参数分别为26.6Mpa/577℃/600℃和25Mpa/600℃/610℃的超超临界机组。
俄罗斯是发展超临界机组最坚决的国家。1963年,前苏联第一台3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投入运行,机组参数为23.5Mpa/580℃/565℃。现在共有超临界机组200多台,占总装机容量的50%以上,其30万千瓦以上容量机组全部采用超临界参数。目前,俄罗斯研制的新一代大型超超临界机组采用参数为28~30Mpa/580~600℃。前苏联发展超临界技术主要依靠本国力量,以自主开发为主,初期也走过不少弯路,但经过长期试验研究已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超临界技术和产品系列。
日本采用引进、仿制、创新的技术发展路线。日本的超临界机组占常规火电机组装机容量的60%以上,其45万千瓦以上机组全部采用超临界参数,最初投运的两套超超临界机组由三菱公司设计,装机容量70万千瓦、蒸汽参数34.5Mpa/620℃/650℃。日本发展超超临界机组起步较晚,但很快由仿制过渡到应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同时建立了自己的试验台,发展速度很快、收效显著。
我国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发展较晚。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从国外引进30万千瓦、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第一台超临界机组于1992年6月投产于上海石洞口二厂(2×600MW,25.4MPa,541/569℃)。从引进到完全消化吸收,用了近20年时间。国产超临界发电技术从新世纪元年起步,到投入商业化运行,只用了3年时间。而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技术从项目研发到2006年玉环电厂首台机组投运,仅用了4年时间。应当说,这种跨越式的发展正是发电业和电站装备制造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下,我国发电业及电站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件
超超临界机组技术攻关
超超临界机组的关键大型部件,如汽轮机转子、叶片、锅炉管等,是制约现代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尽早攻克电站关键用材和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成为国家和上海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
为此,上海市科委组织专家开展了上海现代装备用关键材料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的调研,并在此基础上,于2005年将“电站装备用特种材料研究与开发”列入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由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牵头,组织上海多家企业,联手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关。联合攻关团队解决了高温持久蠕变等多道技术难题,取得了系列成果。
由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等负责的高中压缸体试制,形成了冶炼、铸造、热处理、焊补等成套生产工艺,产品已用于600MW汽轮机。高压转子的研制工作经历了多次失败,终于解决了低硅、低铝的高合金钢冶炼难题,开发了氮气保护电渣重熔技术,成功试制出高压转子一根、在制产品转子两根。
由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特殊钢分公司负责,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参与开发的奥氏体不锈钢管,国产管的冶金质量已相当于进口材料的水平,在650℃的高温下持久强度可达99MPa。
由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等负责开发的叶片和螺栓用高温高强度材料已实现产业化,年产约600吨。安装有该部件的山东黄岛和安徽宿县等电厂发电机组已投入正常运行。由上海新闵重型锻造有限公司等负责开发的汽轮发电机用高强度穿心螺杆材料,已成功用于1000MW级发电机。
据专家估算,待该项目全部完成后,超超临界机组的造价可下降一半。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大型高效环保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火电,建设大型超超临界电站和大型空冷电站。”纲要还将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列为“装备制造业振兴的重点”之一。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明确将能源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并在“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专题中明确提出了高参数超超临界机组等技术。
我国“十一五”能源发展面临的生存环境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我国资源条件与国际竞争环境已不允许我国继续重复增加能源与资源投入带动经济增长的旧模式,必须转向依靠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发展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无论是对优化煤电结构,还是提升电站装备制造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超超临界机组技术攻关
超超临界机组的关键大型部件,如汽轮机转子、叶片、锅炉管等,是制约现代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尽早攻克电站关键用材和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成为国家和上海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
为此,上海市科委组织专家开展了上海现代装备用关键材料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的调研,并在此基础上,于2005年将“电站装备用特种材料研究与开发”列入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由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牵头,组织上海多家企业,联手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关。联合攻关团队解决了高温持久蠕变等多道技术难题,取得了系列成果。
由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等负责的高中压缸体试制,形成了冶炼、铸造、热处理、焊补等成套生产工艺,产品已用于600MW汽轮机。高压转子的研制工作经历了多次失败,终于解决了低硅、低铝的高合金钢冶炼难题,开发了氮气保护电渣重熔技术,成功试制出高压转子一根、在制产品转子两根。
由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特殊钢分公司负责,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参与开发的奥氏体不锈钢管,国产管的冶金质量已相当于进口材料的水平,在650℃的高温下持久强度可达99MPa。
由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等负责开发的叶片和螺栓用高温高强度材料已实现产业化,年产约600吨。安装有该部件的山东黄岛和安徽宿县等电厂发电机组已投入正常运行。由上海新闵重型锻造有限公司等负责开发的汽轮发电机用高强度穿心螺杆材料,已成功用于1000MW级发电机。
据专家估算,待该项目全部完成后,超超临界机组的造价可下降一半。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大型高效环保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火电,建设大型超超临界电站和大型空冷电站。”纲要还将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列为“装备制造业振兴的重点”之一。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明确将能源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并在“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专题中明确提出了高参数超超临界机组等技术。
我国“十一五”能源发展面临的生存环境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我国资源条件与国际竞争环境已不允许我国继续重复增加能源与资源投入带动经济增长的旧模式,必须转向依靠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发展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无论是对优化煤电结构,还是提升电站装备制造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温家宝总理祝贺国产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投产的贺电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自主开发设计的配套百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机组的给水泵汽轮机试车现场
|